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颖奇博士的官衔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在这个职位上,坚持八年抗战,业绩颇丰;特别是在海龟中有极佳的口碑。《中关村》杂志创刊5年来,一直得到夏主任的厚爱和鼎力支持。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拜读过夏主任捉笔的很多文章和主编的多种书籍。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聆听过夏主任的多次讲话。实话实说.像这次读夏主任为我们《中关村》撰写的《赴约联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9,(10):48-53
《中关村》办“艺术中关村”,好!于友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国家新闻出版署原署长、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我与《中关村》杂志结缘有六个年头了。令我高兴的是创刊之初拟定的办刊宗旨“新经济、新技术、新文化”,至今仍然富有新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些年来,因为工作之需,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8,(1):106-109
读“老”因由 易海云先生是诗人,也做过政府官员,在“圈子里”口碑极好。我是在5年前始到《中关村》打工时结识易先生的。初次见面,先生听说我因患“抑郁症”而引起心率不齐、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状,便直言快语地劝导我每天诵读《道德经》,可治愈“百病”。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12):121-121
应突出杂志的“刊魂”,值得一读的杂志——《中关村》,希望杂志能办得更好!《中关村》——师生们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9,(1):9-9
2008年12月下旬,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来京时,作为本刊顾问,席间曾对我们说:《中关村》应该更重视文化的“新元素”。“文化是宽泛的,应该是人类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新文化”是本刊为读者服务的“三大”宗旨之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将更加提升和强化。本刊参与承办的“2009艺术中关村博览会”,将是对“新文化”和“西区艺术”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6.
我在《中关村》杂志上,拜读了著名作家王宏甲先生的呼唤——《世界需要良心》。这是作者去岁初冬季节在“巴黎中法文学论坛”上的演讲。一百多年前,罗丹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技师和工厂主的时代。在现代生活中,追求的是功利。”  相似文献   

7.
关村 《中关村》2010,(2):108-109
读刘合心先生的文章,初始于《中关村》杂志,缘于卫汉青社长的推荐。这部历史大散文《源头集》,亦是汉青先生放诸我的案头的,因为他知道我对山西情有独钟。在昔日的计划经济年代里,我曾是一个“军工战士”,与太原、大同、太谷、阳泉、侯马、运城、永济等地的兵工企业,常来常往。元旦假日,窗外飘落着大雪,漫天皆白,“寒冬时节好读书”,我终于静下心来,对《源头集》浏览一过。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3,(4)
望《中关村》期期别异毫无疑问,在境内目前所有综合刊物和专业刊物对比中,从时代性和前瞻性角度考察,《中关村》有着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本人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对狭义上的中关村我曾有过关注,更对今天广义上的《中关村》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的《中关村》杂志理应与狭义上的中关村有所不同。《中关村》所涵盖的信  相似文献   

9.
纪世瀛 《中关村》2008,(5):18-21
两年前,在《中关村创新谱》新书发布会上,以“中关村村民”自喻的纪世瀛先生,在发言中第一次喊出“中关村万岁”的口号,博得热烈的掌声。时至今日,音犹在耳,令人难忘。“中关村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说能永续长存?……现在,纪先生又有了新的更深刻的感悟和论证。在“中关村人”全面总结中关村20年的发展经验之际,兹刊发纪先生的《中关村精神万岁》一文,以飨读者,更盼赐稿。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04,(5):118-118
3月里,《中关村》杂志为零售市场有突出贡献者颁发了“金桥奖”;4月里,《中关村》杂志又开拓了新的读者群:驾校群体。发行工作上的力度与创新,体现了对读者的充分理解和关照,更体现的是《中关村》杂志的胸怀和志向。如今,《中关村》杂志已经采用了所有当下流行的常规发行方式,使刊物在全中国尽可能广泛的地域、群体中得到传播。此外,发行创新方面,可圈可点的工作项目包括,作为国际航空公司航机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9,(2):30-33
中国经济起飞30年 《中关村》: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发30年。许多年以来,我们都在谈北京是“世界革命中心”和“政治中心”,可是如今谈论更多的是北京已经成为“经济中心”,这个观念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萧惑之 《中关村》2008,(2):106-109
去岁圣诞节那天,《中关村》执行主编马文良先生,送我一部新书——《曾经风雅》,作者张昌华,我过去曾拜读过先生的《走进大家》。我读书有先翻版权页的习惯。一眼就看见出版时间写着:2007年9月第1版,2008年1月第2次印刷。其实,距离新岁还有一段光景,“走在时间前面”的书商,已经提前进入2008年。给我们送来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5,(12):121-121
《中关村》杂志荣获“第二届北京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关村》杂志2003年7月号科技版刊发的《玩玩可以,别当真》及编稿人语《呼唤科学,破除迷信》,获得2005年“第二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期刊类共有2名)。此次评奖工作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新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5,(10)
读《中关村》有感拜读了《说说我们的<稻香湖>诗刊》(见《中关村》2005年第8期),非常激动。《稻香湖》是否仍在飘香?海淀区是否仍在大力支持?二位耄耋诗侣办诗刊之精神毅力可钦可敬,但毕竟人已耄耋之年,理应安闲度日,以享晚年之乐也,如果精力尚佳,理应专事自己回忆录之写作,把曲折多难的一生写成一部翔实的自传体小说,留给后辈,留给历史,岂不更有意义?此地华文报刊有许多种,多具台湾背景。内容大致可分“倡独”和“促统”两大类。中国国内发生的事,次日便上了这里的报纸。媒体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报纸、电视和广播,都将被多功能的“神奇手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正伴着和谐的钟声向我们姗姗走来。今年,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近几百年来,真正改变和推进中国的,或许就是邓小平先生领导的改革开放这件事情,因为它的确让大多数中国人富了起来。在继续进行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关村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二十年来,中关村圆满地完成了“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和“十五时期的奋斗目标”,用辉煌的业绩铺就科技创新强国之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关村必须“又好又快地永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5,(4):122-123
2005年3月18号,是《中关村》杂志两岁的生日。两年来,《中关村》杂志因其独特的定位、权威的分析、丰富的信息量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井形成了特定的读者群。热心的读者们伴随着《中关村》的成长,给予了它无限关爱。每个月我们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有的毫不吝啬地给予《中关村》无限的赞美,有的真诚地为《中关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中关村》在关爱中一路走来,并汲取着读者的力量不断成长……感谢你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关村》,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中关村》,与我们进行交流。在这里,我们将部分读者的来信刊登出来,谨对关注着《中关村》的读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凤髻 《中关村》2006,(11):104-105
记得曾对朋友说过:人生的每一次回首,都是小小的停歇,回忆什么?——友情,爱情,成功,失败……无论怎样走过,都需要有一种方式来纪念,哪怕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始终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尊重……这话若用到《中关村》杂志上则是:如果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纪念杂志的成长,记录伴随她一路走过来的风风雨雨,那么,《中关村》杂志俱乐部的成立应当算一个不错的纪念物。因为这一天,2006年9月29日,整个《中关村》杂志社如过生日一般热闹,四方嘉宾齐聚,共贺《中关村》杂志俱乐部成立。所有在幕后辛苦工作的同仁都能在这一天走到台前,以宴会主人的姿态,向几百…  相似文献   

18.
踏着明媚的春天,我们走来了。沐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走来了。我们——《中关村》杂志,在天上地上阳光雨露的滋润中,终于破土抽芽展瓣问世了!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这些中外人士的一致说法把中关村的地位、作用、前景推到了时代的巅峰。去年,美国《新闻周刊》将中关村列为世界八大新兴“文化圣地”之一。“中关村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区。这里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  相似文献   

19.
萧惑之 《中关村》2009,(1):100-103
权当序言在《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主编的《中关村创新谱》新书发布会上,有“中关村第一村民”雅号的纪世瀛先生,热情洋溢地振臂高呼“中关村精神万岁”!博得长久的雷鸣般掌声。2008年5月中,汉青社长拿来纪先生关于论述中关村发展的长篇文章,我作为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20.
卫汉青 《中关村》2006,(10):9-9
金秋十月是收获时节,举国欢庆祖国57岁华诞。即日召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向全国人民发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军令。金秋时节读华章。在《中关村》这块美丽富饶、多彩神奇的土地上,你将看到“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结出的累累硕果。中关村电脑节已成为北京高新产业的名片。刚刚落幕的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别开生面,辅以“论坛”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业界精英,汇集中关村“论剑”,剑锋所指“英雄所见略同”,为中关村今后的创新发展出谋献策。今期刊发的《中关村,勇走政产学研创新路》,记录了政府官员、业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