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核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刚 《财经科学》2008,1(5):88-94
劳动关系是雇佣双方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契约关系,这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中兼具冲突性和合作性特征.本文通过对劳动关系内在冲突和合作动因的探讨,分析其心理契约内核,认为劳动关系的和谐关键在于社会交换关系的外在和内在平衡,并提出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指出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在其中的棱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卿涛  郭志刚 《财经科学》2005,(6):125-130
薪酬是雇佣双方进行交换的价值尺度。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薪酬代表了雇佣双方基于雇佣合同的一种交换关系,这种交换关系可以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分别进行解释,薪酬交换关系的解释对企业建立薪酬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组织变革下的雇佣关系转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变革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和雇佣哲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企业对柔性和灵活的追求使得雇佣双方的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该领域大规模的深刻变革正在酝酿之中。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雇佣关系的协调机制,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下探讨构建企业新型雇佣关系的途径、方法,提出在企业经营环境和理念转变过程中雇佣变革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于利益相关者信用关系的影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承诺及其履约状态、结果能够较为集中地和具体地表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实际上是受到企业治理因素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其中,作为治理因素之一的股权结构尤其突出.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二者之间的四个维度的关系,这四个维度包括管理严谨度、企业绩效、履约积极性、履约时间.  相似文献   

5.
对雇佣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心理契约的维度之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心理契约的维度方面考量不同雇佣关系下员工的心理契约的特点,以及由此对其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提前预见不同雇佣关系中所蕴含的期望及问题,为改善组织对于各种雇佣关系的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减少劳动纠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和谐劳动关系的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体现了劳资双方不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二者的均衡是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效率是雇主方的目标,期望获得柔性化的劳动关系以应对竞争压力,要求雇员具有多样化、专业化的就业能力;雇员更看重公平标准,希望在动荡的环境中得到高质量的就业保障,拥有体面的工作机会。冲突源起于劳资双方对各自利益的过度保护,而相互依存的关系导致劳资合作是必然的趋势,因而效率与公平是劳动关系中不断变换却永不消失的主题。和谐劳动关系治理的核心就是推动就业能力和体面工作实现内在一致性,雇佣双方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建构一种新型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利益平衡是一般法的价值取向,劳动关系因为有其特殊的人身依附性与财产依附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区分于一般<合同法>的特殊性,不仅在法律条文的设定上,在理念上也有着它的独特性,即特殊的利益平衡方式.本文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双方利益平衡的特殊性,以此来真正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真正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劳动关系微观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劳动关系分为工作关系和情感关系两个交换维度,从领导—成员交换、组织—成员交换以及成员—成员交换三个方面构建了劳动关系的微观交换结构模型。信任、合作等主观评价因素是影响劳动关系交换的重要因素,因此,文章从社会交换的谈判机制分析了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提出要从情感唤起角度提高劳动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新梅 《经济视角》2010,(11):78-80
利益平衡是一般法的价值取向,劳动关系因为有其特殊的人身依附性与财产依附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区分于一般《合同法》的特殊性,不仅在法律条文的设定上,在理念上也有着它的独特性,即特殊的利益平衡方式。本文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双方’利益平衡的特殊性,以此来真正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真正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管理者认清现代职场雇佣关系的新形势,本文从雇佣关系的内涵入手,对现代雇佣关系和传统雇佣关系的区别做出界定,提出现代雇佣关系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现代雇佣关系产生的原因,并基于现代雇佣关系提出了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雇佣关系是企业所有者和劳动者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合约模式,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面对组织变革,传统的长期雇佣在降低成本、技术进步、战略调整等因素作用下逐步解体。对传统雇佣关系的否定并意味着对长期雇佣的否定,构建好新型雇佣关系对企业和员工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雇佣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雇佣关系从二战以前的激烈对抗逐步走向当代相对缓和的演进过程,也是雇用双方围绕着雇佣契约约束是否有效而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过程。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雇用双方就工资问题进行相互博弈的模型,分析了雇用双方的博弈策略,阐明了雇用双方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基本条件,指出雇佣关系从二战以前的激烈对抗逐步走向当代相对缓和,是雇用双方的博弈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员工关系管理中五种模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员工关系管理中五种模糊关系的分析,对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关系管理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实习关系的归属、实习学生的权益和实习关系的法制建设提出了相应判断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才派遣方式下的雇佣与劳动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才派遣方式下,企业的雇佣与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征。结合国外人才派遣的经验,对我国人才派遣的特点、其在中国兴起的背景及现行派遣方式对雇佣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等,进行了一些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探讨。认为应该重视在人才派遣方式下可能引发的劳动关系问题,并需要对我国方兴未艾的人才派遣业进行有效规制,以促进劳动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广义虚拟经济的二元价值容介态理论引入到顾客价值的研究框架中,提出了顾客价值中的享乐价值是虚拟价值的一种形态,构建了关系利益对顾客价值和关系质量的整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关系利益的三个维度:信任利益、社会利益、特殊待遇利益均对享乐价值和实用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信任利益的影响作用最大;(2)关系利益的三个维度:信任利益、社会利益、特殊待遇利益对享乐价值的影响作用大于对实用价值;(3)享乐价值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大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建录 《经济论坛》2011,(12):221-224,165
文章认为作为与劳动关系并列的劳务关系,既包括自由劳务之劳务关系,也包括非自由劳务之雇佣关系,而雇佣关系在西方与劳动关系属同一内涵,在我国属于劳务关系。帮工关系是无偿劳动之社会关系,非法用工关系一般属事实劳动关系,由出资人对劳动者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劳动关系运行中各主体的行为表现的分析中,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下往往把企业主与员工视为经济人。如李敏(2002)按照这一假定,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看成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关系,在博弈中雇主与雇员是完全理性的,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来做出决策,双方博弈的结果往往陷于无效率的“囚徒两难”的均衡状态。然而,现实中人们的决策往往是有限理性的(H,西蒙,1988)。因此,在追求合作收益时,企业主与员工的博弈关系更符合Harvey Leibenstein(1982)的X效率理论的假定。  相似文献   

18.
关系利益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基于顾客视角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利益是关系营销领域中正在兴起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关系质量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现有关于关系利益的文献很多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并且基本上都是基于西方背景进行的研究。因此,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从顾客视角探讨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影响顾客与服务提供商关系质量的关系利益类型,检验不同的关系利益维度产生的影响程度有何差异,从而为服务企业的营销实践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杨一琼 《生产力研究》2011,(12):245-247
在经济转型期,员工的高度流动性使得企业雇佣关系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劳资矛盾日益尖锐。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管理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文章以企业文化为视角,剖析了雇佣关系的变迁原因,并从分析企业文化的功能着手,探讨和谐雇佣关系的构建路径。作者认为研究企业如何建立与转型经济特征和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雇佣关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应该是企业目前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雇佣关系研究:演进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雇佣关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国家最主要的社会关系类型.本文梳理了雇佣关系研究的兴起、发展与学科界定上的不同观点,勾勒了PM与IEL两学派的主要学术主张,最后罗列了雇佣关系研究的两个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雇佣关系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学界开展中国当代雇佣关系研究,解决我国已显性化的劳资冲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