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落实“两湖陕、云贵川”教师发展共同体“一花六瓣”的战略构想,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在征求市级主管部门意见基础上,经过首批14个创始成员单位校长反复研讨达成共识,由綦江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筹备,决定成立渝西南教师发展共同体.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渝西南教师发展共同体核心圈含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铜梁区、潼南区、綦江区、黔江区、长寿区、璧山区、南川区、大足区、荣昌区、武隆区、万盛经开区等14个区教师进修学校.“一花六瓣”是指以重庆为核心圈,吸纳重庆周边湖南、湖北、陕西、云南、贵州、四川部分教师培训机构,一起组建缔结重庆与“两湖陕、云贵川”一市六省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同心圆.  相似文献   

2.
曹畅 《魅力中国》2011,(7):172-172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教师素质的优劣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教育的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一种观念”、“两颗心”、“三种知识”、“四种能力”等四个方面浅析了面向未来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教育工作者应深入觉察和关注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用“情绪效应”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提升教育影响力;用“情绪效应”教育特殊儿童,增进儿童对教师的信任度;用“情绪效应”开展教育工作,增强集体凝聚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肖君章 《魅力中国》2010,(19):262-262
教师如何去教育学生。用“嘴”教书,把教师的工作看作一份职业;用“脑”教书,把教师的工作看作一项事业:用“心”教书,把教师的工作看作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5.
一、南岸拔尖教师规划 重庆市南岸区根据《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南岸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09-2020年)》,为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科专家型中青年教师,推动南岸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织实施了南岸区中小学拔尖教师培训计划. 南岸拔尖教师立足南岸区情,科学谋划南岸区中小学拔尖教师培养工作.通过项目实施,为南岸教育发展培养一批教育理念新、科研能力强、专长突出、风格鲜明的拔尖教师,早日成为“书香南岸,幸福教育”建设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引领者和生力军.  相似文献   

6.
《重庆与世界》2017,(30):39-39
江津中学作为江津区中学教育的翘楚,今年又走出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暑假里,被评为“十做十不做”好教师的张旺祥却仍然留在学校值班.他不仅带过5届优秀应届毕业班,更是江津中学初中部的人气教师.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祥哥”.  相似文献   

7.
邹瑜 《魅力中国》2010,(35):210-210
“双师型”教师从提出开始就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标准界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成为当前“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紧迫任务,是建设好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亚兰 《魅力中国》2010,(34):262-26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释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释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质量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新课程的形势下,如何使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成长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师?身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名教师,笔者以为“读书——研究——反思”正是新课程下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浙大知名教授郑强如是说. 在这所学校,所有教师都秉持一个传统,那就是“幸运教育”,它力图使得每一位孩子在刘高职的5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运”,真正有价值的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只要勇于挑战自己,学校就会给他们提供最大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闫兵 《魅力中国》2014,(26):182-182
我国教育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知识”,还要求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研究教育现象、反思教学规律的能力”。“反思型教育”就是在此时代背景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崭新教育理念;同时,“反思型教师教育”也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研究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提高教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学生引路人.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系统紧密结合“两学-做”学习教育,倡导全区广大教师做政治坚定之师,不做随波逐流之人;做志存高远之师,不做得过且过之人;做遵纪守法之师,不做无视规矩之人;做崇尚科学之师,不做愚昧迷信之人;做仁爱友善之师,不做冷漠自私之人;做爱岗敬业之师,不做敷衍塞责之人;做廉洁奉献之师,不做争名逐利之人;做博学精业之师,不做误人子弟之人;做改革创新之师,不做固步自封之人;做为民务实之师,不做脱离群众之人.今年3月以来,江津区教育工委在全系统开展了“寻找‘十做十不做’好教师”全媒点赞活动,吸引20多万人次参与.活动评选出的20名“十做十不做”好教师,集中展示了全区广大教师的大美形象,弘扬了教育系统的正能量.接下来,江津区教育系统将把争做“十做十不做”好教师、当好学生引路人作为师德教育重要内容,与“两学一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江津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绩突出的大美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袁杰 《改革与开放》2016,(10):107-108
“互联网+”已经开始冲击传统的各行各业,对传统的教育服务行业也造成巨大冲击.“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全球流动、教育资源全球配置、文化结构和话语权重新塑造,教育模式花样翻新,这给高校“两课”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三生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要把“三生教育”融入高校教育和生活中,融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中,融入高校整个教学体系中,在高校建立全方位的“三生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4.
钱亚明 《发展》2010,(12):133-134
20世纪80年代,教育研究经历了一种范式的转换,这就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这种转换在美国表现得最为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教育学会大约有10个分会,在80年代新设立了教师研究分会,10年间就已经扩大到仅次于“教与学”的大分会。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的焦点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从“课程”转向了“教师”。目前,在教师教育研究中,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与世界》2017,(30):41-42
主动支教,她用脚步一遍一遍地丈量泥泞的乡村路;毅然转岗,她用10年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学区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从刁家学校到聊月村小,投身教育18个年头,不变的是她用实际行动赢得孩子信任和依赖.她就是江津区“十做十不做”好教师——刁家学校的“80后”教师周洪.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台湾当局通过各种途径促使学校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学习,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台湾学校教师在职进修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机构的多样化 在台湾,为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学习的机构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机构包括师范院校、教育院(系、所)的“夜间部”、“暑期部”、“暑期进修班”、“教师研习中心”、“硕士学位进修班”等等。师范院校的“夜间部”从1980年起,只招收在职中小学教师,停止招收高中毕业生(举办之初主要招收高考落榜生)。对有专科以上学历的现职中小学教师施以3年至4年之学科进修教育。修业  相似文献   

17.
曹阳 《老区建设》2009,(18):51-52
外语教师素质是保证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外语教师素质的培养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教师培训”到“教师教育”到“教师发展”到如今所提倡的“教师可持续性专业发展(CPD)”。CPD作为一种新方法,尚未完全为广大外语教师所熟悉,文章结合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为教师可持续性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行性计划,希望能对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只有把握教育发展大势,才能推动教育良性发展,只有顺应教育发展潮流,方可拥有教育美好未来.随着对学生发展综合素养要求的提高,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发展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生素养是灵魂”的素质教育新常态下,必须满足学生成长对教师发展综合素养的较高期望,必须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如何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采取哪些重要途径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  相似文献   

19.
马家堡小学校建于1957年。近年来,学校在“发展学生、成就教师、辉煌事业”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围绕“奉献优质教育,争创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逐渐形成了以“幸福素养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教育特色,培养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教育信息化开始步人“智慧教育”时代。“智慧教育”一词衍生自“智慧地球”,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是增强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市“智慧教育”是“智慧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南京市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