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庆  苏雁 《江南论坛》2001,(10):39-39
处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张家港市,为了缩小城区与农村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的落差,提高城市文明整体程度,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深化精神文明的创建,提出了“用城市眼光抓农村,用市民眼光抓农民”新概念,原来只针对城市的“社区”概念被融入“城乡一体文明”的建设之中,把城市的环境标准、服务方式和教育理念引入农村。  相似文献   

2.
农民经济和准市民经济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关系中的一大特色。农民经济和准市民经济的关系更为现实、直接和密切。农民经济与准市民经济的联系是“菜篮子”、“米袋子”与钱袋子的关系。我们在处理二者关系方面存在五种正常关系被扭曲的问题。理顺二者五种被扭曲的关系,使农民经济和准市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牛常伟 《经济师》2005,(8):42-43
农民走出土地,转为城镇市民是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但是,我国目前有许多因素制约了这一进程的顺利实现,必须通过改革,扫除障碍,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农民还是市民——农民就业问题的二元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在解决农村劳动力相对剩余与城市劳动力相对不足的矛盾,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方面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农村进城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难以抉择的问题,即身份问题,是保留原有的农民身份,还是融入城市寻找合适的途径成为市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所谓“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指出:商品经济存在于古今中外所有社会,近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其本质是“市民主义经济”。市民主义经济的产生是由于西欧近代市民社会的出现。市民社会是由具有不同于传统封建意识的市民所组成,市民的产生又是由于西欧中世纪不同与传统封建城堡的自治城市的出现。中国没有类似于产生西欧自治城市所需要的那种社会政治土壤、没有出现自治城市,因而也就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市民社会及市民主义经济,也不可能自发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发展与城市市民幸福指数——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丽  姚荣 《经济导刊》2011,(10):22-23
21世纪的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属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过1978年以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显露。城市是人类生活的载体,城市的核心功能是为人们提供最大的便利。幸福指数越高的城市,自然会吸引众多的人流、汇聚更多的人才、引来大量的投资、聚集大量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吴宪 《当代经济》2011,(7):26-27
以创建学习型城市引领市民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对城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为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学习是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城市要生存,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市民文化,要营造良好的市民文化就必须把城市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现,营造良好城市环境,培育积极向上的市民文化,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农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农业及农村问题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涉及现阶段全国约9亿农村人口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如果我国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有仅有可能按照预期目标实现以山川秀美为基础的现代化,而且也将给全球环境建设及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上的市民自利意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政府尚未将住房保障清晰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外来农民工始终被排斥在城市公共资源共享范围之外,很大的阻力源于市民阶层在政治、经济、社会及心理层面上的自利意识,它不仅给农民工心理造成"相对剥夺感",导致社会动荡,影响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农民工城市族群再生的异质共存,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文章认为,有必要通过提高公共权力机构利益协调能力,强化市民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建立农民工利益表达组织形式等途径,引导市民从心理上认同,并在理性上自觉支持农民工城市住房权的实现,以此缓解农民工沦为底层人群所造成的巨大社会张力。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 ,农村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高楼、市场、工厂在农村拔地而起 ,鳞次栉比。“洗脚上路”的农民 ,走上了“挺进城市”的道路。农民进城了 ,相应的问题也出来了。一方面 ,在不少地方 ,农民进城后并没有马上找到致富“金钥匙” ,物质生活并无大的起色。原因是 ,搞一产少了土地 ,搞二产缺乏资金 ,搞三产没有技术和胆量。原指望进城“掏金” ,没想到“住进了高楼烦恼更多”。另一方面 ,一些农民虽然走上了富路 ,可精神上却很空虚 ,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仍保留着传统农业的深深烙印。有的农民利用土地、房产、红利致富后 ,逐渐失去了当初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12.
13.
农村经济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农村人口就业非农化转移的主要空间和根本出路在城镇。我国农村城镇化也开始引入市场机制,选择了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的战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明建设与市民文明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更好地反映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当前在城市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少数市民文明素养的缺失直接影响文明城市的形象,因此弘扬优良传统,加强教育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地位,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创建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5.
王忠武 《经济问题》1993,(11):18-22
一农业、农村、农民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本质、结构、特征及其地位与作用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农业是一个产业概念,它是人类迄今从事时间最早、历史最为久远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按照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所谓农业就是人们通过社会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  相似文献   

16.
冯贵荣 《经济论坛》2001,(12):22-22,26
作为石家庄市民,笔者始终关注着省会的城市形象建设。省会石家庄自199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形象工程,当年抓了16件事,收到初步效果。1997年,围绕城市、机关、企业、行业、道路五大形象,突出抓了20件事,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毋庸置疑,以上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或将要建设的各项工程或举措大大提高了省会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必将把省城市形象建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农村落后的科学技术状况是目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制约因素,科学技术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阻断”是导致城镇化中科技水平低的一个关键环节。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尽快大幅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以便搭建科技与农村城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环境问题,并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本文提出,协调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要兼顾农业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政府要强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在全球化进程中,印度选择了与中国不同的发展路径。印度没有大规模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产业,而是利用本国的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发展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并逐步向农业和传统工业部门渗透。在这一路径下,印度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也跃居世界前列。但因为对传统产业和农业、农村的忽视,印度迄今仍然是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业生产落后,农村贫困严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中农民权益保障缺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三集中"和"两置换"方式推动的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不清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缺位、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难于形成等原因,致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转变观念,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目标;二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股权形式将集体土地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组建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土地的市场化流转;四是建立健全流出土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再就业和创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