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关于日元国际地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便开始了其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但是经过30多年的努力,日元却旱早地退出了国际货币的第一阵容.实证结果表明,在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中,日元国际地位的变化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日本的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结构、日元的稳定性、美元的粘滞作用以及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日本本国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基础.在当今美元霸权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下,日本在其国内经济和金融基础尚不够坚实的条件下,企图依靠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来直接实现日元国际化的下场注定是可悲的.分析日元国际地位的影响因素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日元国际化的发展及其政策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国际化曾出现过迅速发展的局面。90年代以来,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长期经济停滞的影响,在日本经济国际化和金融国际化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日元国际化也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的局面。世纪之交,由于日本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元国际化再次成了日本政府的政策课题。为此,围绕重建日本经济、确保日元汇率的稳定、提高贸易和金融、资本交易中运用日元的比重、创造有利于外国保有和运用日元的政策环境、推进亚洲的金融合作和金融联合、官民一体共同推进日元国际化等,日本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从日本1968年成为西方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继之又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国以来,日本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中的地位迅速提高。日本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便成了国际金融界关注的两个问题。近年,日元在国际结算、国际储备和国际信贷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元国际化业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日元能否取代美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这一点将标志着日元国际化的程度,也关系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内和国外的各种压力促使日本政府对三十多年前所颁布的两项法律内容进行全面的修改。其中一项是关于外汇和对外贸易的管制问题,另一项是控制资本的移动问题。此外,日本政府过去所提出的日元国际化的目标也同样引起了关于日元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问题的争论。所以,新法律的颁布对日本当局来说是有极其重大意义的。但是,采用一种缓和外汇管制的新法律,不仅仅意味着日元很快地将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它还意味着东京外汇市场即将成为自由外汇市场。  相似文献   

5.
“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日元国际化”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迄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为止,“日元国际化”始终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美国掌握着“金融霸权”的情况下,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贸易国家”,企图通过直接的货币国际化挑战美元霸权的结果是悲剧性的,“日元国际化”进程自然陷入了困境。1997年之后,日本开始调整其以往的“日元国际化”战略,积极谋求提升日元在亚洲地区国际货币的地位,试图通过“日元亚洲化”来实现“日元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这对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货币合作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加强日元与人民币的协调与合作,将成为东亚地区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日元国际化程度不见提高,反而不断被边缘化,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非主流货币。为此,文章从微观角度研究日本国内金融市场对日元国际化进程的支持力度。研究发现,受国内经济长期衰退影响,日本股票市场表现不及其他发达市场;其债券市场发展不平衡,国债市场独大,公司债券市场萎靡,并且资本项目开放不完全限制了债券市场发展;其衍生品市场也缺乏国际竞争力。换言之,日本在岸金融市场发展直接制约了日元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作为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流通手段等职能的货币,其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催生的日元国际化,其波浪式前进引人深思;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面临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日元国际化的缘由、发展、效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启示深刻。  相似文献   

8.
日元的国际地位是随着日本对外债权债务的连年扩大及日本企业与银行海外净资产的高速累积而日益增强。70年代,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着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配角”,80年代初地位虽有提高,但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中的表现依旧黯淡。80年代中期以后,在日本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以及日元国际化等内外因素的推动下,日元的国际地位开始出现了转机。  相似文献   

9.
货币国际化在给发行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对该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文章以日元为研究对象,利用1960~2011年季度数据,运用扣除本地需求法估算出1986~2011年日元境外流通规模,并以此作为衡量日元国际化的指标,基于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日元国际化对日本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表明,日元国际化促进了日元升值;日元国际化使日本市场利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使日本被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日元国际化初始阶段有促进物价上升的趋势,但之后物价又迅速下降。在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日元升值传递的一系列经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的经济泡沫,泡沫的破灭使日本经济走入衰退。  相似文献   

10.
货币国际化在给发行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对该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文章以日元为研究对象,利用1960~2011年季度数据,运用扣除本地需求法估算出1986~2011年日元境外流通规模,并以此作为衡量日元国际化的指标,基于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日元国际化对日本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表明,日元国际化促进了日元升值;日元国际化使日本市场利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使日本被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日元国际化初始阶段有促进物价上升的趋势,但之后物价又迅速下降。在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日元升值传递的一系列经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的经济泡沫,泡沫的破灭使日本经济走入衰退。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以来日元汇率出现大幅上升,其主因是金融危机前累积的经常项目顺差及危机后美国经济衰退和日美利差缩小带来的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日本政府无力干预汇市则是危机后日元升值得以持续的条件,中国增持日本国债并非升值主因。在金融危机和日本财政、货币政策均受制约的背景下,日元升值可能给日本出口和宏观经济带来比20世纪80年代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鉴于日本经济基本面走势和财务省加大汇市干预力度及大地震的影响,日元升值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相似文献   

12.
日本邮政私有化改革的基本背景是邮政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渠道,日本邮政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而且也是日本政府进行财政政策支出的资金来源。降低政府支出、发挥私人经济活力是日本政府邮政改革的目的。由于日本邮政自身独特的发展经历和当前的市场环境,日本邮政私有化过程中仍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的关系表明:从短期看日元剧烈升值对日本对外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日本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了日元升值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等措施来化解矛盾;从长期看日元升值并没有给日本对外贸易的增长造成实质性影响。研究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间的关系,对同样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后的日本进口汇率弹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行业的进口汇率传导弹性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机械类行业(一般机械、运输设备和精密仪器)则出现了下降,并且这些变化是在短时间内实现的。本文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和日元汇率变化特征是汇率弹性急剧变化的原因,而需求价格弹性和企业内贸易的行业差别可能是导致汇率弹性变化方向不一致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汇率传递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长期陷入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而停滞不前,2001~2006年日本开创性地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复苏。研究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汇率传递效应问题,对于当前实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如何完善政策协调及提高政策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日本月度数据展开实证,首先运用协整技术和VEC模型分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两阶段来研究日元汇率传递效应的程度和变化趋势,再运用EG两步法和OLS来估算量化货币政策与国内物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日元汇率传递效应大大降低,这与货币当局致力于稳定通货膨胀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从美日经验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产生不同的影响,其经验教训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借鉴。十二五时期,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加快,放开存贷款利率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攻艰任务。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影响,明确改革重点,完善配套措施,有序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7.
日本原有的公司治理模式是高效率的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其弊端初显端倪。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日本对其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正在从“日本式的资本主义”转向“美国式的资本主义”。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了解日本企业的治理现状和进一步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都有十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US and four East Asian equity markets. The focus is on the change in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flow between these markets triggered by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during the crisis period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non-crisis periods. While the US market leads the four East Asian marke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crisis, it is Granger-caused by these markets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period but not in the post-crisis sample. Further, in accordance with concerns reported in the market, the Japanese currency is found to affect these equity markets during the crisis period. The Japanese yen effect, however, disappears in the post-crisis sample. The Japanese currency effect is quite robust as it is found from both local currency and US dollar return data and in the presence of Japanese stock returns. J. Japanese Int. Economies 21 (1) (2007) 138–152.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对日本妇女就业概况、劳动条件和再就业现状做了分析,在对处于复杂社会状况的日本妇女进行深刻了解的同时,力图找出其男女间的合理的社会分工和社会作用的不同之处,为今后我国在制定妇女就业,和劳动社会保障法规等一系列行政政策方面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