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我国现阶段分配问题时应该重视研究劳动所得,不应把重点放在非劳动收入上,劳动所得可以通过按劳分配获得,也可以通过按要素分配获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等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中的“贡献”是指对使用价值生产的贡献,不能用分配工作的具体形式的某些共同性模糊不同分配方式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居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在于生产要素的所有制 (产权 )关系 ,我国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这一分配方式会对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带来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避免收入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3.
李立 《经济师》2002,(2):268-269
在竞争性市场经济中 ,必须按效率原则分配 ,即按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和生产要素的市场贡献、效率进行收入分配。文章指出 ,在实际的市场经济竞争中 ,并非所有经营者都按此原则行事 ,因此 ,必须在同等条件下拓展竞争。  相似文献   

4.
传统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一个价值分割的问题。这种认识无法对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因为 ,按照“价值创造一元论” ,在价值创造中除劳动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 ;如果运用“价值创造多元论”加以解释 ,又会落入马克思曾经批判的“庸俗共创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收入分配的本质 ,确认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及其支配权的分配 ,财富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各要素按贡献共同参与财富分配 ,才能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难题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要不要实行按要素分配已经不是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必须回答的是如何实行按要素分配的问题。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贡献是要素参与分配的惟一合理的尺度和标准。但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只是一个基本的法则,要素收入的数量大小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而且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因而如何度量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贡献成为按要素分配的关键和根本难题。要素价格内含了度量要素对社会财富贡献所需要的信息量,只要实现市场化,就能成为要素贡献的测量器。价格市场化是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体现,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这两个方面都有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一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是衡量该要素的贡献的合适尺度;市场经济中,厂商追求最大化利润的行为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即要素收入与其边际收益产品相等.要使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得以真正确立和运行,必须再造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微观基础,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制定并严格执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郭飞 《经济学家》2003,(6):109-1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里的前半句话,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是首次完整出现的,可以概括为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如何理解这一原则?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认为,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正确认识或准确衡量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中的贡献(或作用)。为什么把生产要素的贡献理解为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贡献?我们可…  相似文献   

9.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宁  霍丽 《经济学家》2004,4(6):64-68
我国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作出的贡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确认了劳动在生产中的首要地位,为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权益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支撑,充分肯定了科技人员、管理者的价值和获得分配的权利。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率,但它不同于生产要素价值论所说的生产要素分配论。  相似文献   

10.
郭飞 《经济纵横》2005,(10):57-59,54
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实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创新。从实践看,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必须正确理解。该原则中的“贡献”,在公有制经济中是指劳动者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是指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中的贡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统一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11.
确立初次分配公平原则需要在理论上明确:企业是平等的生产要素的集合,集合于企业的各生产要素处于平等的地位,拥有平等的参与收入分配的权利;生产要素的贡献是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科学确定各生产要素的贡献才能确保其获得公平的报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与资本关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不平等的隶属关系,二者拥有平等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初次分配公平是基于效率原则基础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要索财富论和生产要素所有权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搞活国企、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生产要素贡献的度量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要素的稀缺程度和贡献率作为分配的尺度.确立和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路径选择:微观基础再造、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并进一步提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本文从调整利益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实行年薪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西部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根据生产要素所有权及生产要素所做贡献的大小参与新价值的分配。它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分配实际上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我国现阶段多元化生产力结构借助多元所有制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并构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物质基础。生产要素投入者的摄利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金富 《经济学家》2005,(6):120-122
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表明:随着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逐步确立起来,收入的分配也逐渐打破实际上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取而代之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逐步确立。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发生全面的根本变革,即经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过渡形态最终发展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当前我国收人分配领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使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的贫富差距、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问题凸现,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大业,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平分配应首先从第一次分配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分配次数已经被证明不能解决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解决第一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应当成为我国的首要任务。它包括对工资性收入的按劳分配和对利润在包括劳动要素及其他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对工资性收入的分配,因为效率第一,兼顾公平而扭曲了按劳分配原则;对利润的分配,一方面因为劳动创造了利润而不能参与分配利润,另一方面因为劳动不参与分配利润而使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彻底。这两种不正常的分配状况都需要改变。首先在第一次分配中实现公平是一项重大的改革,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需要做出政治上的决策和具体部门科学的规划与实施,需要国有企业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若干理论误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误区。笔者认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不存在后者包括前者的关系;按劳分配不等于公平的分配,按要素分配也不能与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划等号。二者都以促进生产力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率为出发点,但都有可能由于分配结果的不公平而导致效率的损失;边际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衡量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合法与否并不是判定剥削的标准。作为经济范畴的剥削,必须从经济学意义上去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生产和财富生产有本质的区别,按要素分配并不构成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分配由所有制决定,而不由价值创造决定,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由要素所有权决定,不是因为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分配方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兼容性。  相似文献   

20.
谷春祥 《经济师》2004,(10):31-31,33
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 ,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在中国的与时俱进。明确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对于统一人们的思想 ,更加自觉地贯彻这一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