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上海集体经济》2010,(2):46-46
清华大学教授、知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2010年是中国的“转型年”,当今中国发展的主题已经是“转型是硬道理”,已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胡鞍钢:中国存在“四农”问题,农民工是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自法 《发展》2005,(4):21-21
“三农”问题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人人耳熟能详,但知名国情专家胡鞍钢却提出,中国其实存在着“四农”问题,除人们常常提到的“三农”问题外,还有一个农民工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正越来越突出,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胡鞍钢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去十年,中国“四农”问题日渐突出:1994年全国大约有40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今天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3亿,从而使“三农”问题演化为“四农”问题。它虽已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但相对于中国8亿农村人口、5亿农村劳动力来说,这一迁移过程仅仅是个开始,还将延续到2030年甚至…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一任部长,周生贤承担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环保挑战。——中国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  相似文献   

4.
胡鞍钢: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鞍钢 《发展》2002,(11):4-4
“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说这番话的是中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他在此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胡鞍钢说,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发展差距,长期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这种不公平、不公正体制严重妨碍对农民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5.
胡鞍钢与胡联合提出的"第二代民族政策"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和当下的民族状况。虽然学界对此也有肯定的观点,但就整体而言,这种主观臆断和所谓的"国际经验"并不值得我国解决实际民族问题借鉴。作者的许多观点违背了我国宪法和基本政治制度,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落后地区也可以跨跃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工作导刊》2002,(19):46-46
胡鞍钢撰指出,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新中国历史上已有过两次“解放农民”,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周励 《西部大开发》2012,(Z1):120-122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这样评价胡鞍钢:第一为中央说话,第二为贫民说话。为中央说话,是指胡鞍钢的研究总是站在决策层的高度,并屡屡被决策层采纳;为贫民说话,是指他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利益得失,并义无反顾地充当他们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中宁 《东北之窗》2010,(7):20-21
世界上最复杂的就业问题著名国情问题 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曾说:“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把就业视作一场战争,当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有事实依据的。据胡鞍钢统计,中国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以及1.83%的国际资源等,来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9.
谢芳 《北方经济》2006,(4):31-32
知名国情专家胡鞍钢提出,中国其实存在着“四农”问题,除了人们常常提到的“三农”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农民工的问题,成为“四农”问题的核心。其原因可以从农村内外两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平台     
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 胡鞍钢撰文指出,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新中国历史上已有过两次“解放农民”,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一次“解放农民”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通过土地改革的方式,使  相似文献   

11.
小平同志指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个“猫论”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个经典的论断,打开了改革与开放的崭新局面。时代不同,环境也有所变化,中国经济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高消耗、拼资源的基础上。“人口多、底子薄”是中国崛起过程中明显的一个特色,由此引发的系列反应,会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新的特色和新的现象。除此之外,中国的崛起过程中资源、成本、崛起模式等都是专家、学者研究讨论话题的焦点,在“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上.胡鞍钢教授所探讨的“绿猫”论等话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价涨幅大幅回落,国际收支状况明显改善的同时,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胡鞍钢博士称“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号任务”;周其仁则疾呼“中国就业需要另一次软着陆”。能否正确认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需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两手配合,但是要谨防政府的过度干预,从而变成一只“闲不住的手”。 城镇化现在是有人兴奋,有人担忧。主要担忧的是,城镇化要不要政府来推动?有人说城镇化是现代化自然而然的发展进程,怀疑政府是否需要主动为之;有人据此认为,城镇化是个自然的过程,只能是“瓜熟蒂落”,政府不能“强行引产”,那么城镇化问题到底耍不要政府来引导,耍不要政府主动为之?  相似文献   

14.
胡鞍钢:大国的发展问题不同于小国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研究员胡鞍钢认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是世界上主要发展指标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相对均衡各地区之间的发展,难度极大、困  相似文献   

15.
出现危机是常态 应对危机是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经历了非典危机,但中国2003年的GDP增长仍达到9.1%。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在回顾和评价2003年中国经济走势时说:“出现危机是一种常态,应对危机是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区建设》2012,(12):22-22
胡鞍钢:中国道路要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因素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在中国这个有着56个民族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只有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因素,才能凝聚人心,动员整个社会的各种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政治上实现长治久安,使国家统一强大。这叫“国家公益性产品”,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提供能够促进和保护全体人民的利益、福祉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国家公益性产品关乎全体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没有它,所有的人都受损。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的这一精辟论述。既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图”,又阐明了这“四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按朱继民自己的话来说:“这辈子,我没想过还能离开鞍钢。”  相似文献   

19.
余玮 《科学决策》2008,(8):7-14
北大一位著名的教授曾这样评价胡鞍钢:第一为中央说话,第二为贫民说话。为中央说话,是指胡鞍钢的研究总是站在决策层的高度,并屡屡被决策层所采纳;为贫民说话,是指他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利益得失,并义无反顾地充当起他们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为强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由经济薄弱、农村落后的“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第一方阵”,初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