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析我国寿险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寿险业在经历了10年以来30%以上的高速增长后, 自2003年开始增速趋缓,至2004年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3228.2亿元,同比增长7.2%。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一变化呢?寿险业的发展趋势又会如何呢? 一、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和有效需求1.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潜力人们通常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总量、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保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寿险业保费规模从2000年以来的11年间共实现增长11.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1%(见图1)。但是从2011年开始行业持续高增长的趋势终结,高速发展阶段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寿险业进入了艰难的调整期。当前,整个寿险行业自上而下都在探索转型,转什么,朝什么方向转,如何转,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转型背景当前,我国寿险业已显现出一系列"病症":  相似文献   

3.
钟凡 《中国保险》2009,(6):27-30
中国寿险业在过去三十年里高速发展,但各地区的寿险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东部地区寿险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要实现中国各地区寿险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子初 《中国金融家》2011,(11):120-122
在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2011年被认为是保险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伴随个险新单保费增速持续下滑。寿险业保费增长预势已现。10月24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一次论坛上表示:“寿险业务增长明显放缓,且少数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显著下降,寿险业的发展将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寿险业已经步入低增长固期似平成为市场的共识,那么,未来寿险业将如何突围,重新回归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对寿险营销员税负现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强  董蓉 《上海保险》2004,(4):16-17
自1996年山东省寿险公司引入营销机制以来,寿险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近三年来每年均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寿险营销员对全省寿险业  相似文献   

6.
张娜 《上海保险》2014,(6):22-24,39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寿险市场已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寿险市场之一。然而,中国寿险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2008年以前,中国的寿险业一直呈波浪式增长。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年保险投资收益率仅3.38%。此后便进入了连续5年的增长低迷期。寿险业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谋求一条有效的出路是寿险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0Q1-2012Q1的中国寿险保费和实际GDP数据,建立VEC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寿险保费与GDP互为因果关系;在中期,寿险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对寿险业发展作用并不显著;在长期,寿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这间接说明了寿险业发展潜力巨大。面临的宏观环境有待改善。建议在加快和规范寿险市场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寿险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寿险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8.
2003年的寿险将成为中国寿险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年。首先,中国人寿作为首家在美国、香港上市的金融企业,开创了国内寿险公司上市的先河。其次,监督部门的新政为保险业2003年以及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寿险业也将从此步入一个更加有序、健康、面貌一新的时代。在2003年,寿险业依然保持着高速的成长,年保费将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在继续保持业务拓展的同时,寿险业更为深层的变革正在进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本实力;开拓更加有效的销售渠道;寻求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对接;更为客观地看待发展;建立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寿险的社会的职能等第,这已不同于以往以规模拓展为主的粗放经营时期,而是在一个新的规则与环境下开始向现代寿险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9.
对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发展投资型非寿险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可以促进非寿险业保费的增长。投资型非寿险产品主要集中在东亚国家,尤其是日本和韩国,欧美地区并没有,这主要是由于东西方消费习惯的差异形成的,即东方人习惯于储蓄,而西方人热衷干提前消费。根据统计,2003年日本的保险密度是3770.9美元,列世界第3位;寿险业保险密度是3002.9美元,列世界第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的寿险将成为中国寿险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年.首先,中国人寿作为首家在美国、香港上市的金融企业,开创了国内寿险公司上市的先河.其次,监督部门的新政为保险业2003年以及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寿险业也将从此步入一个更加有序、健康、面貌一新的时代.在2003年,寿险业依然保持着高速的成长,年保费将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在继续保持业务拓展的同时,寿险业更为深层的变革正在进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本实力;开拓更加有效的销售渠道;寻求与资本市场、贷币市场的对接;更为客观地看待发展;建立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寿险的社会的职能等第,这已不同于以往以规模拓展为主的粗放经营时期,而是在一个新的规则与环境下开始向现代寿险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11.
券商大看台     
《证券导刊》2010,(46):42-44
保险行业:业绩大幅改善高增长可期华泰证券我国保险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从成熟市场经验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决定这种高速发展在未来十年仍将持续。寿险业务是保险股的投资价值所在。三差分析法(利差、费差和死差)是分析寿险公司业绩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寿险业死差非常小,对于  相似文献   

12.
夏卫新 《金融纵横》2002,(10):52-53,45
自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AIA)在上海引入寿险营销体制以来,我国个人寿险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个人业务保费收入占比已超过75%。营销体制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寿险业发展,可以说,寿险业的发展离不开100多万营销员的辛勤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营销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13.
论产险业银行保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雪 《上海保险》2003,(12):36-38
一、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 1.我国寿险业银行保险发展较快 在我国现阶段的各种保险产品中,寿险产品(包括年金)对银行是最具吸引力的。银行通过提供寿险和养老保险产品,不仅可以较低成本获得寿险产品积聚资金的优势、分享寿险业长期增长的好处,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寿险业经历了十几年高速发展后呈现出增速趋缓甚至负增长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寿险产品中保障功能的产品少,分红类型的产品占比过高以及近年来资本市场低迷,分红类型产品的收益远远低于保户预期所造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寿险业和部分寿险产品偏离保险保障的功能,过分追求所谓的保费规模和增长速度所带来的后果。寿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保障功能发挥不充分寿险产品保障功能地发挥主要依靠传统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包括意  相似文献   

15.
窦元 《中国保险》2011,(3):50-54
2010年,随着行业监管继续强化,全球寿险业的保单呈现增长态势,大部分国际保险集团盈利状况明显好转,全球主要寿险公司资本状况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展望2011年全球寿险业,新兴保险市场增速仍将超过成熟市场;全球寿险公司将进一步强化资本与风险管理能力;大型寿险公司继续通过系统整合提高经营效率;行业创新有助全球寿险业提高竞争能力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为大势所趋,形势紧迫,必须立即行动,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评估工作。近年来,寿险业粗放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准确把握寿险业发展形势和营销员管理制度改革时机,全面深入推进寿险营销员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寿险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LIMRA(美国寿险营销与调研协会)的寿险市场发展模型,我国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四阶段演变的过程中,并呈现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业务增长由快速开设分支机构、全员增员模式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是我国寿险业发展龙盘虎踞、角逐驰骋的一年.在外资保险业的进军下,民族保险业已经觉醒.有外商将中国的寿险市场比作全球最后一个最大的宝库,那么这个市场96年的形势是怎样的呢,下面的几件大事可大致勾划出96年的中国寿险市场.1.寿险市场增长迅速,寿险业步入大发展期以中保人寿、平保、太保作为主力军的中国寿险市场上,96年全年实现寿险保费收入达330亿元,继续94年来取得年增四成的市场挖掘期后,去年取得了年增近七成的超高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8.
刘子操 《上海保险》2009,(10):17-20
自1982年国内寿险业务恢复开办以来,伴随着寿险业的飞速发展,寿险营销模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相继出现业务员营销、代理人营销、个人理财顾问营销、营销员底薪制营销、职员制营销、职员制顾问营销、专业双轨制顾问营销等模式,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变化,折射着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变化,也体现着近30年来保险业发展的成果。因此。认真地梳理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客观地评价寿险营销模式的优劣,科学地设定寿险营销模式的改革取向,是对过去寿险实践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寿险业发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世界寿险大国,近年来连续出现保险公司破产倒闭事件,给世界寿险业带来了震动,也给我国寿险业敲响了警钟。全面比较分析中、日寿险业发展,对促进我国人寿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寿险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市场主体在转型过程中不断探索渠道创新,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寿险专业中介发展迅速。专业中介具有独特的机制优势,可以助力寿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寿险专业中介发展特征第一,保费收入不断增长。寿险专业中介保费收入从2016年的24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236.11亿元。第二,保费收入增速居各渠道之首。2016年以来,在人身保险公司各渠道业务中,专业中介原保费收入增速最快。2021年,专业代理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658.75亿元,同比增长65.15%。保险经纪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577.36亿元,同比增长57.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