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借总统     
在美国有一位著名出版商非常善于借势营销,奇招层出不穷。有一次,面对一本新版书籍,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首先给总统送去这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一句:“这书不错!”此言一出,出版商如获至宝,于是,就用“现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为卖点大作广告,结果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便照方抓药,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次当这次学乖了,奚落出版商说:“这书糟透了!”不曾想还是着了出版商的“道”。出版商又以此话大作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  相似文献   

2.
最省力原则     
在历届美国总统中,卡特被认为是“最繁忙”的总统。他为什么忙?因为他在政务管理中不善挑拣最重要的最急迫的事情先做,而是事无巨细,淹没在所有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中。他下台的时候,支持率只有22%,因成效不彰成为“二战”以来公众支持率最低的一位总统。有“合众国之父”盛誉的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被称为“最简约”的总统。他憎恶一切繁文缛  相似文献   

3.
“总统”一词总是与权势、地位、名望联系在一起 ,在老百姓民目中更把它与德行联系在一起 ,然而现实中的总统并不一定都如此。摘几例美国总统生活小史 ,以观究竟。开国总统华盛顿是个有和我的好色之人 ,他和妻子玛莎“相敬”却不相爱 ,原因之一是他太喜欢在女人堆里鬼混 ,有人为他取了一个绰号 ,叫“播多马科的种马”。和华盛顿同为开国元勋的第3任总统杰斐逊 ,也是独立宣言的撰稿人 ,被史学家公认为最多才多艺的总统 ,同时也为风流成性之士。他有5个情妇 ,与第一个情妇维持11年的关系。170多年来 ,后世对杰斐逊最感兴趣的事 ,并不是…  相似文献   

4.
笑口常开     
哭笑不得总统一到达纽约 ,就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某报记者抢先提出第一个问题 :“总统先生 ,您想去夜总会看看吗?”总统心里想 ,这个问题自己应该回避 ,于是淡淡一笑 ,以问代答地说 :“纽约有夜总会吗?”第二天早晨 ,总统翻看当地报纸 ,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有关他的采访报道 ,报纸上赫然写道 ,“总统的第一问题 :纽约有夜总会吗?”意思完全相反 ,令他哭笑不得。丘吉尔轶事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谈时 ,气氛非常紧张 ,每句话 ,每个动作都有可能被对方视为含有特殊意义。一天开会时 ,斯大林注意到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悄悄递给丘吉尔首相一张…  相似文献   

5.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任期内,由于政治、经济等改革失败,他成为自“二战”以来所有总统中支持率最低的一位,这迫使他比原计划提前4年走下了总统宝座:当他黯然离开白宫时,人们给他下了定论:有史以来政绩最差的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6.
《中外企业文化》2007,(3):73-73
不久前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欧洲某书店有三种书积压,就在店准备削价出售时,有位员工献计——将此三种书各送给总统一本。于是,一本书很快就送到了总统手里。过了几天,书店询问总统对书的感受,可总统整天忙于公务,根本无暇看书,只得礼节性地说:“此书还不错。”听到此话,书店如获至宝,马上打出“总统最喜欢看的书”的牌子。人们觉得总统都说好,一定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就纷纷购买。不久,这家书店如法炮制,把第二本书给总统送去,总统得知上次被人利用,这次没好气地说,此书糟透啦!不料这次比上次更管用。人们都想看看“总统最讨厌的书”究竟怎么糟糕。而当总统接到书店送来的第三本书时,他接受上两次的教训,一言不发,保持沉默。谁知这又成为书店最成功的广告——“总统懒得看一眼的书!”至此,这家书店积压多时的三种书全部兑成了现钞。  相似文献   

7.
精神快餐     
韩国的金泳三在当选为总统后,觉得自己长期从事政治,对经济工作是一个“门外汉”,于是,就请了家庭教师。 这位家庭教师是韩国有名的经济专家,负责经济企划院的工作。他给金泳三讲的第一课,就是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当他对记者谈他给总统当家教的感  相似文献   

8.
《西部财会》2003,(8):55
在西方,不少出版商为推销书籍绞尽脑汁,奇招层出不穷.有一位聪明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2006,(6S):3-3
在历届美国总统中.卡特被认为是“最繁忙”的总统。他为什么忙?因为他在政务管理中不善挑拣最重要的最急迫的事情先做,而是事无巨细,淹没在所有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中。他下台的时候,支持率只有22%,因为效不彰成为“二战”以来公众支持率最低的一位总统。  相似文献   

10.
精神快餐     
美国总统做广告公私分明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中,有多位总统与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中间,有的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有的是为了国家的兴旺。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品尝咖啡时,没完没了地咕嘟着:“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如果不是出现在公共媒体上,谁也不知道这句话是在为麦氏咖啡做广告。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曾为派克笔做广告。广告画面上是罗斯福总统用派克笔在一个文件上签字的照片,画外音是:总统用的是派克笔。1996年9月克林顿在匹兹堡郊外的竞选集会上,“公然”推销他的国债券,他说其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是人们为上大学、退休或买房而存钱的一种新的可靠的途径。他在罗伯特·莫里斯学院对吵吵嚷嚷的听众说;“不因通货膨胀而受损失的债券可能成为家庭创造未来和实现理想的坚实基础。购买这些债券的人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而损失一分钱。”无论他们的行为多么的“掉价”,谁也不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因为这是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沈瑞英 《秘书》2006,(10):37-38
总统演说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然而美国总统在演说中妙语连珠、机锋雄辩的形象,并非仅仅是总统个人的天赋与品性的展现,其中更多的是凝聚了白宫撰稿人的才智与心血。正是“捉刀人”的妙笔生辉与总统的演说口才,成就了美国总统在公众面前干练和睿智的形象。本文  相似文献   

12.
在危急时刻     
1941年12月7日,正在听音乐会的尼米兹被紧急叫到一部电话旁,电话是罗斯福总统打来的:总统在电话中语气沉重而严肃地对他说:“我们的珍珠港被日本人轰炸,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命悬一线,我已决定任命你为太平洋舰队司令我相信,你能挽救它.”  相似文献   

13.
国外有这样一则关于经营技巧的故事。某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一天忽然想出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催问意见。总统不堪其烦,客客气气地敷衍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立即用这句话大做广告,滞销书被一抢而空。不久,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再送去一本给总统。总统这回有了提防,对追问意见的出版商奚落了一句:“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不但不恼不怨,而且脑子一转,又做出了广告:“此书是总统所不喜欢的!”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后来,出版商又故技重演,第三次打起总统的主意。总统接受前两次的教训,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仍然为此大做广告:“此书连总统也难下定论!”结果,本来滞销的第三本书又在市场上引起轰动。出版商在经营困境之中三借总统做广告,所利用的角度各不相同。第一次是利用  相似文献   

14.
借来的财富     
企业家们为了开拓和扩大市场,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出各种各样的主意。而善用“借术”营销,常能为企业家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 借名生财 美国总统克林顿一上任,立即被精明的美国商人给利用了。比如:有家饭店的老板搞到了克林顿最爱吃的食谱,调查到克林顿年轻时的绰号叫“威利滑头”……他立即想出了许多点子。首先,他把饭店名称改为“威利餐厅”,并列出了一系列克林顿最爱吃的菜:宫爆肉丁、红烧猪头、红烧猪皮等等,并广为宣传,这是总统最爱吃的菜。总统最爱吃的菜是什么滋  相似文献   

15.
从华盛顿到布什的41位美国总统里,詹姆斯·布坎南是唯一的独身总统。他于1791年4月23日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一个富商家庭。早年生活极为顺利,可在恋爱却极为痛苦。他28岁时,曾狂热地追求一位叫安恩·科雷曼的姑娘。这位姑娘的父亲是一位炼铁厂的阔老板,认为詹姆斯·布坎南追求他的女儿是贪图金钱,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不久姑娘在解除婚约后失恋自杀。布坎南痛苦地说,“幸福从此离我而去了。”此后尽管有一些美丽女子与他作伴,但一直没有结婚。1857年3月14日他作为民  相似文献   

16.
“致加西亚的信”是个很老的管理故事。故事本身很简单: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无法带信给他。美国麦金利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把罗找来,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一年半时间里挥鞭扬尘,接连四次走马换相,解散政府,一个接一个的总理如同“小泥人”,在权力湍流中相继离开政坛。1999年8月9日,叶利钦再次签署命令,让正在外地视察工作的政府总理斯捷帕申收拾行当回家,促使维持了不足三个月的“短命政府”随即解散。叶利钦的接班人普京被随后任命为新总理,俄政治航船上又加进了一丝戏剧性筹码。在此之前被叶利钦相继从政府总理位置上打发回家的三位总理沿时间上溯依次是:1999年5月12日被免职的普里马科夫,他倒霉据说是因为“俄经济未得到改善”;1998年B月23日被除名的基里延…  相似文献   

18.
谁书写2006     
凌平 《经营者》2007,(1):6-6
他手持《可兰经》,表情平静地对目击者说“:不要害怕。”北京时间2006年12月30日11点5分左右,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处以绞刑。一代沙漠枭雄在2007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结束了生命。不管这种结局是否公正人道,萨达姆为世界留下了他的印迹,伊拉克因为他而写下了一段动乱的历史。2006年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又能为未来留下什么?这是每个站在这样新旧年份交替时点的人都会想到的问题。而那些在历史嬗变中发挥作用的人物们,从来不会被忘记。他们中有“重磅级人物”,诸如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教皇本笃十六世、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副总统切尼…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其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还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2002年,德鲁克荣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的作用和价值不仅在于对知识的运用。更在于他们在产品与服务中对知识的不断创新,而要保持和推动这种创造性,终身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在讲话时总是语出惊人,且气势逼人,被业内人士戏称为“任大炮”,他往往能讲出开发商内心想说但不能公开去说的一些话。这位“大炮”近日在大连参加某地产论坛时遭遇了“鞋袭”,一位男子在台下向其扔了两只鞋。任志强被扔鞋后调侃道:“看来我的待遇能比得上总统了(指曾在伊拉克遭遇鞋袭的美国前总统布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