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很多企业会将资源一边倒,只关注付费客户,完全忽视免费客户。这种单项思维模式过时了!哈佛商学院长期进行顾客价值研究的教授Sunil Gupta指出,有时候,一个有  相似文献   

2.
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连动式教育.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学习,教师为学生指定了学习内容和方式.这种模式虽然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指导,但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潜能的发挥.近几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激发式教学方法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主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新颖的教学方法焕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Marc Mitchell 教授是这样形容美国的医疗体制:美国在医疗领域没有"系统"——没有单一的出资人,没有单一的服务提供者,没有形成规模的政府系统,没有中央性的规划. 如此的描述可能会给我们一种美国医疗服务完全市场化的印象,但是如果进一步探索,我们会发现美国医院的历史、资金来源和组织制度一直对这种市场化进行着一种独特的对抗,社会性影响着医疗服务的全局.  相似文献   

4.
文光莉 《魅力中国》2013,(5):246-246
以往的数学课,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牵着走,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规规矩矩完成。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是有思想,也被老师所忽略,因为老师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愿意中途停下来听学生的怪异思想,因为这样会耽误时间,这种旧教学模式真的应该改改了。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意象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璇 《科学决策》2008,(11):46-47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开篇就提到“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成为意象。”这句话充分揭示了城市的变化不仅仅是具体的街道建筑的变化,更涵盖了人类思维变化的范畴。一个城市有其相对不变的因素,因为城池与建筑是真实存在的理性:但是,人思维的存在对城市的干涉却给城市增添了可变性,即城市意象的可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施征 《上海国资》2007,(6):48-48
全局化思维比深井式思维更容易给企业带来成功5月23日,上海联交所外籍会员、美国著名商人罗伯特·布洛克(Robert S.Block)在联交所就“企业全局化思维系统”做了一堂精彩的演讲。布洛克在美国计算机软件、通讯、娱乐业方面皆有着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2010,(2):53-53
农民的认识很朴实,别人怎么做能增加收入,他们就会跟着有样学样;农民的思维有时又有固执的一面,那就是很难接受新生事物。那么如何既能给农民以示范作用,又能带动他们思维转变,给他们的致富以科技支撑呢?河北省辛集市老促会培育特色基地的做法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所导引出的全新社会发展模式已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冲击性的改变体现在经济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模式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之中.未来人们的一举一动将会留下互联网思维缔造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的烙印,并会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属于全世界的宝贵财富在美国期间,无论是在学校里上课,或是在企业参观,还是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考察,我都有~个强烈的感觉,人们惊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由衷地赞叹邓小平及其理论。美国人提到邓小平都赞不绝口。给我们讲课的几位美国老师,经常在讲课和交谈中提到邓小平对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西弗吉尼亚大学金融系主任威廉·赖利教授曾三次访问中国,先后到过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多个城市,对中国比较了解。他不止一次对我说:“邓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国际资金涌入中…  相似文献   

10.
一位美国教授因为试图教授学生写作方法而受到了院长的斥责.这位教授在美国一些顶尖大学教授商科和法学院学生已有五十年了.最近,他对一个MBA班上的学生说,清晰的书面表达能力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每周的课上,他都会布置一份作业:选出课本中的一个简单问题,让学生们写一张便笺来回答.他会阅读学生们的作业并打分.他说:"我希望这项作业更侧重检验学生表达自己分析过程的能力,而不是得出正确分析结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评布什经济政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开始之际,乔治·W·布什正式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布什上台后会实施一种怎样经济政策?他的经济政策与前任总统克林顿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经济政策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当前倍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文章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往往不重视课文导入,或者只是把导入当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丁生辉 《中国西部》2013,(25):124-125
泰尔曼教授(Dr.Taierman)是美国著名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一名教授.2012年底,泰尔曼教授团队来到中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虽然之前他曾多次来到中国,但此次的中国之行,因为一次酒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泰尔曼教授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深知人体健康秘诀:每日少量饮酒,有助于改善体质.所以,泰尔曼教授的一大爱好就是品尝世界各地的美酒,尤其喜欢中国历史悠久的白酒.此次来到北京后,被接待至春天酒店,在那里,泰尔曼教授感受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风采,而更令他兴奋的是,品尝到了一种美酒.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非同寻常的创新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新闻学教授戴雨果:"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创新,这一模式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务实精神的最好体现.西方的唱衰者们曾预言"一国两制"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们没有认识到,在中国,意识形态的传统思维已让位于由邓小平设计的更现实可行的、有科学依据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一、一个令人头痛的男孩 洋洋是我们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孩子.他好胜心强,总是急于表现自己,聪明多动,思维灵活,成绩一般处于班上的中上水平.按理说这样的孩子不足以让老师担忧,但他的行为却令人头痛.例如有谁在走路时与他擦身而过,他也要认为别人对他不怀好意,立刻凶相毕露、拳打脚踢;课堂上如果他想回答问题而老师没有请他,他就会生气地捶打桌面,自顾自地大声吼叫.发展到这学期,他经常在课堂上发出低沉的怪叫声,以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为乐.有的孩子不明是非,总有人随声附和.这些难以约束的行为严重地影响到他的学习,一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就大声抱怨,烦躁地吼叫,经常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作业中错误百出,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相似文献   

16.
马玉国 《魅力中国》2013,(11):201-201
在数学教育界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台湾一位学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二年级小学数学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参加测试的台湾学生有2/3的人答案是43岁。测试大陆的学生时,竟有88%的人答案也是43岁;因为他们认为此题不可能加,所以只能减,而不敢写上“此题不能做。”这是一则笑话,然而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八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则笑不出来,因为这则笑话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之一代当老师的,从小当学生时,就崇拜老师、服从老师,很少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也不敢讲自己的思路。长大当了老师,也觉得学生服从我,崇拜我,把我讲授的内容听会,练会,考个高分,课堂纪律好,就很有成就感。比如学了“笔算除法”,老师讲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我们的学生有向老师提出:“笔算除法能从低位除起吗?”。如果还有学生再提出一个高智商的问题“老师,笔算加法、减法、乘法都是从低位算起,为什么笔算除法就一定要从高位除起呢?”这时,会不会有的老师已经很不耐烦了。会说:“你怎么事那么多,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教你怎么算,你就怎么算。”如果真的老师这么说,试想一下,今后,这个孩子还敢“异想天开”吗?还敢“思维和创新”吗?慢慢地,在学生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听老师的没错。这就是中国学生,很听话,很刻苦地去记忆、模仿,就是不敢自主地思考和质疑,没有了疑问哪会有思维呀,没有了思维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我们数学组四人到龙岗实验听了一节观摩课,是由熊丽老师上的因式分解复习课.课后教研员给全体初三的听课老师开了一个的会议,首先让大家对熊丽老师这节课发表意见,多数的与会老师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收获,其次针对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中考复习,采用什么模式和思路进行高效和高质量的复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下是鄙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得到同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互联网已经深度渗透到高校师生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方方面面,这种形势必然会冲击学生的思维、价值观与行为习惯,也会对辅导员的班级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课题与挑战,同时也为学生工作实践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把握互联网给高职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创新学生工作思维和工作模式,应对互联网对学生工作的冲击与挑战,成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都应当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杜森贝利,是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著名经济战略理论家,曾任约翰逊总统顾问,参与制定美国经济战略,并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莱因合作设计了美国宏观经济模式。最近,他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访问期间。  相似文献   

20.
周静 《科学决策》2001,(12):2-5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17年的“黄金“增长之后,似乎马力不足,出现了经济增长下滑的状况.当今年一季度后经济有所好转时,经济学家纷纷预测经济在第三、第四季度增长会达到1%.但9.11事件给了本来就虚弱的美国经济以重重的一击.美国经济会就此进入一个衰退阶段,被誉为经济奇迹的“新经济“会就此死亡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