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世楫  卓贤 《广西经济》2011,(11):26-29
如果说发展战略的选择、要素和产业结构升级并不是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风险,那么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拉大,而化解风险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很是激烈,但事实证明,中国既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同时也拥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何谓“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指出,从低收入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机制需要有新的突破。倘若延续过去的战略和机制,会使一国难以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等收入陷阱”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在发展初期进展顺利,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却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本文介绍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并列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与失败的日本与泰国的例子,通过分析其各自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一步说明。结合我国国情对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匡小明 《老区建设》2012,(14):14-16
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应规避五大风险:一是规避“金融陷阱”,金融改革应慎之又慎;二是规避“美元陷阱”,确保国民经济安全;三是规避“人口老龄化陷阱”,缓解“未富先老”的经济压力;四是规避“捧杀陷阱”,韬光养晦不当头;五是规避“民主政治陷阱”,确保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6.
崔忠仁 《广西经济》2011,(11):34-35
中国会不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我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证上来看,“中等收入陷阱”并非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徘徊停滞的一种状态。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等矛盾的不断凸显,2007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日趋热烈,观点纷呈。  相似文献   

8.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已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深入分析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普遍现象与中国当前出现的一些特殊表象,探究各国不同的发展类型与体制特征,借鉴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唯有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改善制度供求关系和供给质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地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着社会秩序的转换,权力的扩张推动自然社会秩序转换为等级社会秩序,越过“贫困陷阱”.理性的增加促进等级秩序转换为市场社会秩序,越过“中等收入陷阱”.但等级社会秩序转换为市场社会秩序不容易,因为等级社会秩序转换为市场社会秩序需要权力收缩,归还由权力覆盖的自由,如果没有理性增加,归还的自由会衍生暴力,使社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权力不收缩,等级社会秩序因资源配置不适当、社会创新不足、维稳成本太高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增加理性,转变等级社会秩序为市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04年,中等收入陷阱命题就已进入中国经济转型的范畴之列。彼时,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中国发展前景的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相似文献   

11.
21)1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美元,达到4382美元,真正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也是经济社会风险高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9月1日撰文称,如果中国不进行根本的结构性改革,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双重转变,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参与全球利益分工的盈利模式必须做出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时刻,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跨越这一“鸿沟”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3.
陈昌盛 《广西经济》2011,(11):30-33
虽然各国具体情况差异性很大,但是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看能否顺利推进工业化。如果说“低收入陷阱”、“贫困陷阱”强调的是工业化难以启动问题,则“中等收入陷阱”强调的是工业化不能持续推进并最终完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飞  全毅 《亚太经济》2012,(1):89-93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阶段,如果不及时转型,继续延用过去的经济发展战略,容易积累矛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一些国家在长达30年里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也在于此。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通过国际比较,探索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规律,有助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雅 《北方经济》2013,(7):55-56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面临来自“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一)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回顾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当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GDP长期在900-11000美元甚至在3000-5000美元左右徘徊,并指出,东亚经济要防止陷入这一陷阱,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决普遍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进程进行的250多年里,遍布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极少数国家成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内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是倒退,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否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能否迈入发达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成为“十二五”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收入省区已开始遇到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国际竞争力弱化问题。我国高收入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对中低收入区发挥重要的带动和示范效应。笔者从出口结构国际比较视角,研判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形势和策略,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量中等收入国家在5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无法"升级"到高收入国家,并不是因为存在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因为划分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范围太宽。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增长陷阱。如果把出现增长陷阱的概率当作衡量陷阱大小的标准,则在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之中,中等收入陷阱是最小的。尽管如此,中等收入陷阱出现的概率也非常大。一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很好地避免陷阱,则其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发展将长这几百年时间。如果能有效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则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迅速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19.
越新 《中国西部》2013,(34):42-47
经历让我们成长。 关于2013,有“土豪”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有面对“限奶令”的无奈苦笑;“雾霾损害生殖能力”让人们恐惧是否需要人手一本“城市求生手册”,“中等收入陷阱”让国家警惕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克强指数”让数据更理性更可靠,金融“国十条”点燃民营银行申办热情。  相似文献   

20.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东亚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毅 《世界经济研究》2012,(2):70-75,89
中等收入阶段是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所有在跨越低收入陷阱管用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基本上都不再管用,如果重复使用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也不同程度地依赖以出口为导向的低成本优势战略,但是在进入中等收入序列后这些国家和地区放弃了这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开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城乡与地区的均衡发展,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以及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转变,实现了社会结构和政治民主化转型,保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成功地避开了"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