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时期,我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对201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揭示粮食生产增长的源泉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尚未实现DEA有效,不同省份粮食生产效率差异较大;生产技术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起正向作用,粮食生产技术未充分运用是阻碍粮食生产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快粮食技术进步和技术推广、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构建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土地、环境等资源制约与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等问题都使得我国粮食安全更为棘手。突破目前土地生产率提高缓慢,劳动生产率水平普遍较低的局面,是保障我国粮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要前提。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生物化学型的要素投入,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需要农业机械化率水平的提高,所以两种类型的技术投入是影响粮食增产增收的根本来源。文章采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对2001~2011年的全国省级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非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技术效率与生物化学型及机械型技术投入之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生产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其中东南部地区要优于中西部地区;自然灾害、政策补贴及地域差异都会对非技术效率造成显著影响;生物化学型要素投入对生产的技术效率贡献突出,是当前以及未来玉米增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促进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3—2014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各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性,"完全有效型"的省份只有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其他省份在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并未达到最优状态;人口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影响关系;土地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反向影响;经济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又有负向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结论]粮食安全是我国的重要议题,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面积锐减、资源环境压力可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性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土地细碎化是指每个农户的土地分为零碎的几块。本文以小麦和玉米为例,运用常规生产函数模型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而且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经预测,土地归整为一块将使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各省市粮食生产效率评价中国粮食生产综合绩效,并从支农政策、要素投入等维度考察其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基于2004—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DEA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并运用面板Tobit随机效应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研究期内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总体达到DEA有效,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作用偏低,"单引擎"驱动特征明显;化肥、农用机械、灌溉及支农政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化肥投入对技术效率作用不显著,各因素作用强度排序为"支农政策化肥农业机械灌溉",且这些影响同样具有区域差异。[结论]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要注重农业技术更要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效率,通过改革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转变要素投入结构来提升中国粮食综合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测定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提高生产技术效率是粮食生产政策的根本选择。为此,作者运用边界生产函数,探讨了测定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对广东省粮食主要产区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定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省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环节,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其对规模户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分析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规模户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异质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能够显著提高规模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在充分考虑内生性后结果仍然稳健;(2)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更能够提高较大规模、低兼业程度和纯粮食种植规模户的生产效率;(3)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会通过增加生产投资、扩大粮食种植规模来提高规模户粮食生产效率。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规模户的支持力度,发挥规模主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防止出现“高补贴,低效率”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松江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被认为是可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和复制的“松江模式”。通过对该地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发达地区家庭农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方法 基于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943个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经营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达到0.922 6,且适度中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最高,家庭农场主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和经营家庭农场的年限以及家庭农场主的父辈是否经营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种植制度的选择等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必须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因地制宜推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家庭农场主对稻田进行3年1次轮茬,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二麦。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方法中最新的EBM模型和Goprobit模型,根据贫困发生率将中国30个省(市、区)划分为5类贫困地区,分析各类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进一步找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2000年后,贫困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制约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较为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制约了此类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贫困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农业补贴对非贫困地区和贫困率较低地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扭曲效应,但对贫困率较高地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技术效率的角度出发,以福建、江苏、湖北、河南、山东、吉林6省的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超越对数函数对出口型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型农产品的生产普遍存在技术效率损失,生产资料投入过量,劳动力投入稍显不足;农户是否接受过技术指导、户主是否担任过村干部、农户是否与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对出口型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从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力度、增进农户与企业联系、合理调整生产投入结构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了林业生产投入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测量了各省区2002~2009年的林业技术效率,并分析了林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业产业存在明显的技术效率损失,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主要是由技术非效率引起;林业产业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58和0.47,林业生产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总体上,各省区林业技术效率水平相差不大,且林业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了林业技术效率,而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文化水平的提高能有效的改善林业生产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生产要素配置视角,研究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路径,并进行理论分析。方法 文章利用2012—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全国固定观察点的3 255份农户面板数据,首先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其次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及作用强度,并利用IV-2SLS方法处理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定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结果 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存在借贷行为的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比未存在借贷行为的农户高0.017。除此之外,农户党员身份、农业技术培训、家庭非农劳动力人数以及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都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家庭劳动力人数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农户利用借贷资金改善生产要素配置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理清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陕西省603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测算了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农户兼业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1)调研地区全体农户的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值偏低且分化严重;(2)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呈现弱显著的倒U型关系;(3)农户兼业程度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总效应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4)农户兼业在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1)多管齐下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推行适度规模经营;(2)依托个体农户特征差异,针对性引导农户职业合理分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生产周期性特征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的6个主要阶段的周期性特征,归纳了各个阶段影响粮食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制度创新、政策扶持、科技进步、防灾减灾等4个方面,概括总结了30年来我国发展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5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17市粮食总产和单产从2002~2012年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德州粮食产量和增产幅度最大,菏泽总产位居第二,而单产较低。菏泽、临沂、潍坊、聊城等产粮大市粮食单产仍有很大提升潜力。采用改进的多要素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山东省17个地市2002~2012年粮食总产量及影响其粮食生产三大投入要素(粮食种植面积、化肥施用总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的面板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表明,粮食种植面积、化肥施用总量、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山东粮食总产量均呈正向相关关系,且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总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长1.097个百分点、0.258个百分点和0.082个百分点,在山东省粮食生产要素投入贡献份额上,技术进步贡献率达52.9%。种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达34.27%,化肥施用总量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为10.26%,而农机总动力的贡献率为2.57%。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山东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即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科学运筹施肥、研发推广适用型农业机械、增加粮食生产中的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精准化发展,有助于维稳国家粮食安全,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方法]文章利用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298个玉米种植户的微观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无效率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产生重要影响。[结果]目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在75%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均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服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有农地流转、玉米收入占比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要从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研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从而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粮食生产的共同发展。[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对12省区农户调查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目前整体上我国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较高,不同农户间技术效率差异较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正向影响效应,Rosenbaum边界估计结果与敏感性分析说明变量的选择性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即使无法完全避免遗漏变量,其研究结果依然稳健可信。[结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玉米种植技术效率的影响净效应为11.2%~11.6%。因此在玉米种植中进一步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确实将有助于我国玉米种植的技术效率、提升要素配置水平,有效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铜川地区桃农调研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社会资本各维度加入技术效率损失项,测算桃农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分析社会资本对桃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桃农的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79.38%,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技术无效率;在社会资本各维度中,关系网络,集体行动以及信息交流的改善能够显著提高桃农生产技术效率,而干群关系、信任与团结对桃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改善桃农关系网络,集体行动,信息交流状况,是提高桃农生产技术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对粮食生产中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可以精确把握粮食生产效率,为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07—2018年6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BM-DEA和Fare-Primon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动特征进行测算及比较。结果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值分别为0.793和0.744;机械投入、农药投入和水资源投入的平均冗余率较高,分别为28.693%、26.670%和21.578%。剩余混合效率即投入产出混合比例优化是造成冬小麦—夏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中小幅上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低生产效率客观存在,应通过生产资料的科学合理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推广,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式来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辽宁省种粮大户的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究种粮大户信贷约束程度及农地抵押贷款对其影响。研究发现,辽宁省种粮大户的信贷约束程度为70.69%,其中开展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种粮大户的信贷约束程度为62.74%,而未开展试点地区信贷约束程度为74.78%。计量结果显示,农地抵押贷款的开展对种粮大户信贷约束程度影响显著,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开展农地抵押贷款地区的种粮大户受到信贷约束的程度要比未开展地区低1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