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目标是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使大学生能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  相似文献   

2.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援藏精神,将援藏精神阐释为“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并发表了对援藏精神的讲话,初步形成了援藏精神的理论释义。援藏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责任观的论述支撑了援藏精神的理想信念;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本观的论述支撑了援藏精神的价值原则;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奋斗观的论述支撑了援藏精神的民族气质;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死观的论述支撑了援藏精神的品质品格。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对中华文化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了许多的论述,看似零散,实则有鲜明的主题,为人们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该文主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三个视角来阐述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用典》一书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著作中的用典情况,系统地收录整理了引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的例子。引经据典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之一,这一“习式风格”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基因,彰显着深厚文化实力和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从高校学风工作建设角度,挖掘《习近平用典》中可指导高校学风建设的典句,探索《习近平用典》中蕴含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和学习观,结合目前大学生学风方面普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国珠算2008年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创造出的科学精神财富。开展珠算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时代特征为坐标和参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结合,不断突破国家治理理论的形成机制,创造出独立的理论形态,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其一系列理论具有深邃的传统文化渊源,其政治目标、治理途径、价值取向、发展模式都蕴含了独特的中国政治智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的理论赋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乃至为人类文明的创新性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幵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为克服时代难题,使中国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多次强调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幵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为克服时代难题,使中国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多次强调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戈 《商》2014,(50):99-99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这种“会通”精神体现于古建筑中,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传统建筑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中国传统建筑很重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合不同,奇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6):102-103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本文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的某些党员干部在价值观构建中出现的偏差,致力于找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党员干部科学正确价值观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并指出传统文化要"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浪潮,2021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财政部、教育部发布2022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资金金额超过249亿元。  相似文献   

12.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相传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建设和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其家风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家风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家庭,也关系到党的建设、社会风气、国家发展等方面。大力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良的家风对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和大众的道德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习近平关于弘扬良好家风的思想重要论述,在新的时代赋予家风思想新的内涵,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积极践行。  相似文献   

13.
刘霜霜 《中国报业》2024,(2):190-1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儿女的思想文化宝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育人过程,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本文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对融入的实践路径和模式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与实践可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要求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渗透一切、贯穿始终,以达成系统整体的育人环境。其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而课程思政则是“大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微观实践体现。以酒店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在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酒店管理人文价值的基础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桥梁,探讨在“大思政”视域下将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思想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但这不仅是一种继承,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实践和思想内容上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袁璐 《现代商贸工业》2022,(18):166-16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是筑牢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二者有机融合,发挥最大育人效应的前提是厘清关系,避免认识误区。本文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践行方法三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入过程中的五个“不能”,避免融入误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在过去创造过辉煌的历史,而且现在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事务不断增多及对外交流合作的日趋频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遭受全球化冲击的背景下陷入生存困境。本文将探析其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振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与我们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于教育活动中,让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厚重精神资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永不枯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2)
本文通过简要阐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再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论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有效挖掘这些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优势和特色的关键,也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