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在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和阵痛之后,走出了联产承包这一两权分离的关键性的一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过于分散的使用权却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它的制度性缺陷。因此,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趋势,深化农村改革,应建立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以此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就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和两权(经营权和所有权)适当分离的前提下,在现实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价格和规章制度,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以解决土地耕作的短期行为和规模狭小的问题。其实质是实现土地投资增值  相似文献   

3.
拍卖──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最佳方式张洋东1994年,涪陵地委、行署把坚持土地“三权分离”,推进农村上地资源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全区农村改革的重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制定文件,组织6800多名干部下乡开展“一抓三促一教育”,大马力推进,使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4.
孙颖 《农村经济》2003,(10):24-25
一、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我国农户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经过 2 0多年的实践 ,已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制度。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 ,一些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了土地规模小、土地经营极度分散、土地难以有效流转的制约 ,从而影响了农业经营效果。农户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太小 ,大大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 ,其客观上起到了维护传统农业分散化、手工经营特点的作用 ,不仅造成农业产业结构的单一化 ,也阻碍了机械化的规模作业 ,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土地的流转能使土地向农业技术能手转移 ,激发…  相似文献   

5.
孙强  李勤 《农业经济》1998,(8):41-41
对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几点思考孙强李勤随着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指承包权、经营权)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农户、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单位之间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了流动,为了规范...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又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管理的好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土地管理,健全管埋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普及土地法规,树立人人珍惜土地,爱护土地,精心管理,集约经营的观念,是增强农业生产后劲,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本文对加强土地管理,提点肤浅看法.一、强化"土地法",提高人们对珍惜,爱护土地的思想认识,切实保护耕地.当前人们对管理土地有三种思路:有的主张实行土地私有,采取自由转包,逐步向种田能手靠拢,走家庭农场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一、土地承包后出现的新问题土地承包后,农户与集体是一种承包关系,山集体统一管理徊使用土地,农民负责在耕地上经营。但是,由于划包土地时工作较粗、考虑不周和近年来人口不断增加,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好,致使土地管理和农户经营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表现在: 1.非农业占地较多,耕地逐年下降。据调查推算,1984年重庆市大约占耕地8~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O.9%。近郊更为突出,l 982~1985年,国家征川及农户建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龙游县围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的总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全面落实上地承包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按照“稳制活田、三权分离”和“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对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较好地适应了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迄今为至,全县21个乡镇、418个行政村、3181个村民小组,31049个农户,已开展形式多样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流转总面积达14.21万亩,占总农户数的38%,其中大田使用权流转总面积达6100亩,占全县大田总面积的19.7%;7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数达672户,面积22171亩;百亩以上连片大田流转项目有25个,面积达4587亩,经营的项目涉及水产养殖,畜禽饲养,蔬菜草坪,水果小竹,特色种养等多个方面,对外农业招商成功的项目32个,引进资金181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陈文明一、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近年来,江苏省通州市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初露端倪。一些地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对外出经商或务工等兼业户的承包土地,在自愿、互利、有偿的原则下,把其使用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农户...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的几点立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担保方式,但是目前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立法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规定在立法上不够衔接,甚至互相冲突;另一方面,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规定在立法上不够全面和明确。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在实践中产生很多争议。结合土地管理的实际,对土地使用权抵押在立法上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土地流转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使土地流转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进行,在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可依法解决。目前亟待制定的政策和法规:(一)关于对土地的用途应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土地抛荒的若干处罚规定,因为:在目前刚步入市场经济转换时期,农副产品价格低迷的情况下,种植业效益较低,出现部分农户不愿多种田,只将自食部分田种好,其余田抛荒。这样如不制定限制抛荒的措施,有的农户就荒田,对土地流转就无现实意义了。(二)规定土地流转必须有偿,对有偿额的下限应作量化规定;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地价及级差地租的若干量化规定;对有偿流转所得额在个人和集体间如何分配的规定等。(三)因土地流转而涉及的乡村税费负担问题的若干规定。(四)各种流转形式的流转  相似文献   

12.
<正>1流转双方签字盖章并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备案。2注明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地点、面积、质量等级等。3约定流转期限、起止日期、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4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要约定各项惠农补贴由谁享受及该土地相应义务由谁承担。5约定流转土地的用途。6约定双方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合同变更解除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土地整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地整理面临着新的形势,需要重新认识土地整理的内涵,以利于开展下一步工作。土地整理也有对耕地数量的要求,但这并不是它的主要目标,土地整理追求的是农村整体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它是一个综合性目标,而不是单一目标。对照土地整理的目标内涵,土地整理理念与新农村建设方针十分契合,两者都追求农村的整体进步,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土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现手段,它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要求,必须要做到“集中资金办大事、办成事”,项目管理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小中 《农村经济》2000,(10):27-29
20多年以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使我国农用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出现了分离。这一制度改革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 ,但是却未能同时兼顾到效率原则。因此 ,在新时期如何在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条件下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从而促进有限的农地资源更有效、更合理地使用 ,并进而带动包括农村劳动力和资金在内的各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 ,使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 )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1 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客观上要求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土局加强土地流转管理首先,加强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即在坚持上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集体所有的各种荒地使用权拍卖,必须明确产权关系和使用方向,进行权属登记,确定权利、义务,有利于土地合理利用。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依...  相似文献   

16.
17.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农业局近期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现状进行了调研,并经过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我们全区上下认真落实党的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建立了新一轮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然而,在推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的村干部认为:农户承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了农业投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近几年,由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土地经营收益不高,加上地方政府的直接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有所加快。如沿海发达地区耕地流转已达到10%。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土地流转缺乏一些相应的法律规范,转让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农民处于“两栖”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于2003年3月1日才正式实施,因此在这之前农村土地流转带有明显的自发性…  相似文献   

20.
对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长生 《农业经济》1998,(3):20-20,23
对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几点认识齐长生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以后,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农民思想稳定,心里托底了;干部认识提高,方向明确了。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认识不一,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