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赊销带来的商业信用违约现象长期影响着中国企业的资金链,导致企业承担居高不下的坏账成本。本文从客户信用评级入手,以P公司商业信用管理为案例,研究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信用评级需要综合考虑客户的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定量因素与定性因素,同时,运用统计方法(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可以有效优化信用评级模型,能改善评级预测准确性,能为评级指标的选取与权重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谈志琦 《经济师》2011,(12):81-81
我国知名的资信评价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2010年7月11日发布了对50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报告,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涉足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资信评级机构,并率先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评定为AA级,并两次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与国际上许多经济人士的看法一致,大公国际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大公国际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制度中关于一国的主权信用外币信用级别可能高于高于其本币信用级别,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大公国际在接受铁道部委托对其发行债券进行信用评级时,将铁道部综合信用评级评定为AAA级,超过了大公国际给予中国主权本币信用AA+的信用等级,这一评级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希望大公国际在评级实践中,通过反复摸索,形成科学合理的评级理念和方法,评级结果被广泛认可,使中国的评级机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一直垄断国际信用评级市场,对从国家到企业等所有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有约束,提着"评级大印"畅行于全球金融市场,三大评级机构的一个简单评级声明可以扰乱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为了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我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际化评级机构,在全球金融市场拥有中国的话语权;同时因我国对评级管理的忽视,三大评级机构已经逐步渗透并控制了本土的评级机构,这成为金融安全的一大隐患;我国必须将构建本土独立的国际化评级机构上升到国家战略,不仅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也能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作为信用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信用风险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近年来,我国评级业务稳步增长、评级品种逐步增加、评级行业发展不断规范。然而信用评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没有参评动力、评级市场业务拓展受到限制等诸多困境,本文将通过介绍我国评级市场的现状,分析信用评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作为社会信用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信用评级市场在中国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着外部环境不成熟、评级机构发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拟以甘肃省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为例,在深入剖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乐琴  郑小芬 《经济师》2009,(7):248-249
信用评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评级又分外部信用评级和内部信用评级。外部信用评级主要为银行和投资者所使用,目前因诸多因素的制约。外部信用评级结果未得到广泛的使用,评级结果使用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因而在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促进信用评级业发展中应思考如何提高外部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在信用全球化时代,信用已经成为了资本的一般形态,主权信用评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一国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在主权信用评级中均存在一定的分歧,这种评级差异是主权信用评级中本土偏好的一种表现形式。导致主权信用评级中产生本土偏好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差距和评级程序本身。正确认识主权信用评级中的本土偏好,对发展中国信用评级产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沐莉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06-107,118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但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关注与认识。在意识到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应当从扩大信用评级市场规模、完善监管体系、改进信用评级技术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海容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85-86,290
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至今,行业的发展和监管越来越规范,但目前仍存在信用评级明显偏高的现象。通过剖析美欧信用评级的监管制度及其发展趋势,对比中国信用评级的监管现状,指出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做好评级机构的准入和监管工作,并建议从评级流程、独立性、责任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郭瑞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97+142-97,142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具有"非独立性"。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有效需求不足、对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不重视、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和借款企业对高信用等级的偏好影响了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降低了信用评级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建立起信用评级体系,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地位,而且也将对企业的融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信用评级的定义、特点、种类分析入手,提出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制度性缺陷与破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美欧债务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信用评级业再一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摆脱在信用评级上缺乏话语权的尴尬局面。中国信用评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导致信用评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不仅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而且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快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壮大迫在眉睫,关键在于破解制约信用评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  相似文献   

13.
主权信用评级对主权债务的违约可能性进行评估。它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并通过传导机制影响一国的金融安全。目前的国际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存在市场结构、技术结构、收费模式和监管等结构性的缺陷。我国亟须发展具有公信力的主权信用评级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评级监管,促进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发展,鼓励民族品牌做强,争取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信用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批评人士开始质疑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投资产品的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分析了中国的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信用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主权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是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要的输入指标,对信用评级转移矩阵的有效预测已成为该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Markov过程的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模型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转移矩阵估计方法,在介绍了信用评级转移矩阵建立的基本思想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信用评级转移矩阵的运用,并指出了当前信用评级转移矩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国君 《经济论坛》2011,(2):185-187
次贷危机将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暴露无疑。本文将讨论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试图探讨其表现欠佳的深层次原因。针对2006年《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可能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信用评级的依据,也是保证信用评级结果客观公正的手段。当前主要存在指标体系包括哪些内容、设置原则、应否规范化、如何评价、评价标准如何确定等问题,特别是“入世”以前,如何向发达国家学习。作者从理论上作了一些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开始加大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存在监管立法层次低、监管权力不统一、准入标准失效、利益冲突难以规避等问题。为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展、规范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定向增发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普遍采用折价方式发行,增发折价率反映了股权融资成本.当前研究主要使用财务因素对定向增发折价现象进行解释.本文将定向增发数据和发行人信用评级信息相结合,以2006-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案例为样本,结合新华远东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PI)评级信息,考察信用评级信息对股权再融资成本的影响,得出信用评级信息对定向增发折价有显著影响和信用等级对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不显著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