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愁     
乡愁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各有不同,对于少年离家的我来说,儿时的记忆就深深地刻在脑海里的乡愁。没有小小的邮票与窄窄的船票,只有一个山里娃对生活最深刻的记忆,虽不华丽,却真真是我心里的桃源。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离家过年,是在远离故乡万里外的英国。 2001年的腊月二十七,尽管父母一再劝我过完春节再走,可我还是坚定地赶在春节前踏上了那片陌生的、总是弥漫着咸腥雾气的英伦大地。  相似文献   

3.
我第一次离家过年,是在远离故乡万里外的英国。 2001年的腊月二十七,尽管父母一再劝我过完春节再走,可我还是坚定地赶在春节前踏上了那片陌生的、总是弥漫着咸腥雾气的英伦大地。  相似文献   

4.
熊怡 《今日重庆》2014,(17):37-38
每个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门,我独爱归家的那一扇。午后,一杯土茶,摇椅芭蕉扇,小睡梦福安。如果说,去平遥,是感受晋商布局严谨的深宅大院;游丽江,是体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那么,在安居,你将会和久违了的乡愁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5.
<正>农民画之于宁波,主要在象山、奉化和慈溪三地。慈溪农民画因其在构思、构图、造型、勾线、设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以及强烈的泥土气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优秀的慈溪农民画,或奔放、或粗犷、或凝练,总能在朱红与翠绿的热情之中,看到画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新事物的讴歌,以及心底那抹深邃而浓烈的乡愁。难怪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油画家肖峰就曾评价说:"慈溪农民画蕴藏着一种无可估量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孟凡广 《中国高新区》2011,(12):164-164
老友问了一句,元旦回家吗?我便陷入了沉寂。家,是那个包裹我不谙世事的襁褓,还是那张咿呀学语时让我挥笔的画纸?是在爸爸手掌里长大的童年,还是妈妈鬓角的那缕青丝?  相似文献   

7.
冬日的阳光在浙江上虞的祝温村洒下一片暖意,村庄往日的恬静被即将到来的春节打破,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跳舞、唱戏、舞龙狮等习俗让村庄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8.
滔滔的江水依然不停地流,只不过是那青山好像没有原来的高,也没有那么远,那水也没有原来的大,也没有那么远,那水也没有原来的大,没有原来的急……哦!不是山变小变远了,也不是水流小了缓了,是那时的我太小了,因此看山山高,看水水流很急;这流淌的江水,早己不是我儿时漂水花的水,那时的河水早己不是我儿时漂水花的水,那时的河水早己流入大海……嘉陵江水,你该认出,眼前这陌生的白发,就是当日乌丝的少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重庆与世界》2017,(17):74-77
解放碑、朝天门、凯旋路、千厮门、十八梯……或许很多人已经不记得这些重庆标志性地点旧时的风貌,但在铜梁画家秦廷光的笔下,目前已有24处老重庆标志性地点得以“复原”。  相似文献   

10.
抒写乡愁,历来就是中国文人写作的一个母题。席慕容和其他台湾文人一样,抒写乡愁、乡恋及乡情,成为她诗作中最动人的一页,也构成她创作的精神资源。在当代众多的乡愁作品中,席慕容的乡愁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概念现象和认知思维方式,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具体分析了余光中《乡愁四韵》 中存在的概念隐喻,旨在从认知的角度去分析和阐释隐喻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作用及功能,从而加深人们对隐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夏丽柠 《中国西部》2014,(23):130-131
<正>乡愁这个词,是我从台湾人那里学来的,从吴念真的乡音到余光中的邮票无不散发着乡愁的味道。我以为我是不会犯乡愁的,可背起行囊背井离乡的瞬间,也忽地感觉鼻子酸楚,眼泪涟涟。可那时是绝对体会不到思乡和惆怅的,心里塞的充其量是满满的怯懦不安,担心以后混不出个人样,穿不上华贵衣裳,无颜还乡。多年以后,衣着终于华丽新鲜,  相似文献   

13.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与乡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晗 《中国报道》2012,(6):96-96
央视最近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abite of China》,听起来是介绍各地美食,但更多的是在讲述食材和食材背后劳动者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黄明朗 《宁波通讯》2014,(15):80-80
<正>日前回到阔别6年的老家——川陕交界处一个偏僻小山村,故乡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山青水秀、交通便捷,特别是国家对粮农实施直补等惠农政策,深得民心。但是,也有许多情况令人忧虑:由于大批劳力外出打工,大片沃土或者荒芜,或者广种薄收,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许多老屋人去楼空、年久失修,部分房舍垮塌,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愚昧消费严重,婚嫁、葬丧大操大办成风,老人去世一般要做七天七夜法事,有个巫师一年要做二百七八十场法事,年进30余万元;随着物欲的侵蚀,淳朴  相似文献   

15.
<正>过去,四川传统手工技艺的四大名旦——具有1300年历史的银花丝、7000年历史的漆器、3000年历史的蜀绣和100多年历史的瓷胎竹艺,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银花丝、漆器和蜀绣早已不复往日风光,只有深植于天府之国竹文化土壤中的瓷胎竹艺仍踌躇满志,壮心不已。其中,邛崃平乐古镇的瓷胎竹艺,远近闻名,因此,更加深了我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我们的城镇化,成为回不去的乡村、记不住乡愁的城镇化,这样的城镇化,无疑就是一个断根的城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用了极富诗意的表述: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特别是记得住乡愁这句话,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论。为  相似文献   

17.
孙谦 《中国西部》2012,(10):114-121
许是因为那些过往的生活磨砺吧,邓平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忠诚,作品总是逼真的展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他见过的,经历过的人、物、景、事。我总觉得现实也好,抽象也罢,在邓平的心中其实就只有恬淡的时光。朋友说邓平,“如实观照,活在当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能活得如此明白,难得!难得!”那些作品里的山脉和岩石他都曾脚步很轻的从它们身边走过,无数个季节之后,他也就像岩石的菱角一样,再也凝结不成锋利的感慨了,残留下的仅仅是看得见的风景,看不见的时光在其作品背后。  相似文献   

18.
“门前的河里鱼儿戏水,山上的林中乌鸣清脆,青瓦白墙的祖屋炊烟袅袅,邻家大婶的笑脸透着和善……这里的一切让我好像回到了时过境迁的老家。”从济南到蓬莱旅游的游客王选滨感慨道。此行他带上一家老小共五口人逛完蓬莱阁后,特意选择在旅游沿线上的蓬莱“美丽乡村”——马家沟村吃住,并打算在这多呆上几天,陪家人一起感受那种久违的浓浓的乡愁。  相似文献   

19.
花依 《中国西部》2011,(6):90-95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两课"重点学科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985"团队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铁芳教授长期从事道德哲学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对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学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十分敏感。刘铁芳教授从90年代中期以来就开始对教育与生活作深入探讨,力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其颇具特色的问题视角和话语方式,在国内教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14,(4):I0022-I0023
布鲁塞尔当地时间4月1日,时长60秒的“美丽中国·宁波”系列形象片《香约宁波》在新华社海外“欧洲屏媒”上亮相。《香约宁波》以制作精美的微电影方式呈现,电影以异国恋情为线索,贯穿“书香、渔香、米香、心香”四个主题,画面绚丽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