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耕地质量预警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研究目的:研究耕地质量预警的理论与方法,提供开展耕地质量的预警与消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分析了耕地质量的重要性与波动性、耕地质量改良的滞后性与艰难性,指出了开展耕地质量预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警情、警源、警兆和警度等基本内容,提出了耕地质量预警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2.
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构建了区域耕地供需平衡系统;依据济宁市多年土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预测了耕地需求总量和耕地的供给量;以耕地的供需比作为预警指标,设立预警警限警度,并据此对济宁市2010年和2020年耕地进行了预警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耕地资源2010和2020年无警。  相似文献   

3.
基于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警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构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耕地系统安全警情评定指标体系,得出黑龙江省警情1995—2014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警度从"无警"上升至"轻警",再至"中警",说明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结果可凸显评价对象之"优、劣"特征;(2)引入Elman神经网络构建耕地系统安全警情预测模型,测试拟合精度在0.97以上,预测结果可靠,表明未来20年黑龙江省警情将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警度在"轻警"与"中警"之间。研究结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省域尺度下耕地系统安全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时空格局变化,旨在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运用PSR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对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GIS技术分析其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变化,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1)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生态预警状态由"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警度亦由"重警"变为"中警"。(2)从空间格局来看,空间上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东部地区, 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3)近17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状态经历了"极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4)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土地垦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单位面积耕地地膜负荷等。[结论]研究期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改善,并在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耕地生态安全当前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索耕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协调人地关系。[方法]文章运用DPSIR概念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DPSIR概念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对1991—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的耕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评估和主要障碍因子分析,最后采用灰色GM(1, 1)预测模型对其2018—2025年的警情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1)总体上, 1991—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149 1增加到0.691 8,呈波动上升趋势,安全警情经历了"巨警—重警—中警—轻警"的发展历程。(2)就各子系统的变化趋势而言, 1991—2016年压力系统的预警值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系统的预警值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3)长期来看,系统压力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今后调控的重点。1991—2016年系统压力的障碍度以年均7.57%的速度增加,而系统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0.34%,1.01%,100%和4.65%的速度下降。(4)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农作物受灾面积、农药使用强度、灾害指数、地膜使用强度、化肥使用强度和人口密度等。(5)按现状发展态势,灰色预测分析得出2018—2025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值分别为0.697 0,0.730 1,0.765 3,0.802 8,0.842 5,0.884 6,0.929 2,0.976 3。[结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生态安全在向较好的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在指标权重确定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警限划分中采用系统化法,并为了分析问题的需要设计了无量纲化公式与警兆指标灵敏度.通过对湖北省土进行定量分析,设计出湖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警情调控警兆指标组合方案.最终得出本文所构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多指标综合预警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可以运用于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领域.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寻基于目标值的土地运行关键指标预警研究的方法,及时提出警戒信息与调控措施。研究方法:采用趋势预测法对警素指标的未来值进行预测,用年均增长率函数倒推法确定目标值倒推值,结合预测值与目标值倒推值确定2015—2020年弹性警界线,采用统计误差理论所得出3σ法则来确定警度界限的区间,采用景气信号灯法判别警情,黄色信号灯表示轻警、红色信号灯重警,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不同减量化目标下警情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上海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若按减量递增10%,则2018年后需要保持零增长,若减量递增30%,则增量还有一定上行空间;工业用地占比的预测值在未来5年内都处于红色预警,但警情有较为合理的自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应遵循"五量并举"的调控思路,努力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目标;而工业用地则通过加强分类引导,采取二次开发、复合利用等措施,优化用地结构,使工业用地占比回落到正常区间。单一警素指标预警适用于时间序列较长且有目标值的指标,未来的研究重点应在单项预警的基础上,构建以土地要素为核心的多要素安全综合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2004~2013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的直观数据,分析了2003年以来河南省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及常住人口的动态变化情况,发现河南省2003~2012年耕地压力指数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呈现出相同的波动状态,即先呈下降趋势,后在较小的波动中趋于稳定,表明2003~2012年间河南省无明显耕地压力,粮食产量足以满足人口需求。同时,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线性回归分析等工具对影响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的粮食单产、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的变化进行了GM(1,1)模型的构建、修正及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测算出以后若干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研究表明,未来10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远小于1,耕地供应能力可以满足粮食生产需求。在肥力改善,耕地巨大生产能力得以保持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生态,甚至开发休闲农业等,都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运用AHP-熵值法计算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指标的综合权重,评估江西省土地财政风险状况;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指标综合指数作为网络输入,土地财政风险状态作为网络输出,构建RBF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并对江西省土地财政的风险状态进行学习模拟及预警分析。研究方法:AHP-熵值法;RBF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4年,江西省土地财政总体风险在中警状态波动。就风险子系统而言,江西省土地财政行政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在本研究时间段内基本处于中警状态;生态风险警度从2005年的轻警突升到2006年的重警,随后有所下降,但到2012年之后警度又回升至中警状态。(2)RBF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准确率高,稳定性强,模拟结果符合江西省实际,能够基本反映江西省土地财政风险的整体状态。研究结论:2017—2019年江西省的土地财政风险预测位于中警状态,亟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规避和降低风险;RBF神经网络模型是预警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城乡建设用地流转中置换指标的预警研究可以较好地判别未来土地利用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威胁,以重庆市地票交易中用地置换指标为例,可以更好地完善地票交易制度。研究方法:运用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确定用地置换指标预警的警兆体系,利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指标数据的无量纲转换,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bootstrap抽样法和正态分布"3σ"方法确定警度阈值。研究结果:2009年重庆市地票交易中用地置换指标量处于过冷区间,2010年在偏冷区间,2011年在正常区间,2012年和2013年达到过热区间,说明用地置换指标交易量过大,超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需要加以控制,否则将会提前消耗未来城镇建设用地储备量。研究结论:研究选取的警兆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重庆市地票交易中用地置换指标量的变化状况,研究警度阈值的方法有一定合理性,警度发展滞后于用地置换量的变化,警度可用于修正年度城乡建设用地供给量,作为限制过度土地供给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accelerated rural hollowing driven by vast and increasing out-migration of rural labors under urban–rural dual-track system has imposed huge obstacles on improving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aking Dancheng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hollowing and discusses two typical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allocation (RRLCA) practices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TAAs)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Dancheng experienced rapid rural hollowing characterized as the hollowing of rural industries, infrastructure, and residential population and settlements. However, Dancheng ha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and the necessity of RRLCA, for the model-based estimation shows that the potential of increasing farmland by carrying out RRLCA was about 5649 ha. The two community-based RRLCA practices show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living conditions, increment of farmland area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Their experiences, including self-organized rural planning,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and 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may benefit future RRLCA. Overall, it indicates that promoting community-based RRLCA scientificall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could provide an integrated platform for increasing farmland area,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promoting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hus revitalize hollowed villages. On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s and obstacles of current initiativ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RLCA in rural China have been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我国主要城市和国外发达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上海住房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回顾历年来上海市住房发展主线,在代表性、层次性、易操作性和稳定连续性原则下,构建新时期上海住房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探索。文章首先通过频度分析初步建立由常规性指标、阶段性指标和个性化指标组成的指标库;其次以目标为导向从指标库中遴选贴合上海实际的指标,补充体现上海住房发展特征的指标,形成指标集合;最后以实施为导向建立起规划目标、指标、主要任务和策略之间相互联系,兼顾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确定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评估体系应遵循可行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导向型原则。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可概括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依上述原则和方法,确定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可依据此指标体系对馆藏数据机构社会化服务进行评估,以发现服务中的问题和改进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场域,需要从理论上到实践上开展前瞻性研究,从而更加科学地评价先进典型、发现突出问题,进而提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方法 文章从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出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空间六个方面探索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遴选构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共6类16个关键指标。通过熵权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和排序,对5个样本县进行了试评价。结果 (1)从时间维度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水平;(2)从空间维度看,不同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3)从现实基础看,县域发展环境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4)从影响因素看,县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保障;(5)从实现路径看,县域城乡融合要实现“五位一体”和空间上的全面融合。结论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坚持规划先行,更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既要开放要素市场,更需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既要整体塑形,更需注重强化文化认同;既要保护生态,更需激发绿色发展活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统筹实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评价工作,更科学合理地通过调度各地城乡融合发展情况,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引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基础。探索构建适用于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水生态文明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当前水生态文明研究发展进展,建立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同时以评价乡村水生态文明现状和未来水生态文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关键文献指标高频统计和主观补充筛选出适合于乡村实际的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结果 建立了以“水生态、水管理、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安全、特色指标”7个维度的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确定了包含22项评价指标的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9年数据对典型乡村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结论 构建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研究目的: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反映和衡量通过耕地整理挖掘耕地利用的潜力,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耕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界定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研究结论:耕地整理潜力可分为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耕地整理自然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耕地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与调整产权关系5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耕地整理现实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待整理土地所处的社会经济区位、待整理土地本身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选用22个主要省会城市的统计数据,确定合理的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指标,构建房地产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研究结果:从城市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4方面初选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城市的投资环境优劣进行分析,剔除导致排序结果偏差的指标,避免了评价指标选择的盲目性;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公式,以此计算22个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的综合得分,其排名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论:所构建的房地产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评价方法简洁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标准样地能代表其所在小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对设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地进行监测,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可以掌握该范围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基于此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方法:用标准样地结合遥感、GIS等手段构建体系。研究结果:给出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初步框架。研究结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的实现是国土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一般采用多指标评价法,然而过多的指标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困难。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的需求出发,寻求建立一个简便易行的综合性指标——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有效应和准确性。[方法]该文基于能量投入产出方法,利用Logistic曲线构建了ASDI,并以贵州省印江县为实证研究案例,对其农业生态的可持续性行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印江县的ASDI具有很大波动性,由于2002~2007年农业投入增加,印江县的ASDI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07年因为投入过多而出现了负效应指数。[结论](1)利用一个简单的综合指标来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2)ASDI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或将为生态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