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朱沁怡 《中国报业》2014,(16):80-81
新闻图片是文化传播中唯一一种人类都能够读懂的语言符号,它不仅超越了不同语种的文字界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文化差异、地域差异而带来的传播瓶颈。图片因素在新闻传播领域影响日益凸显,人们在获取媒介信息时,第一时间接触到的往往并不是文字报道的内容,而是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的新闻图片。现今,纸媒越来越多地采用图片来报道新闻,这种图文结合模式相比过去单一的文字报道更有优势,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姚金月 《商》2013,(8Z):129-129
数字时代,图片说话,图片新闻已经慢慢成为新闻媒体传播的主要手段。对于过去报头大幅标题加文字新闻,现在的报纸,网站取而代之的是配以富有冲击力的大幅图片。对于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人们似乎更容易接受图片新闻的简单明了。图片新闻正是以它的的易读性,速度性和娱乐性迎合了受众,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传播方式。图片新闻在媒体中的重要性超越了以往新闻史上的任何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曹诚平 《中国报业》2023,(9):226-227
运用散文手法来写新闻,是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可读性,生产优质新闻产品的重要手法之一。一篇故事引人入胜、文字优美流畅、结构层次分明的优秀新闻作品,既能给读者提供丰富实用的信息,又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愉悦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原本是“易碎品”的新闻作品得以像散文一样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广告导报》2006,(5):150-150
《新快报》全新改版扩版庆祝八周岁生日——报型由“大”(对开)改“小”(四开),日常出版规模由目前36个版改为80个版,是广州市内唯一的全彩的四开日报,信息量大幅增加,售价不变。新版《新快报》海天分四叠:A1叠为广州新闻、广东新闻、中国新闻、特色新闻和评论;A2叠为国际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和彩票新闻:B叠为娱乐新闻和副刊;C叠为系列周刊。除继续重点经营好本地新闻和娱乐新闻外。此次改版扩版还将着力打造两个“亮,占”——财经新闻和国际新闻。每天8个版的财经新闻将更加贴近生活,更具个性和权威性,并推出《投资宝典》周刊,资讯更为实用;国际新闻用“第三只眼看中国”,将目前深受读者喜爱的《东方视野》栏目改造为每天4个版的《国际参考》,并在周日推出全新的《国际人物周刊》。  相似文献   

5.
6月28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iphone手机新闻客户端“银钮”正式上线。通过iPhone手机进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YMG)iPhone新闻客户端,可随时查看由YMG打造的即时新闻报道,还可通过该客户端向YMG系列媒体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报料。  相似文献   

6.
陈壮 《中国报业》2017,(10):26-26
本文通过对党的新时期政策以及生动的民生事例的阐述、归纳和分析,认为只有关注民情、重视民生,才能了解体会民生,才能在话筒前更加自如地进行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将稿件的精神实质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来,完成再创作过程,播好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7.
高婷 《商》2013,(9Z):246-247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掘新闻的生命线。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就如同花儿没有了绿叶的陪衬,鸟儿失去飞翔的翅膀一样,是无法发掘出具有价值的,影响深刻的新闻。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新闻敏感,又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呢?本文将从人们对新闻敏感的不同表述、新闻敏感的内容以及能力三个方面诠释其深层含义;同时谈谈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8.
"想要成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公民记者’吗?拿出手机,下载‘我报道’客户端,发送图片、视频或文字——就这么简单。"2013年6月17日,新华社正式推出"我报道"手机客户端,鼓励公民记者从新闻现场报料。有着80多年历史的中国国家通讯社,为公民新闻提供官方传播平台,将"草根声音"融入专业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公民新闻是指公民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将所闻、所见、所感,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传送给大众,在一定范围内完成新闻的生产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吴国平 《中国报业》2012,(14):32-33
新闻摄影传播是一种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信息传播,是目前新闻传播界使用最广的传播方式。本文探讨了现代新闻摄影的传播现状以及现代新闻传播在社会上迅速发展的原因,为读者详细展现了现代新闻摄影传播的一些特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闻摄影在新闻传媒领域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圣龙 《中国报业》2023,(13):82-83
随着媒体融合逐渐深入,报纸也将新闻采编的重点转向了媒体融合,从新闻发布渠道、新闻采编手法等方面优化新闻传播。但从实践来看,报纸编辑对媒体融合还存在一定的误解,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编辑思维。本文结合媒体融合环境中社会新闻的传播现状,探索如何提升社会新闻的编辑技巧。  相似文献   

11.
刘海明 《中国报业》2013,(12):26-28
新闻评论属于应用新闻学的范畴。新闻评论教学如何将教与学相结合,如何实现从单一模式的教学向立体化教学转型,是新闻院系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将传统的文本阅读变成手抄评论,将传统的文字评论延伸到诗词评论,利用漫画作为新闻评论教学和写作的媒介物,引入电视评论小组创作制度,是我们近年来的探索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王晨 《中国报业》2023,(11):154-155
随着人们审美方式的变化,新闻采编工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提高新闻美学价值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申新闻审美价值的实现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新闻工作的角度出发,应当结合几种审美价值的需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价值,提升新闻采编工作质量。新闻采编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将美学观念融入到电视新闻采编中,进一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记者与新闻编辑的职业能力要求较高,针对记者与新闻编辑这一群体进行能力提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与新闻编辑在纸媒内容创作过程中应当根据新闻读者需求创新报道形式。因此,应当重视记者与新闻编辑专业水平的提升,将创新思维与新闻内容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记者与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静 《中国报业》2023,(3):116-117
以媒体融合作为切入点探索报纸新闻工作改革,促进新采编模式的系统构建,能将先进的新闻采编技术与报纸新闻工作紧密融合,从而彰显时代特色,使新闻采编能实现多元高效发展。本文从媒体融合背景入手,对报纸新闻采编工作进行系统探究和分析,重点从采编策略的改进和优化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5.
光头播新闻,记者说新闻,百姓谈新闻,随着电视新闻栏目化发展,新闻类节目在定位、视角等方面进一步多元化,新闻节目的题材与类型趋向完备,表现手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了开办较早的时政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外,其它如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教育新闻、军事新闻、法制新闻、时尚新闻、旅游新闻、都市新闻等题材的新闻样式,或纷纷出现,或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需要借助文字和语言才能观众准确和清晰地接收新闻信息,最终完成叙事的功能.由于写作的介入,画面多义性得到了准确的解释和清晰的界定,受众才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对电视画面中提供的新闻真实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并随之进入意味深长的思考.因此,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7.
微博,又称微博客,是一种允许用户随时、随地更新简短文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短小博客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发展,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或app等,本文将着重研究微博对新闻传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欣 《中国报业》2014,(6):42-43
社会新闻是新闻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报道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报道的质量、速度及真实性直接决定这社会新闻在众多媒体竞争下的传播效果。由于社会新闻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新闻的服务性也是保证社会新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社会新闻只注重新闻的内容和速度,不注重大众的感受,那么这样制作出来的社会新闻只能是不受大众欢迎的,不具有任何社会意义。本文针对社会新闻的服务性问题,论述社会新闻打好服务牌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晨阳 《中国报业》2023,(6):120-121
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但新闻传播行业发展至今,新媒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却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本文将主要对新媒介技术语境中新闻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当下语境下提高新闻真实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耿全叶 《中国报业》2023,(7):214-215
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呈现新特点,这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转型的迫切性,本文将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重点探究构建“互联网+采编”新闻工作模式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以期为媒体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