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带一路”已成为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在健康卫生、生物医药等“大健康”领域,“一带一路”全球化合作的价值和优势不断凸显。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卫生健康合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化,绿色正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鲜明底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各方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政策对话,  相似文献   

3.
4月2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相似文献   

4.
<正>孟夏草长,花开五月;万物共生,于斯为盛。世界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一次非比寻常。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带着对世界形势和人类命运的观察思考,同与会各方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共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道》2023,(10):20-21
<正>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6.
张利娟 《中国报道》2023,(10):30-33
<正>“一带一路”倡议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作为推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一带一路”所倡导的理念深入人心,所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所产生的影响深远广阔。10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包容性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国际合作平台。本文利用“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从包容性增长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惠效应。研究表明,中国企业OFDI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包容性增长,政策协调机制有助于强化中国企业OFDI的积极作用,且中国企业OFDI的积极作用通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溢出和民生水平改善产生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对中国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验证了“一带一路”的互惠理念。中国企业OFDI对经济联系密切地区产生广泛的包容性溢出效应,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本文研究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嘉宾齐聚北京,献计献策,共商合作火计。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年以来,重庆在“一特一路”上探索前行,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秋天首倡的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无论对于全球经济重新走向繁荣,还是对中国发展迈上新台阶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推进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合作效应的最大化,必须深刻认识这一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特点,大力培育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合作空间,从人类永续发展的需要出发,摒弃狭隘利益,促进持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新西部(上)》2017,(6):88-88
“一带一路”职教联盟6月4日在西安成立,并发布了“一带一路”职教联盟《西安宣言》。联盟将以“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打造文化包容共同体”为主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快“走出去”步伐,与中亚国家在产能合作方面取得可喜成果。中亚地区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区、产能合作的先行区。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在中亚地区产能合作进展和实现路径,对于实现“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子渊 《老区建设》2022,(17):66-71
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来提升“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求,为中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教育协同指明了方向,定下了目标,需要在“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上高质量推进。  相似文献   

13.
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访巴基斯坦,中巴双方签署多项涉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政府间合作文件和商业文件,丝路基金“首秀”花落“巴铁”.这意味着,中巴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正在领跑整个进程. 从构想提出,到一步步务实推进,“一带一路”构想正悄悄改变世界. 绘制大国崛起蓝图 大国的崛起,必然会改变世界格局.“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崛起的中国绘制的未来世界的蓝图.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是全球化和区域化背景下推进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新思路,这种模式和思路又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也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承续。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一道构成三大推动力。与后两者相比,人文合作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是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更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区域甚至全球合作实践,有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对各国来说需要一个从认识到参与的阶段性跨越,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理念与主张已被正式写入联合国及一系列国际合作机制的成果文件中,影响力和吸引力逐渐扩大,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更加深入人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更多共识。  相似文献   

15.
5月17日至18日,2023“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的政党政要、智库学者、工商界人士,跨越山海齐聚重庆,共商发展大计,共话合作发展蓝图。这是重庆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取得了五项主要成就:国际合作: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79项成果中,已有265项已经完成或转为常态工作,剩下的14项正在督办推进,落实率达95%.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从“一带一路”倡议出发,阐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合作现状,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的模式和重要领域,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共同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8.
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来自29个国家政要和联合国及多个国际组织高官,全球130多个国家1500名各界贵宾参加论坛,论坛达成多项合作共建成果。“一带一路”涵盖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省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三年来,从概念到行动,再到落实,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惠及了港口,发展了腹地经济。三年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周刊》2023,(23):82-83
<正>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福清核电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利用我国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加快“走出去”,取得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20.
贺煜  黄仪 《重庆与世界》2023,(10):30-33
<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及专家学者关注,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川外)区域国别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川外持续开展“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是“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