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教育因其与生态旅游之间存在的内在耦合关系而获得国外生态旅游实业界及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对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相关实践及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着重析述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实践中的成功做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的相关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美丽中国等重点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生态旅游发展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迈向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研究认为:生态旅游对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实现具有多维促进作用,大众生态旅游在现代化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生态文明的中国话语体系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当代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与以往国外后工业化时期生态旅游完全不同的时代特点,外部环境和关联要素正在不断促使生态旅游发展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自然生态、地域功能、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共同勾画出当代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图景,未来研究需要建立以资源环境容量为底线、以生态游憩机会图谱和时空匹配为规律、以空间治理和现代化管控为提升、以强约束低损耗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为配套的四位一体发展体系,从而为中国实现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元目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山地型生态旅游地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开展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首先摸清了黄山风景区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地貌、气候、水体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2)梳理了黄山风景区在生态旅游者、资源、企业与环境等方面采取的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措施,包括确定合理的景区承载量、封闭轮休精华景点、规范保护古树名木、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灾害、严防森林火灾、生态旅游企业改革和科学治理“三废”等;(3)论述了黄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效益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溢出性,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黄山风景区是生态旅游发展的范例地,其区域发展、法规标准和多主体参与等一系列生态旅游保护与利用实践为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关键角色之一.本文在有关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实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通过对当地社区、旅游企业及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旅游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可持续运作的关键环节和优化模式.因子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社区主人翁意识、公共福利、教育培训机会以及经济收益等,是影响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丰富了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理论,并对我国生态旅游的社区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者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本文以严格的和一般的生态旅游者系统理论为基础,对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的国内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了碧塔海生态旅游者的特点和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6.
书讯     
《生态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本书对国内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成果与观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从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入手,对广西的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城市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生态旅游扶贫及生态旅游开发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谭颖 《西部旅游》2022,(18):23-25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生态旅游行业面临新的市场形势。由于生态文明研究对于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研究与说明,对生态旅游对象、类型的划分,以及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的阐释。无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景区,还是融合了文化经济因素的旅游区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因此,生态旅游在规划旅游类别、创新旅游形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层次和文化内涵有了新的思考。基于此,文章对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深化对旅游文化产业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而涌现出的大量生态旅游概念使旅游研究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对生态旅游概念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使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和规则在实际的应用中被扭曲和误用.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中外当代近10-15年内40个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概念的分析,提炼出生态旅游概念架构所遵循的8个标准规则,它们是: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的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体验和文化.并以这些标准规则为基础,对中外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中国未来的生态旅游研究应更加关注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韦健华  王尔大 《旅游学刊》2015,30(4):105-114
鉴于传统旅游承载力以游客数量作为承载对象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以环境状态作为承载对象的旅游承载力定义.在评价方法上,在可接受变化限度理论框架下,运用陈述性偏好方法,根据游客在游憩活动中的成本效益作为环境状态可接受程度的评价标准.通过选择试验和条件logit模型得出潜在环境状态下游客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边际效用和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拥挤程度”最为敏感,其次是“人文景观的保护程度”,而“植被覆盖率”对游客效用的影响较弱.另外,给出了25个潜在环境属性集的环境状态情况,包括承载力状态,最优与最差状态,以及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影响和培育下,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对高关注度文献、关键词、作者、期刊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结合生态旅游实践发展,将中国生态旅游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和理念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研究热点主要有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深化阶段的研究主题更丰富,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战略的联系更紧密。最后,从基础理论与研究框架构建、生态旅游地健康价值与知识内涵、典型地域系统性研究、市场规律与培育、生态旅游影响及其演化规律、与地域文化互动融合、管理技术与社区参与7个方面对未来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参考标准。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492篇中英文文献为样本,系统回顾和比较近30年中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历程、阶段特征与热点演变。研究发现,1992—2020年相关研究成果均呈现增长态势,虽然国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起步较早,但中外研究期均经历了时间跨度不一的三个阶段。在中国学者基于国外研究基础构建承载力约束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探索阶段,国外学者已从理论建构转向研究反思和实践应用。中国研究进入拓展阶段后,研究成果快速增多,初步完成了国外相关理论、方法的借鉴与转化应用;但这一阶段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增速明显放缓,研究热点转向借鉴海洋、管理、心理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第三个阶段,国外研究在新应用实践推动下,理论与方法体系不断系统化,进入开展新应用研究的转型;同期中国学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不断丰富,旅游环境承载力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中国特色”日益突出,中国情境下的国际化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人与自然共同体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旅...  相似文献   

12.
13.
张博 《旅游学刊》2014,29(12):55-65
旅游业的发展在给地区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旅游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建立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游客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承载力情况考察指标体系,采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指标分析建模,并以东京浅草寺周围居民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浅草寺周围居民对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承载力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浅草地区居民对游客的旅游活动整体上持支持和积极的态度,在个别指标如旅游地垃圾、社会治安等方面持较为消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walking speed on tourist carrying capacity. To do so, a combination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ation and on-the-ground experiment is suggested to work in a study case, Maiji Mountain Grottoes, China. The simulatio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alking speed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ourist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64, for the reason that walking takes up more space. The on-the-ground experiment shows that carrying capacity is not a unified limit all over a destination, but changeable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and its estimation needs to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minimum area required per tourist and tourist activity. The method appli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simulation findings can serve as a methodological tool for further research about tourist carrying capacity where the main activity of tourists is walking while watching.  相似文献   

15.
大型风景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方法的再探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刘益 《旅游学刊》2004,19(6):42-46
本文总结了国外和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成果和特点,对我国广泛应用的旅游容量传统量测公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该公式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旅游容量修订公式及其适用范围,最后对旅游容量实践应用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 Concept and issu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ncept of carrying capacity, the calculation and control of which has not been taken seriously by developers, whether public or privat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has resulted in many cases in overcapacity within the areas developed for tourism, causing the destruction or near-destruction of historical landmarks and eve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u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concept of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to be included in the planning for tourism as initiated by governments and other developers, in spite of difficulties in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7.
The concept of tourism cycles is one that has evolved from within the discipline of tourism research, whereas that of carrying capacity has been well developed in other fields and then come to be applied within tourism studi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evaluates these two concepts and examines underlying assumptions of them which may be in conflict and may make it difficult to reconcile the two in tourism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