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小明 《中国金融》1999,(5):23-24,27
世纪之交,中国信托业正面临其20年发展史上的第五轮整顿。信托业屡被整顿,根本原因是其定位不明、混业经营、风险严重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治。与以往不同,这次整顿是要从根本上一举解决这些问题,把信托业彻底整顿到位,整顿后保留的信托投资公司将真正办成经营信托...  相似文献   

2.
刘通 《金融科学》2001,(3):87-89
我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其发展便与整顿如影随形。这期间,我国信托业经历了1982年、1985年和1988年的清理整顿,到1993斫,出于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秩序规范的需要,对信托业又一次进行严格管理和整顿,并实行了银行业与信托业的分业经营和管理。1998年启动的这一轮整顿已经是近20年来的第五次,中国人民银行为此举确定的目标是:让信托业与银行业、信托业与证券业实行分业经营,回归本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3.
陈游 《上海会计》2007,(1):49-51
1979年新中国从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到现在,中国的信托业起起伏伏,前后经历了五次大的行业性整顿,以2002年《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信托业基本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清理整顿”,步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整顿后的信托业面临着内外发展的大好环境。这些环境和条件促成了信托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信托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9年恢复金融信托业务以来,我国金融信托业经历了五次大的治理整顿。随着“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和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成立,金融信托业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时期。从行业发展的实践与规律来看,为避免金融信托业重复走入“发展——整顿——再发展——再整顿”的怪圈,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之观念。实现金融信托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认识并发挥行业的独特比较优势,确立科学的市场功能定位,创造适应经济发展的信托市场与有效的信托产品供给,以及建立完善的分层次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信托业虽历经1982、1985、1988、1993年的四次整顿,风风雨雨,得失并举,但均未能取得有效成果。目前的信托业整顿,是近20年来的第五次整顿。按照中央的精神,这次整顿要把信托业彻底整顿到位。这就是要使信托投资公司变成真正受人之托、代入理...  相似文献   

6.
许红萍 《西安金融》2004,(12):47-48
新中国的信托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为标志.已发展了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信托业历经了五次大的整顿。自1997年底开始的最近一次信托业整顿,以《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使信托业与银行业实行了最彻底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然而,银行业和信托业作为金融业中的两个行业.有着天然的、难以割裂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信托的本质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而在现代社会具有了金融机构的特征,因此现代信托是财产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的有机统一。随着现代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演变,信托从其基本的财产管理职能派生出了一系列新的职能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信托业自改革开放20年来的违规、整顿、再违规、再整顿的怪圈中极不平静地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信托业定位于对银行信用起拾遗补缺的作用,而没有执行信托“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真正职能。因此,信托业在我国的定位是被扭曲的。中国的信托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信托业的无育经营已对整个金融乃至经济体制的稳定造成冲击。在新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下,正确定位是信托业走向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目前应该对信托业做彻底的调整。我们必须本着坚持信托的本质特性和符合我国特有的国情这两个原则来规范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在已经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框架下,当前应以灵活的思路处理好信托业规范整顿和未来的发展这一对矛盾,并明确中国信托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托业从90年代末期,按照国家“调整整顿、撤并精简、规范制度、引导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重组、撤并、分业经营等重大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很多人对其发展方向甚感渺茫,原因就在于未明确信托业的市场定位,使得信托业与银行业交叉甚多,竞争秩序混乱。正确定位信托功能,已成为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信托业恢复十多年来,作为一种改革试点,取得了成绩也积累了经验。不难看去,我国金融信托业在恢复过程中,经历了“膨胀—整顿—再膨胀—再整顿”的过程,走了弯路。特别是1988年清理整顿取得预期效果后,对信托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至今仍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正在开展的我国信托业第五次整顿,主要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信托业的功能定位问题,把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真正办成“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以手续费、佣金为收入的中介服务组织。整顿工作完成后,我国信托业有无足够的市场容量支撑?我国信托业究竟如何规范发展?对此,笔者谈...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信托公司开展基础设施信托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基础设施信托业务的现有运行模式进行了总结,指出当前基础设施信托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依托信托特有的制度优势,设计了基础设施信托业务的发展思路,最后针对业务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表决权信托作为信托投资公司的一项特色业务,可以在股权类国有资产运作、优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保持公司股权结构的相对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此项业务,信托投资公司具有自身优势,但在某些方面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3.
陈德隆 《新理财》2013,(1):73-73
市场不稳定不宜于发股,而利率下行期也不是发债的时机。除了上市和发债以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或商业信托(Business Trusts)可以是另一个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4.
Trust Africa     
《Africa Research Bulletin》2006,43(8):17071B-17071
  相似文献   

15.
信托产品开发与信托流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红燕 《新金融》2004,(2):40-42
我国现有的信托产品结构与西方的信托产品构成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个注重融资,一个注重理财;一个站在融资者的角度设计产品,一个站在委托人的角度管理资产。不同的角度导致了相反的思路。信托的筹资功能与信托的理财功能究竟以哪一个为主导,不同的定位将导致不同的信托产品开发方向。 一、信托产品开发的市场空间与制度限制 按照《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我国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开发型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tudies operational risk in the hedge fund industry using due diligence reports. Many funds suffer from operational problems, including limited disclosure of legal and regulatory issues. We use direct evidence of inadequate or failed internal processes to derive a canonical correlation-based measure for operational risk consistent with the Basel definition. It controls for selection bias using an extension of Heckman's (1979) procedure. Operational risk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subsequent poor performance and fund disappearance, but does not influence investors’ return-chasing behavior. Our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verif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相似文献   

17.
Agency problems within the firm are a significant hindrance to efficiency. We propose trust between coworkers as a superior alternative to the standard tools used to mitigate agency problems: increased monitoring and incentive-based pay. We model trust as mutual, reciprocal altruism between pairs of coworkers and show how it induces employees to work harder, relative to those at firms that use the standard tools.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employees at trusting firms have higher job satisfaction, and that these firms enjoy lower labor cost and higher profits.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how trust may also be easier to use within the firm than the standard agency-mitigation tools.  相似文献   

18.
刘煜辉 《银行家》2004,(7):64-66
在我国信托业高歌猛进、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从现有的资金信托模式过渡到财产信托模式是我国信托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关于集合资金信托成为信托业主流业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现行规定,信托业目前可以开办信托业务、投资基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但最有条件成为信托业未来主流业务的当属集合资金信托业务.要完成这一使命,首先必须客观分析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在与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开办的雷同业务竞争中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及时解决业务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利于其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难题、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contemporaneous and historical evidence on 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of corporate sector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o draw lessons for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It records the critical role that equity markets played in the ownership and financing of corpora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It notes that this occurred in the absence of formal systems of regulation and that equity markets functioned on the basis of informal relationships of trust. These were sustained through local stock markets in the UK, banks in Germany, and business coordinators and family firms in Japa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trust that is requir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