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统作为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困境。结合基层实践,从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及应用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现行制度条件下推进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路径:以“四个一核心”为建设主线和行进路线,通过“一套编码体系、两级数据库建设、三大推进步骤”的制度设计,围绕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社会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最终建成包括统一的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平台且高效对接社会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信用评级行业也在扭曲的状态下蹒跚前行。鉴于此,需要通过推动主体信用评级,夯实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确立信用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缓减国内外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减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新一届政府推行减政放权、组织机构代码作为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的基础地位初步确立的大背景之下,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困境和建设瓶颈。本文结合基层实践,从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提出现行制度条件下推进央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路径:即当前应以"四个一核心"为建设主线,通过"一套编码体系、两级数据库建设、三大推进步骤"的制度设计,围绕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社会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率先开展金融信用领域建设实践,最终突破现实障碍,形成有效制度补给,在金融信用领域形成以机构信用代码和公民身份号码为核心主键,以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为推进载体,建成契合并高效对接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制度与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兼具前瞻性、科学性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馨 《济南金融》2006,(11):35-36,39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金融的基石。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银行业联网使用,信用信息体系已见雏形。但对比发达国家完善的信用体系,我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因此,本文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金融的基石.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银行业联网使用,信用信息体系已见雏形.但对比发达国家完善的信用体系,我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因此,本文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有其自有的服务对象及特性.作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基层央行应切实使金融信用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应重点分析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以弄清贫困户现状,同时对对接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中存在的缺口提出并实施金融信用助推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国家设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收集商业银行等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所报送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依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查询服务。《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功能定位,对于规范征信业发展、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国家必备的经济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建设信用社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和执行信用信息国家标准,使得大量信用信息无法充分共享和流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本文在明确信用信息国家标准建设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政府简政放权,贷款卡行政许可项目或被取消,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企业征信系统)标识码将随之调整,机构信用代码成为新标识码的最佳候选.本文对机构信用代码作为企业征信系统标识的可行性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数据验证提出企业征信系统与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统的关联及整合模式,并对系统关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文对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从中小企业融资和小额信贷视角,提出了实现金融基础数据库信用信息共享的现实需求;从理论研究和金融改革实践的不同侧面,文章论证了信用信息共享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对信用信息共享的发展障碍和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能有效降低贷款违约率、加强信用监管、预防信贷市场系统性风险,推广基础数据库的信用信息共享意义重大且任务紧迫。  相似文献   

11.
谢颖 《浙江金融》2008,(2):50-50,15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是保障信贷资金安全、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和前提。在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中介机构的信用建设。中介服务机构在银行信贷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借款人财务审计报告、担保物评估报告、验资报告等直接影响银行对借款人的经营实力和偿债能力的判断。加强中介机构的信用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和经营信息的真实性,有助于银行对获取信息的识别,提高银行贷款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对不同机构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上的各类用户做出了约束. 其推广和实施有助于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的稳定发展离不开信用体系的支撑.现有的信用体系在标准化、平台化、应用场景化等方面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从大数据的视角出发,提出构建一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该信用体系采用基于多维数据的“臻信”新标准,对信用主体进行全面信用画像;通过构建统一的大数据信用服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互联;引入多维评议技术,实现信用在各种互联网金融场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勇 《福建金融》2013,(1):40-45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正面临从行业征信向社会征信的推进发展时期,由政府和中央银行主导的征信模式是较为适合中国现状的路径选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建立国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全面覆盖、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然而信用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政府信用作为整个信用体系中最为核心和基础的部分,对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信用缺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找出了其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塑我国政府信用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小微机构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新生力量,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小微机构纳入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天津市小微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接入进度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为研究目的,首先从金融风险防范、《征信业管理条例》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推动人行银行征信工作开展以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分析了小贷公司接入数据库的实际意义,根据对辖区小贷公司的调查分析,剖析当前接入工作缓慢存在制度建设、数据质量、费用成本、业务竞争等原因,分析四种接入模式在本地区的可行性,并针对性地从统一信贷系统提高数据质量、介质报数与一口接入重点开发、区别于商业银行的信息展示、制度建设、查询方式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为研究目的,首先从金融风险防范、《征信业管理条例》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推动人行银行征信工作开展以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分析了小贷公司接入数据库的实际意义,根据对辖区小贷公司的调查分析,剖析当前接入工作缓慢存在制度建设、数据质量、费用成本、业务竞争等原因,分析四种接入模式在本地区的可行性,并针对性地从统一信贷系统提高数据质量、介质报数与一口接入重点开发、区别于商业银行的信息展示、制度建设、查询方式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征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和金融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当前应充分发挥征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作用,来进一步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丹  王鸿雁 《征信》2016,(7):39-41
征信体系建设工作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目前,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数据库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存在技术性问题,征信信息采集主体缺少法律约束,信息主体缺少维权渠道.为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促进征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建立冗余信息注销机制,提高数据库数据质量;完善立法,提高信息采集主体自主约束力;建立信息主体法律追偿援助机制,提高征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