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三滴血》,范紫东火了;因为《三滴血》,陈妙华疯了。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秦腔名剧,在他问世一百年时间里,成为记录时代风雨和人间冷暖的“晴雨表”。现在,《三滴血》编剧范紫东的重孙女范莉莉仍坚守在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的舞台上,在祖辈创办的这个艺术殿堂里,在祖辈写下的这部传奇戏剧里,潜心打磨自己的表演艺术,体悟着一种艺术与人生相融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熟悉秦腔的观众,没有不知道易俗社花旦全巧民的。她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三滴血》是其代表作之一。18岁登台演《三滴血》,先后得到过尚小云先生、荀慧生先生对她这出戏的指导。她的“未开言来珠泪落……”让无数秦腔爱好者迷醉其中。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来,一个秦腔剧团能为世人所推崇者,一个是它的优秀剧目,一个是优秀演员。一百年间,演员随时光流逝者众,惟有这优秀的剧目,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依然活跃在当今的秦腔舞台上。在观众十分熟悉的易俗社大戏中,《三滴血》应是流传久远、影响至今的当红第一剧目。  相似文献   

4.
在秦腔的发展史上,易俗社功不可没,而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特别是在西安事变发生时,易俗社更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易俗社里多巨头 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它的成立,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开先河的事件,近一百年来,国内没有一个戏曲团体可以与它的光辉历程相匹敌.  相似文献   

5.
爱听秦腔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三回头》、《柜中缘》、《看女》.而他正是这些经典剧目的创作者。爱听秦腔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易俗社.而他正是这个著名剧社的创立者。  相似文献   

6.
易鸿 《中国西部》2012,(2):158-158
易俗杜秦腔——翻开旅行笔记本第一页,写着这大大的五个字。传说中的西北腔调,百年戏楼的身影,是我们寻访长安古风的第一站。铺开地图,寻找西案板街,那条古老的巷子深处,是我们要寻访的秦腔根据地——易俗社。  相似文献   

7.
何雪林 《魅力中国》2010,(16):101-102
《秦香莲》这部戏是我国戏曲多个剧种中的经典传统保留剧目,仅拍成的电影戏曲艺术片就有京剧、评剧和豫剧三个版本。可见,这出戏在全国观众中的影响有多大、位置有多重。  相似文献   

8.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 这几句《三滴血》的经典唱段,在秦腔地域几乎家喻户晓。这段唱腔旋律简洁自然,平实感人,尤其是身居外地的陕籍老乡,听到后倍感亲切。半个世纪以来,这段唱腔脍炙人口,深受群众喜爱,而把这唱段唱红大江南北的就是耳熟能详的秦腔艺术大师陈妙华。  相似文献   

9.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4):132-132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中心任务就是进行角色创造。我认为,要想把戏演好,必须会分析人物,然后才能投入到角色的创造之中。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很多剧团都爱演这部戏,很多地方的观众也都很喜欢看这部戏。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在排演《三哭殿》的时候,安排我来领衔主演戏中的一号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刚一接到这个任务,我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我演假牡丹     
曹会敏 《魅力中国》2013,(14):100-100
豫剧神话戏《追鱼》是我们新郑市豫剧团的看家戏、打炮戏、吃饭戏。这部戏因为充满了浓浓的神话色彩,加上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热闹的武打场面、优美抒情的豫剧唱腔,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去演出,必定是第一个要演的戏,也是最受欢迎的戏。这部《追鱼》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排演以来,  相似文献   

11.
贺玉红 《魅力中国》2013,(13):94-94
中国戏曲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化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寓教于乐”。中国豫剧马(金凤)派代表性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就是这样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这部戏的故事情节已为人们所熟知,这部戏中的所有角色已被人们所熟悉,这部戏中的每个唱段已被人们所传唱,这部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部戏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这部戏演了几十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部戏演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演到了宝岛台湾,成了豫剧的代名词。我是洛阳市豫剧院的一名青年演员,非常荣幸地在这部经典名剧中饰演了余太君。这一角色要求以老旦应工,要演出、唱出、刻画出、塑造出一代巾帼英雄在暮年时忘却家门私怨心系国家安危的胸怀和气度,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由衷地钦佩与敬仰。  相似文献   

12.
牛利如 《魅力中国》2013,(14):102-102
豫剧古典戏《三哭殿》是一出中国豫剧的经典剧目,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豫东红脸王刘忠河,河南省豫剧三团五大主演之一王善朴,当代中国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都曾领衔主演过这部戏。其中,艺术成就最高、艺术影响最大、观众最喜欢看的还是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唐喜成大师的演出版本。我们济源市豫剧团任家波老师师承于豫剧大师唐喜成,曾将此剧较好地继承了下来,又传承了下去。  相似文献   

13.
林鹰 《环球财经》2011,(9):124-124
方旭说,自己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忠实原著”。 这基本所言非虚。《我这一辈子》这部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中篇小说,曾被以电影(1950年,石挥导演、杨柳青编剧)、电视剧(2002年,张国立导演、马军骧编剧)、话剧(2006年,李六乙导演)等形式演绎。  相似文献   

14.
<寇准背靴>一剧是河南曲剧的代表性作品,更是我们洛阳市曲剧团的保留剧目、看家戏.由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大师马琪和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联袂主演的这部戏久演不衰,深受观众的喜欢.他们主演的这部戏被拍成戏曲电影(易名:<背靴访帅>)后,影响波及到了全国各地和海外,对推动河南曲剧艺术的发展与扩大河南曲剧的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新一代曲剧演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部经典名剧给接演下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承也好,文化创新亦罢,都是一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实施经典名剧传承工程,无疑是中国戏曲传承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人间要好戏。要新创作的好戏,也要优秀剧目精彩传承的好戏。从这个角度讲,青春版《三滴血》的成功传承、璀璨绽放,更有一番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曲琪 《当代陕西》2008,(9):54-54
当青春靓丽的包装遇上古老质朴的秦腔,又该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甲在古城西安连演60余场且场场爆满之后,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的节目之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悔花秦腔团演出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相似文献   

17.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1):63-63
豫剧古典戏《抬花轿》是一出豫剧传统老戏,又叫《香囊记》、《文武换亲》。这部戏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大喜剧,所以在很多时期都深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欢,尤其是在人们家中遇到结婚、过寿、生子等大喜时,往往就点这部戏来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这部戏在清末开始流行,至今仍然被当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点播欣赏、点单演出,可谓经久不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之初,这部戏并不是豫剧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而是一部一般性的演出剧目。那时,各个剧团领衔主演在演过多部吃功戏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非要再看领衔主演演的大戏,这个时候班主就会为了让领衔主演减轻一下压力、舒缓一下体力而安排的一个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题鲜明、人物众多、场面颇大、唱少白多、表演简单的偷闲戏,于是就安排上演《抬花轿》。  相似文献   

18.
王欣  王英鉴 《走向世界》2013,(34):46-51
<正>说起《红高粱》,人们往往会想到莫言的小说、张艺谋的电影,而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红高粱》,则给观众带来另一种感官体验——在富有美感和中击力的舞蹈之下,是直撞心灵的震撼。7月中旬,"添彩十艺节·青岛演艺集团2013演出季"迎来舞剧《红高粱》的首秀,连续11场演出赢得了业内专家和普通观众的极高评价。精彩好戏一波三拆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红高粱》这部舞剧,一点也不为过。早在2011年,青岛市歌舞剧院就购买了《红高粱》的舞剧改编权,当时莫言还不像现在这样炙手可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是一年半以后的事情,但他和他的《红高粱》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不过,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舞剧《红高粱》也并非顺风顺水,  相似文献   

19.
《三滴血》塑造了生旦丑十余个不同角色行当的人物形象,但其中心人物要数荒唐县官、秦腔大丑晋信书。由苏牖民开创的“以正生身段、髯口饰演丑角,突出了好官办坏事,不同于一般的坏人”的个案,一直延续到樊新民,审美价值较高,令人称绝。以至于马少波这样称赞樊新民饰演的晋信书:“他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饰演这个可笑的角色,不卖弄噱头,反而加深了思想的深刻性,突出了喜剧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王刚跃 《魅力中国》2014,(16):86-86
由我们许昌市越调剧团推出、越调大师毛爱莲领衔主演的《白奶奶醉酒》一剧,在当年一经上演,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了许昌市越调剧团的看家戏、打炮戏、保留剧目,成为了越调大师毛爱莲先生晚年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成为河南戏曲或者甚至可以说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后来,这部戏被拍成了戏曲电影故事片后,影响到了全国,甚至海外,为河南越调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推动了河南越调艺术的发展。这部戏历经四十多年的舞台演出。依然深受当今社会各界戏曲观众的喜欢。可谓久演不衰,经久弥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