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7年,人民币汇率超预期走强,双向波动预期逐渐形成。在实际波动率整体提高的背景下,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本文结合2017年期权和远掉期市场的运行特点,回顾并展望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  相似文献   

2.
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结束了去年的平稳态势。外汇掉期走出单边行情,一年期价格波幅达到2000点,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在持续通胀压力之下快速收紧货币政策,而国内受外围约束较小,货币政策重心以稳增长为主。外汇期权市场先抑后扬,二季度实际波动率达到历史高点,但长期限和风险逆转期权隐含波动率明显低于历史高点,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人民币长期稳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香港三类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结算汇率、两种不同交割方式,目标客户及交易功能不同,市场主体对冲汇率风险的功能主要由场外工具承担。可交割本金远期市场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主要参与者均为银行,前者有实需的参与主体更多;常态化交易下两个市场走势较为一致,对即期汇率影响不大。外部冲击下,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使用远期人民币的波动较大,即期汇率中离岸人民币波动更大,可能带动人民币同向变化。期货交易的主要参与者是非银行机构,以交易需求为主,风险对冲和套利需求为辅。香港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主要源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对香港离岸市场建设的大力支持。未来香港市场活跃度将继续受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波幅和预期的影响。建议扩大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并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促进可交割产品更贴近服务实需;不断丰富优质人民币资产,满足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对抵押物的需求;不断丰富市场主体,引导其使用好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投机性较强的市场;不断丰富配套产品,加强对新产品和新政策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大幅调整、汇率市场大幅波动,多个货币对见证了历史汇率。货币政策的差异引发中美利差快速收窄直至倒挂。文章从人民币外汇掉期和外汇期权两个市场回顾了全年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变动的三个阶段和主要市场交易逻辑。外汇掉期曲线变动与中美利差变化高度相关,同时受到境内外币流动性收缩、期限溢价减弱的影响;外汇期权波动率则主要跟随即期汇率实际波动率的变动,呈现高波动、期限倒挂、流动性溢价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掉期和外汇期权市场可分别划分为四个阶段,市场总体运行特征表现为: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宽幅震荡,1年期掉期价格区间在-2600pips至-1400pips;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短期平值期权隐含波动率中枢随实际波动率整体下移,而长期1Y平值期权隐含波动率宽幅震荡中略有上行。2023年下半年中美利差有望收敛,进而带动调期曲线触底,人民币期权隐含波动率三季度预计将在高位震荡,四季度有望整体下移。  相似文献   

6.
境内推出金融衍生品所需的市场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力峰 《中国金融》2005,(21):56-58
近年来,在我国境内金融市场推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呼声日渐高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论证,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6月15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债券远期交易.并开始积极推进利率互换等产品的研究。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8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又推出了远期外汇交易。紧接着,配合股权分置改革而推出的宝钢权证产品于8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相似文献   

7.
罗纲 《中国外汇》2007,(4):37-39
在汇改之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一个固定价格上,这是否说明市场对人民币和美元的供需始终处在平衡状态呢?汇改之后,人民币的价格变动是否就已经反应了市场供需?在目前仍严重缺乏实际需求的衍生品市场,又是什么样的供需在主导价格呢?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期权的波动率与境外汇率期权市场的联动性将进一步加强。随着更多参与者的进入,境内期权市场波动率变化的滞后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经过多年健康发展,在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交易产品也不断丰富。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不断增强,人民币远掉和期权市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管涛 《国际金融》2010,(11):6-10
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的六大经济工作任务之一是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以下本文拟结合已公布的二季度相关外汇数据盘点和展望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全球的外汇市场交易量中,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远远超过了即期产品的交易规模。我国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在中国银行试点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探索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之路。但由于其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外汇衍生产品市场规模一直很小。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给市场传达人民币浮动的信号,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2018年上半年,Repot换和Sh.bor互换各期限收益率下行60~70bp,期限利差震荡收窄,Shibor/Repo基差互换走阔,市场容量显著增长。展望下半年,收益率料将继续保持在低位,曲线形态先陡后平;市场规模和多元化程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2022年,利率互换交易量较2021年相比基本持平,1年期及以下利率互换交易较为活跃。展望2023年利率互换市场前景,伴随实体经济的恢复,人民币资产的性价比提升,利率中枢将有所抬升,利率市场波动将有所增大。一、利率互换市场总体发展情况2022年,受年中多地疫情封控的影响,利率互换交易量较2021年相比基本持平,约为20.97万亿元。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市场化原则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是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力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应遵循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循序渐进、注重增加市场流动性和审慎监管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等微观经济主体在产品开发、定价和流动性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增强市场在汇率生成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2022年上半年银行间本外币市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如人民币汇率先涨后跌、宽幅波动,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外汇掉期全线贴水倒挂等,虽然其主要驱动因素多来自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与中美政策分化、俄乌冲突、疫情影响等,但这些因素对各市场的作用机理因时因势而异,有待仔细复盘。展望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将走向何方?掉期点是否会出现结构性变化?高波动会否成为常态?在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对2022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债券、货币、汇率和利率衍生品市场作全面回顾,并展望下一阶段走向,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实证样本,将人民币汇改以后的2006—2012年作为观测期间,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考察了外汇衍生品对人民币汇率风险暴露的作用。发现外汇衍生品对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对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增加幅度在0.08—0.15区间之内,平均可达0.11。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市场》2018,(2):16-19
自2015年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电子交易平台推出外币拆借业务以来,境内外币拆借市场迅速壮大、成绩瞩目,有力支持了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其主要发展特点包括:统一境内外币拆借市场逐步形成,交易服务不断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参与机构类型日益丰富;价格发现功能逐步显现,信息基准服务迭代更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市场供求机制正逐渐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与任何国际外汇市场发展历程相类似,人民币汇率市场正在形成完全竞争性市场新雏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开展,亦推动国内银行业人民币汇率业务积极发展.对此,本文将从汇率市场化、产品定价机理及策略优化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汇率风险分担机制与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境内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大,但是我国企业难以通过价格博弈向国外需求方转嫁部分汇率风险.在现行汇率制度和升值预期背景下,向银行结汇并转移汇率风险是企业处理外汇收入的优先选择.而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实际发展状况与理想状况存在较大反差,企业结汇和购汇以即期交易为主,远期和掉期等衍生品交易规模相对较小.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受主客观因素限制,在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较大的局限: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银行远期外汇报价导致企业参与外汇衍生品交易缺乏足够激励,并且具有单边性;银行外汇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手段不足;市场供求不平衡.在强烈的本币升值预期下,商业银行通过向央行结汇实现了汇率风险进一步向上转移,而央行以外汇储备增加的形式被动承担了风险,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宏观政策因此受到极大制约.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中国票据市场保持平稳发展,票据承兑与贴现交易相对活跃;票据市场利率震荡上行至历史高位后小幅回落;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引导票据业务健康发展。但同时,票据业务波动性大和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等问题仍值得关注。展望2012年,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与适时适度微调的格局下,票据贴现余额将保持总体平稳运行;存款准备金计缴新规将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出现调整;随着票据利率的回落,利率风险有所增加;票据市场各项业务运作将更趋规范、合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