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解释了作为"典范"的生命政治,生命政治的出现,生命政治的权力范畴。阐释了何谓"神圣人","神圣人是由于犯罪而被人们审判的人。祭祀这个人是不被允许的,但杀死他的人不会因杀人而遭到谴责。"神圣人之神圣性在于神圣人是同时被排除在人间法与神法之外的,既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能在宗教领域寻得庇护。从例外状态、纳入性排除两方面探讨生命政治对赤裸生命的操控。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在由<紫箫记>到<紫钗记>的创作过程中寄寓着其政治思想的转变,这可从三个层面探讨之: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批判力度加强了;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以反抗代替了宗教求索,更富抗争性;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作者开始由正面颂圣转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3.
苏洵虽然作为一位文学家而被世人所知,但他在政治思想方面亦颇有建树。他在礼论上,吸取百家,融会贯通,使自己的思想别具一格,更现实、更实用;在兵论上,重视军事,并研究用兵之道,不盲从于社会上的"重文轻武"之风;在用人论上,针对时弊,提高相权,广用胥吏,这些都是他的政治思想中较有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王东星 《理论观察》2014,(11):24-25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尤其是需要肩负实现祖国未来的当代大学生们不断的为之奋斗。高校必须从思政课教学、网络平台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基本路径进行探索,将中国梦引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践行"中国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者的伦理-政治研究,如泰勒的"本真性伦理"和关于"自身"的历史研究、李尔的"灵魂动态交通"理论等均表明,对生命的理解已经成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维度。从尼采和福柯奠基于生命哲学的伦理-政治观点出发,把握从希腊思想、基督教到当代自由主义中的生命概念及其伦理-政治转换,思考个人主义和个体生命/社会生命的双重性,既清晰体现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创新过程与生命哲学发展的根本联系,又充分展示了生命研究对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思维的突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政教育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改革与开放》2011,(14):143-144
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凝聚思想、完善人格、化解矛盾等三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从理想信念缺失、心理素质薄弱、扩招导致压力等三方面分析了高校和谐校园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四方面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真相"拷问者"、新闻怪杰、美国电视界"教父"、电视记者界的巨人、电视新闻的"心脏和灵魂"、伟大的提问人……与迈克·华莱士所拥有众多超越平常的成就与赞誉相比,"当一辈子记者"是他对毕生寻求的真相和孜孜奉行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承诺与实践。2012年4月,记者华莱士停止向世界发问。从50岁起参与创立并主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访谈节目,华莱士在随后的38年里,"质问"过从肯尼迪到克林顿的历任美国总统。卡斯特罗、阿拉法特、霍梅尼、卡扎菲、邓小平、江泽民、普京……华莱士与这些国际政治风云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2013,(Z1):114-115
主持人语:从十六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弹指十年,如期而过。这十年,是艰难的十年,曲折的十年,更是奋进的十年。在这十年间,我国的经济水平、政治环境、社会面貌、人口素  相似文献   

9.
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的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条主旨贯穿始终,"不忘初心"启迪我们青少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与政治认同培育的目标指向不谋而合,政治认同是"不忘初心"的题中之义。故此,本文在厘清政治认同内涵的基础上,探析制约当今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客观环境,旨在对强化当今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着力点进行思考,从而深入贯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从茹毛饮血时代的族群祭祀到现代国家的元首就职,政治仪式从传统仪式中不断析出和具化,贯穿其中且亘古不变的是权力演变;政治仪式的载体仰赖于多元素的混合,概括起来主要有"物质""行为"和"声音",其功能主要是通过仪式的授予与剥夺、构建与索求、传达与测度等方式为政治权力的实践提供合法性论证。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观点、理论体系、研究规范和研究方法进行整体性改变的一种革命过程,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器本、物本到人本,形成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即从"社会需要论"的研究范式向"现实的个人"的研究范式转换,由文本教育范式向人本教育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14.
<正>军委胡锦涛主席着眼我军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政治要求。这一要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紧扣形势和任务,是当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其重大现实意义和内在要求,切实把"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落实到部  相似文献   

15.
两会发烧友     
每年三月,都会有一场"红色盛宴"在全国上下铺展开来。从人民大会堂,到街头路口、寻常巷陌;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媒体记者、普通百姓;从听报告、提议案,到发微博、谈观点。从庙堂之上到寻常百姓家,从上传下达到上下互动,"两会"这场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流水席,吸引了无数"发烧友"积极赴宴。  相似文献   

16.
商务外交:美国实现贸易政治战略转变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商务外交的新视角论证了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途径。商务外交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战略的交融。从政治外交到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重大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商务外交贯穿于美国贸易政策和对外战略制定、实施和调整的全过程;(2)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国际政治和外交目标的最佳途径;(3)商务外交是美国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实现区域贸易外交政策的主要途径;(4)商务外交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给全中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经济层面上的辉煌自不待言,政治层面上也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总体上讲,中国的政治变迁显现了三个重要的演变截面:从解放政治发展到生活政治,从街头政治演变到书斋政治,从权力政治进步到权利政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给全中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经济层面上的辉煌自不待言,政治层面上也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总体上讲,中国的政治变迁显现了三个重要的演变截面:从解放政治发展到生活政治,从街头政治演变到书斋政治,从权力政治进步到权利政治.  相似文献   

19.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这一命题,将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的机构改革、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后来进一步提出并得到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等思想和实践的成果,熔于一炉,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这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是中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0.
积极稳妥的政改之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改革之初的探索尝试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的全面部署展开,再经政治风波后的反思、调整,最后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明确方向、持续深化展开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虽然道路曲折但目标坚定,积极而不失稳妥,在营造改革的舆论和心理环境、探索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和原则、创新和完善具体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