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立耀 《南方农村》2010,26(5):33-38
本研究基于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对农户间耕地要素流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对耕地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耕地收入在农户家庭中已退出主要收入序列,表现为耕地流动现象明显增强。其中,家庭人口规模等在耕地流转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户行为的彭州市耕地 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保护是一个公众目标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存在制度不完善、征地缺乏合理补偿等问题。该文采用抽样调查与封闭式定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彭州市部分农户进行走访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彭州市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不高,影响其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等;在此基础上,探讨出优化与完善耕地保护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农户分化对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10个县(市)274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建立农户林地转入模型、转出模型,实证检验农户分化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将农户分化分为农户收入水平上的分化和农户职业上的分化。研究表明:农户分化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其中农户收入水平对福建省农户的林地转入行为在统计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对农户林地转出行为也有负向显著的影响;农户职业分化对农户林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却对农户林地转出有正向影响。基于研究提出以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林地流转、建立林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林地流转保障体系、完善林地产权管理制度、合理引导林地租赁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户作为土地流转的主要参与人,其意愿与决策是土地流转的主要依据,因此,研究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对解决农地流转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江苏省典型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在农地流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与产权状况、参与主体状况;其中,人均承包地面积、人均非农收入、家庭农业人口数和受教育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农户林地流转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江西省30个县抽样调查228个有效样本的数据,对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林地流转行为与各个自变量进行了回归。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承包年限、林业经营风险、林改前的经营方式、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林业投入和林业收入增加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上影响农户对林地流转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沙湾县农地流转的实证分析,找出影响沙湾县农地流转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农地顺利流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Logistic模型,从沙湾县社会经济情况、农户家庭情况、农户个人情况和土地资源禀赋四个方面,对影响沙湾县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论】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收入越高、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有无、土地流转机构设置和农户是否选择土地流转咸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总结梳理我国七大地理区域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实证研究及相关对策,分析全国范围内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以期为我国农户土地流转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回顾2000~2016年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文献,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我国七大地理区域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实证研究及相关对策,分析不同区域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结果]2000~2016年关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文献数量总体在逐年增加,文献中关键词出现较多的是土地流转、农户、影响因素、农地流转、Logistic模型和农户行为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Logistic回归模型、Probit回归检验模型、Heckman两阶段行为选择决策模型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等4种。不同区域的土地流转总面积、农户转入和转出土地面积、农户土地流转形式、流转对象、流转合同和流转期限等都存在差异。众多研究者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流转农户行为和现状的差异,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建议。[结论]国内对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研究文献总数相对较少,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土地流转、农户、影响因素、农地流转、Logistic模型和农户行为等。研究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渐趋多样化。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略有差异,所提对策建议也相对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农户耕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发育直接取决于农户耕地的有效供给和需求,而农户耕地有效供给和需求的状况是农户理性抉择的结果。农户耕地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或因素制约了农户耕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地的有效供给和需求,从而造成了农户耕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有效供给的不足和有效需求的不旺,并形成了农户耕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发育缓慢与萧条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Logit与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理论上,农地整治能提高耕地生产性收益与非生产性收益,降低劳动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土地和农机的使用成本,使得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实践中,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研究结论:现阶段,为活跃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应加快推进农地整治、提高农地整治质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耕地流转价格,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增加城市非农就业机会,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发证工作,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张承地区农户调研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务农人员年龄、家庭人口总数、外出打工者比例、农户文化素质、家庭收支比和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对农户耕地流转有显著性影响,并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2013年5月份山东省调研所获得的数据,选择probit回归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以及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是否有家庭成员从事非农工作、农业劳动者数量、家庭耕地面积、耕地的细碎化程度以及非农收入所占比重这几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受教育程度高、农业劳动者数量较多以及现有耕地较多的农户,其转入农地的可能性较大;受教育程度高、参加社会保障、耕地细碎化程度低、有稳定的非农工作且非农收入比重较大的农户,更倾向于将自家农地转出。根据研究结果,在保持家庭经营制度稳定、维护农民种地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中国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二调"前后近20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为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1996—2016年耕地数量的原始统计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选用ARIMA模型,基于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间段耕地数量数据进行相互预测和反推,即利用1996—2008年耕地数量数据预测2009年耕地数量,利用2009—2016年数据反推2008年耕地数量,从而实现数据的校正和比值归一化的目的,进一步研究近20年内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趋势,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遴选出其驱动因子。[结果]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内我国耕地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其中2004年之前递减速度较快,之后递减速度趋缓。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值增加值占比、年末总人口数,以及城镇人口数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918,-0.896。[结论]从研究结果可以推论,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布局,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对耕地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我国以“大棚化”为代表的耕地利用转型不断深入,意味着传统的露天耕作已逐渐被设施农业取代。少有研究在宏观层面上对耕地“大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特别是其与新型职业农民转型间的关系。方法 文章以2006年和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对象分析了耕地利用“大棚化”的时空特征,并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对2016年全国209个地级行政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 ①2006—2016年中国大陆耕地利用“大棚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②大棚用地面积影响因素中,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新型职业农民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坡度有显著负向影响。③“大棚化”率的正向影响因素与大棚用地面积的相同,而负向影响因素中新增了降水量、一产比重和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结论 人口密度是耕地利用“大棚化”转型的重要拉力因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以主动有效推进耕地利用“大棚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山东省生态用地变化特点及驱动因素,评价各类驱动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程度,为科学编制区域空间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用地提供参考。[方法]文章构建了全省生态用地转移矩阵,归纳了影响生态因素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提出了驱动力指数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和比对了各驱动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结果]2009—2017年生态用地共计转出2048万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472%; 转入316万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072%。8年来全省生态用地净减少1732万hm2,占2009年生态用地总面积的400%。生态用地的流向以耕地最多,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流出次之,向设施农用地的流出也有较大面积。[结论](1)在影响生态用地变化的六大驱动因素中,耕地开发和城镇村工矿占用的驱动力指数最高,非耕农业占用对生态用地的变化有一定影响。(2)六大因素中城镇村工矿占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多重主体博弈分析—兼论农户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地流转是多重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在转入方、转出方、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多方博弈中,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其土地权益难以保障.应构建合理的农户权益保障机制,约束企业、政府不合理的利益扩张行为,使土地流转博弈框架回归“帕累托优化”均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户调查的农地使用权流转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研究农户行为直接反映具体情况,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客观的政策依据。该文从浙江、河北两省356农户调查结果出发,分析当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情况与呈现的特点,总结了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要防止"非粮化"等4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农地流转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做好农地流转工作,寻找制约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是迫切而重要的。文章通过抽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对贵州省7个典型县(区)的358户农户家庭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贵州省农地流转的现状,挖掘出制约农地流转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认为:(1)农地流转规模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方式、流转对象及流转规模等3个方面。流转的主要方式为转让与出租,流转规模总体偏小,流转对象大部分限于农户之间。(2)制约因素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土地价格因素、农户自身因素及政策制度等4个层面影响。经过实际调研,该文提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可行对策建议,对加快贵州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土地是农民家庭的重要资产,易地搬迁后如何利用好迁出地土地资源是保障农户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法]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是我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区域,文章基于该市的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23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1)移民搬迁后加剧了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搬迁后农户对宅基地、林地、耕地选择撂荒的比例明显提高,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5.7%以及76%;(2)不同的安置点农户对于“三块地”的利用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搬迁距离近的农户选择继续耕种土地的可能性高;(3)家庭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社会特征对搬迁后农户迁出地土地利用行为有重要影响,搬迁后农户生活生产方式转变、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务农劳动时间的机会成本增加以及居住地到耕地的距离增加对土地利用行为有影响。[结论]在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对于“三块地”利用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搬迁后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比例显著提高的问题,建议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迁出地农户土地退出机制、构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两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中国是西瓜甜瓜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产业发展对于保障城乡居民鲜果消费和带动农户增收非常重要。方法 文章系统梳理了1961年以后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变迁史,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及优势主产区变化,解析其区域布局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61年以来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划分为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全面增长期和结构调整期4个阶段。(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瓜生产重心整体比较稳定,向西南移动了196.82 km,中国甜瓜生产重心变化剧烈,整体向西移动了545.64 km。(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西瓜和甜瓜东北优势区地位逐渐下降,西北优势区发展快、潜力大。(4)自然禀赋、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及消费需求升级是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区域布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针对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需求与制约瓶颈,提出未来要提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能力,加大产业科研资金投入,创新绿色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快产销模式变革和业态功能创新,推动西瓜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可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张家口市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1985—2014年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985—2014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和较高水平,土地利用总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85—2000年土地利用总功能在波动中减弱,土地利用功能以生态功能为主导;2000—2014年土地利用总功能在波动中增强,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由生态功能向经济、社会功能转变。(2)土地利用社会功能缓慢增强,经济功能在波动中增强,生态功能显著减弱并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3)空间承载、就业支撑、生态维持功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农业生产、牧业生产、经济发展功能在波动中增强,交通服务功能先缓慢提升后快速提升,资源供给功能逐渐减弱,环境净化功能显著减弱并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4)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向环境、政策因素扩展。[结论]基于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理念构建的指标体系适用于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灰色关联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动态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