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世纪初十年,沈从文研究不仅广阔复杂、丰富深刻,而且在诸多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这主要表现为沈从文思想及其创作价值研究获得很大进展,沈从文与传统文化及湘西地域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得到深入阐释,沈从文与国内外作家的比较研究愈加广泛深刻,沈从文作家之外的工作业绩研究成果彰显,沈从文分期研究与《边城》等单篇作品研究喜获丰收。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20世纪早期盛行于世。这一学说深深地影响了沈从文并成为他诠释“人性”的最好工具。在沈从文的创作及其作品中,这种影响具体地表现在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纪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水是沈从文和孙犁文学构建的共同意象,水不仅为作品提供了写作素材,还影响了整个作品的外在面貌和内在气质。以水为契机,探讨两位作家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作品风格,能够更好地探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共同气质,从而更加深入地解读两位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一个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一个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一个依靠湘西世界来构建自己美好的人性理想,一个在白洋淀的荷香中追求“真善美的极致”.作为在创作上似乎没有交集的两位作家,沈从文与孙犁似乎又存在着某种关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二者都在其作品中延承了传统水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边城》是沈从文在三十年代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沈从文人生哲学与文学思想。自问世之初,学界与批评家们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从自由主义视角的关照下,《边城》中翠翠以及文中人物的悲剧性作为一个表面结构,只是为了衬托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自由主义。而《边城》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文本,本身具有很强的隐喻性,作者的人生哲学与文学思想以及主流文学话语对其创作的影响在《边城》中都有所体现与暗示。  相似文献   

6.
共同创作行为是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共同提供了具有独创性质的劳动.认定共同创作作品及其著作权归属的关键是看合作作者是否具有共同创作作品的合意和共同创作作品的行为.对于共同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应归该作品的共同作者共同享有,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以自己的名义出版.对于改编他人作品产生的作品,改编者享有著作权.为减少和避...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出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劳伦斯与沈从文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把二者放在一起作比较研究的却不多。劳伦斯与沈从文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几乎相同的生命主题。他们对现代文明尤其是工业化文明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认为现代文明导致了人的异化,导致人性的丧失与灵魂的扭曲;都对人类的生命形态做出了哲学意义的探索。并将“人与自然契合”、爱情、性力和死亡视作生命力的构成与表现。并为拯救民族、人类积极地探求出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挖掘劳伦斯和沈从文作品中的的关于自然,性爱及生与死的主题,以探求两住作家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相似文献   

9.
民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旋律和风格等特点对乐谱进行适当的创造,给作曲家创作的静止音符创造出实际的音响效果,通俗地讲,就是用歌声将作品表达出来。歌唱艺术的呈现实际上就是作曲家一度创作和演唱者二度创作的结合。作为一名演唱者,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演绎作品,要以用心、用脑、用情感为出发点去创造艺术,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巧妙地运用各种演唱技巧,以真实、生动的情绪演唱出作品的内涵,使其完美地实现其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乡村世界生命形式的礼赞和对现代都市人生的讽刺构成了沈从文小说的整体人生构图的两极。结合沈从文的一些主要作品探讨了其小说的讽刺艺术,并且还把他与老舍进行了比较,力图揭示出其讽刺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概括和总结了2008年沈钧儒学术研讨会的核心内容,分别涉及沈钧儒的思想、沈钧儒与救国会、沈钧儒与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等主题,并指出了沈钧儒研究的未来走向主要集中于文集的整理出版、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观点的创新和学术规范的秉持。  相似文献   

12.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家"看作是形声字,认为它是从豭省声.段玉裁则认为"家"是会意字,应该归入豕部.同时还认为"家"的本义是猪圈,用以指人的居所则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段氏对"家"形体构造的分析是正确的,但他在分析其本义时则是不当的.从造字的文化心理、民族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家"是从宀从豕的间接会意字,其本义是人的居所.  相似文献   

13.
近代名家沈曾植,在他逝后的一段时期内,几乎被人遗忘,他在近代诗坛、学界取得的成就也逐渐不为人所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沈氏研究逐渐多起来,围绕沈曾植的诗歌诗学、学术成就、书法艺术以及他的历史活动,以钱仲联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其展开研究,成果卓著。现从思想学术、诗歌诗学、史地书法等方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为沈曾植研究作基础性准备。  相似文献   

14.
"创业者要有能力改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而投资者对于项目的把握要有更大的确定性,要对商业模式有一些深层次的判断."毫无疑问,自言最喜欢投资的沈南鹏已经成为中国新经济的标志性人物.沈南鹏希望用创业者的经验去做投资者,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15.
沈钧儒先生与宪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钧儒先生“一生从事宪政运动”。作者以1939-1940年间沈钧儒先生发起、推动宪政运动的活动和主张为重点,阐述了其宪政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和平立宪的观点;第二,宪政思想的人民性;第三,不能于宪法之外另立法律限制人民自由;第四,宪政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沈曾植诗学观念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其中最显著的是“中道”观,体现在他的“不取一法,不坏一法”之圆通深湛的识见上。此一识见,无论是诗学渊源、诗史评说,还是诗境创造,沈氏都有精微的阐说。同时,“中道”观还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根柢,这在沈氏学思与诗学中也有充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在深圳的农民工以未婚的青壮年为主,就业参与率、就业率均高于城镇居民,但收入水平低于深圳居民.他们以非公有制企业为就业主渠道,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和就业岗位,但仍处于弱势地位,遭受一定的社会歧视,缺乏归属感,迫切需要政府从制度设计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沈钧儒是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旗帜、民主政治的斗士。抗战时期,沈钧儒本着团结抗战、民主建国的政治主张,积极发动和参加民主完政运动,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完政思想,为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沈钧儒、褚辅成于1927年4月在国民党蒋介石“清党”中遭囚禁的前因后果,沈钧儒追求宪政民主的政治理念使他从这时就开始与中共合作,并与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