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国有资产的概念出发,分析两种定义下的国有资产及定价原理,并给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分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两种主要途径,提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改制过程中后期国有资产流失的财务监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等形式导致的流失。本文主要从企业改制过程中和改制后两个阶段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法律探讨 1.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和危害关于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法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2004年3月3日《前沿问题》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流向的特定性,即专指国有资产流向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二是权益的被侵占性,即在没有合理补偿的情形下,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侵占。”笔者认为,国有资产的流失就是国有资产的非法转移。  相似文献   

4.
万永彪  谭少波 《企业研究》2012,(12):55-56,59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从企业制度和改制过程分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探讨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国有资产流失形成的原因、渠道以及严重后果,并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谈谈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账造成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是体制原因,制度缺陷导致国有资产博弈结果是国有资产流失,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因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贺荣华 《会计之友》2006,(21):90-91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是体制原因,制度缺陷导致国有资产博弈结果是国有资产流失,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因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嫄 《企业经济》2004,(12):110-111
有效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内、外在原因及主要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世文 《企业导报》2011,(22):107-109
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人凭借手中的权力钻制度的空子,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应从法律上探讨遏制和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文章通过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进行流失。有粗略的统计数字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流失500亿,进入90年代,每年至少流失800亿-1000亿。因此,说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并不是危言耸听。从国有资产流失的流向看,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是中央流向地方,政府流向企业,企业流向个人;横向的是从国内流向国外,从一个部门流向另  相似文献   

12.
一、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剖析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形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渠道,流向集体、个人和外商。据有关部门估算,近年来,每年流失的国有资产则是以千亿元计算,平均每天流失为几亿元。为此,必须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加以剖析,给它以科学定义,进行严格的界定,用法律的观点来评价,从而实现规范的管理和对违规者的查处。上海市1995年至1997年立案查处的21O件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国有资产流失就达63亿元。国有资产流失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与对策朱玮萍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国有资产运营状况严重不良,并以各种形式大量流失,从近年来企业审计所揭示的问题看,国有资产流失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种形式:1、承包经营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近些年来,企业普遍实...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李琼琳□目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相当严重。分析研究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应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多年来,政府各经济综合部门、企...  相似文献   

15.
审计信息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流失不容忽视最近,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办在对两所高校进行审计时发现,他们都存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问题。就审计两所高校看,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高校对国有资产的核算和反映不规范,对财产物资管理比较混乱,长期不盘点,不对帐,造成有帐无物,有物无帐,使国有资产因管理不严而大量流失;二是近年来高校成立的许多校办产业,大量的无偿占用学校的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形成了所有权的非法转移和资产的流失;三是对新建完工办理了峻工决算并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长期不入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日益引起关注。截至2001年底,中国国有资产总量(净值)为10.93万亿元,国有企业近19万户,其中大型企业8000多户,中小企业18万多户;但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1996年底,国有资产流失已达6000多亿元。流失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经营者的腐败行为造成的流失;一种是资产不流动,在停滞中产生的流失。比如企业的机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更新,企业也不敢把这些国有资产根据市场价自行出售,而只是凑合着用,这样它的使用价值和效益就逐渐减少了,另外没有用的只能等着自已报废。这就是所…  相似文献   

17.
陈莉 《审计月刊》2007,(10):30-31
审计本身并不能产生效益,但卓有成效的审计无疑是国有资产强有力的看护者。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行审计。A从审查转移性国有资产流失入手审计转移性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审计改制不规范造成的国有资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具有明显的"公地经济"的产权特征.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的体制弊端造成的.笔者在分析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就防止"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两方面进行了辨证分析,提出了解决"所有者主体缺位"和抑制国有资产流失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审计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有资产流失方式的审计: 1.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其主要方式为:一是低价折股,而股票又不溢价发行或低溢价发行。 2.中外合资经营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其主要表现为:对中方资严少估、低估或不估,而对外方资产多估、高估。 3.承包经营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由于承包者的  相似文献   

20.
王秀芝 《活力》2008,(5):32-32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