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冯宗宪 《消费经济》2005,21(6):76-79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然后将其与发达国家个冬信用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目前发展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而个人信用制度则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刚刚起步,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起我国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进而规范并促进社会经济活动,是一项社会、经济意义深远且关系到管理体制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制建设规范等方面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我国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如何搞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才市场个人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人才市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先进经验,指出设计我国人才市场个人信用体系的重点在于围绕人才信用档案,在法律规范、组织机构、信息网络和观念培育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大踏步发展的同时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滞后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首先阐明我国构建个人信用体系的必要性,然后认真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个人信用体系构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影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信用文化观念发展慢、信用配套制度不完善、信用市场环境不成熟、信用法规体系不健全、信用网络技术不发达等的深入剖析,提出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美个人信用的相关配套制度等六方面入手研究问题,探讨对策,进一步推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敏敏 《商场现代化》2005,(34):284-285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影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信用文化观念发展慢、信用配套制度不完善、信用市场环境不成熟、信用法规体系不健全、信用网络技术不发达等的深入剖析,提出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美个人信用的相关配套制度等六方面入手研究问题,探讨对策,进一步推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淑满 《现代商业》2011,(15):282-283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开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一制度建设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相对健全的体系,全面系统地推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仍然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个人信用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现实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敏敏 《商场现代化》2005,(12):284-285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影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信用文化观念发展慢、信用配套制度不完善、信用市场环境不成熟、信用法规体系不健全、信用网络技术不发达等的深入剖析,提出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美个人信用的相关配套制度等六方面入手研究问题,探讨对策,进一步推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使得个人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线下征信系统已经不足以满足个人信用体系评估所面临的问题。以芝麻信用等为代表的网络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需求日益增长,利用网络大数据和先进技术优势解决了部分个人信用评估问题,但仍然存在不足。现就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方法、芝麻信用评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用于个人信用评估的基础数据库;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加大个人信用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庞昊勇 《现代商业》2012,(29):39-40
近年来我国个人信贷业务高速发展,品种不断丰富,个贷风险也随之增加,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新一轮不良贷款的主因。建立与完善个人信用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设置专门机构实行个人信用体系专业化管理、加大个人信用重要性宣传、充实个人信用记录内容、规范与统一各商业银行对个贷不良行为的认定及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业界对此问题的重视与研究。最终,促成我国良好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赵桂芹 《消费导刊》2009,(10):143-144
为了发展我国的信用消费;调整国民负债结构;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银行业的发展,我国必须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故本文在分析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个人信用制度构建提出了诸如:选择适当的个人信用构建模式;建立并完善全国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规范个人资信评估机制;尽快建立与数据库管理相关法律环境;加强个人信用风险预警、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制度建设等五项对策与建议,从而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用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个人信用的价值也正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凸显出来。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对我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接着分析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前发展个人信用制度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个人信用评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个人信用是整个信用的基础。对个人信用如何进行准确的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信用评分技术和模型的应用和推广依赖于一个国家征信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我国个人信用评分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存在个人信息数据不开放且不完善、评分方法简单并且评分效率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大众的个人信用意识薄弱等问题。完善并适时开放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实现征信技术的智能化和信用评分模型的本土化、完善和健全信用数据的使用和开放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大众对自身信用记录的维护意识是我们目前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已逐步过渡到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交往越来越依赖个人征信体系提供的信用信息的后台支持,目前我国个人全面征信体系建设存在个人信用信息分散零乱、缺乏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个人信用信息管理法规滞后、个人信用信息涉及各方配合性差等问题。因此,应通过提升个人征信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及职权,实现个人信用信息的集中整合;建立以举报核销纠错内容为中心的动态信息更新机制;完善全面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个人全面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信用信息相关方相互配合意识,完善个人全面征信体系,充分发挥个人信用信息的参考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信用管理体系及评价指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信用作为个人信用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本文通过构建大学生信用管理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力图改善大学生信用问题,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7.
信用消费是刺激消费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从信用消费发展的基础环境出发,分析了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对信用消费发展的制约,从促进信用消费发展的角度对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淑彬  赵勇 《商场现代化》2006,(10):228-229
我国正式启动消费信用已近10年,但我国的消费信用却一直踌躇不前,其根本原因就是个人信用体系的严重缺乏。本文在对我国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作用和思路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艳梅 《消费导刊》2009,(20):102-102
社会信用制度的重点是企业信用,基础是个人信用,核心是政府信用。政府信用的建设对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出现了诸多失信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因此,加强我国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个人信用现状和建立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意义,分析了信息熵模型在汽车金融个人信用评级系统构建中的可行性。运用信息熵模型建立了汽车金融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并根据实际案例介绍了信息熵模型在个人信用评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