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树大分枝。但在欧美,兄弟姐妹集体接班的还比较多。究其原因,残酷的市场经济使家人抱团竞争,成为了一种生存形态的精神文化。而对于中国大多数还处于创业成长阶段的家族企业来说,也有许多兄弟姐妹共同接班创业的情况,以应对当前中小家族企业所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这种趋势就对家族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传承问题是家族企业发展中最敏感又最易发生障碍之所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涉及到企业的所有权分配、兄弟姐妹接班、家族企业财产保护、家族企业财产规划、家族企业成员的冲突解决、家族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家族企业股东以及家族企业的所有权转移等各种问题。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直接关系到家族企业的生命延续是否顺畅。  相似文献   

3.
他在父亲的事业出现危机的时候被紧急招回,成为集团“少帅”,为避免家族企业的弊病影响到企业未来发展,工科硕士出身的他,另起炉灶,进行家族企业的二次创业,这种接班方式是否颠覆了民营企业传统的接班方式?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特别在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建起来的第一代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时至今日,当初这批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年龄大都到了50~60岁。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年龄,他们无疑都在考虑退下来以后该让谁来接班以及如何接班的问题,一个全国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正在到来。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教授约翰·沃德指出:80%的家族企业未能顺利地传给第二代,而传到第三代的只有13%。所以,研究家族企业的传承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对…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首选形式的子女接班,由于我国家族企业深受"家文化"的影响,目前存在职业经理人队伍和市场不成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现状,家族企业尚未发展到两权分离的程度,故采用"子承父业"的接班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国家族企业子女接班未形成制度化,存在子女接班人选择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权力传承协调和移交机制等危害,最终导致信任危机和影响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后果。因此,家族企业子女接班从子女接班人的甄选、培养、评估和考核、奖惩到最后获得继承权,需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分析,以此强化子女接班制度化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6.
80%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家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企业的壮大发展,家族利益和公共利益往往会发生;中突,“家文化”也会成为家族企业难以科学管理、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贵州百强企业的两代创业者认为“家族企业是主流,公共公司是方向”,而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担子正落在企业第二代、第三代接班者的肩上。  相似文献   

7.
传承关系到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已经进入第二代接班阶段,接班人的选择亟待解决。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社会观念以及中国文化等的影响,家族企业中的女儿往往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这样既不利于女儿的发展,也不利于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家族企业应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摒弃刻板印象,解放思想,积极客观地评判女儿的能力和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在中国家族企业中。多达82%的“接班人”表示不愿主动接班,更不想承袭父辈们的辛苦。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几百万的家族企、№而言,在未来10年至10年,将会出现交接班的高潮。为了亿万财富主人的变更,为了中国家族企业的长久传承,中国的家族企业需要探寻更多的解决中国家族企业未来继承之路的方法。当初,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曾借助他国的经验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同样,国外大量家族企业成功与失败接班与继承的经验,或许也能为中国的家族企业解决继承问题带来一些值得借鉴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的传承接班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也是世界性难题。欧洲、美国、日本的企业7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在东方经济圈中,日本、韩国、东南亚的华人华商,香港、大中华区,也多采取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可以说,家族企业是一种最为古老悠久的企业管理模式,贯穿了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  相似文献   

11.
陈强 《企业文化》2010,(8):14-16
最近在福建晋江举办的““疸安发展模式’电视圆桌对话”会上,经济学家不无忧虑地指出,“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接班问题”,因为“大多数企业家的孩子都不愿意接班”。专家预言,中国家族企业的“接班时代”已经到来,一批年过半百的富豪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积累下来的产业,将逐步移交给继任者。  相似文献   

12.
《福布斯》中文版昨日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其中在A股最大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榜单中,我省有8家企业入榜。同时在港股内地家族企业50强中,晋江四大家族齐上榜。报告指出,中国家族企业中,二代接班的步伐开始加快,但掌控和盈利能力远远不如一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到今天,权力传承已成为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中国国情,"子承父业"的内部传承模式是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权力传承的首选,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必要时仍可让职业经理人接班。  相似文献   

14.
用企业家的血统来思考根据麦肯锡研究数据,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只有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将集团交给儿子掌控的方太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茅理翔,就曾说“接班不利,比金融危机还厉害”,并表示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交接问题,200万家企业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私营企业90%以上是家族企业,近年来,家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与国外家族企业相比还比较弱小。一些从创业期进入成长期的家族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族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一、我国家族企业领导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私营企业90%以上是家族企业,近年来,家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与国外家族企业相比还比较弱小.一些从创业期进入成长期的家族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族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业式接班能否蔚然成风?中国家族企业能不能健康、持续地走向百年?摘掉"富"帽子,戴上"创"帽子主持人:古人有训,"富不过三代","势可借而不可占,财可创而不可守"。我们大陆的企业界正在培养接班人,有的已经成为接班人,相信遇到的问题肯定不少。"创二代",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最基本特征是家族所有与家族控制。从成本与效率角度来分析,家族企业模式是特定企业边界下降低交易成本的最佳制度安排。从企业的契约角度来看,家族模式是关系治理与正式治理互为补充,较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而言,前者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必然从创业期、发展期进入成熟期,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将成为家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它将向产权社会化,经营者职业化,企业文化契约化三种路径实现。但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转型还会受到中国特有的宏观环境影响,如发育迟缓的资本市场,欠发达的经理人市场,中国文化浓重的家族情结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小企业》2023,(8):21-22
<正>在改革开放浪潮下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如今发展已步入不惑之年,有的已经来到了企业“掌门人”代际交替的关键节点。民营企业“当家人”的交班与接班不仅对广大中小企业传承守正创新精神起到重要示范作用,也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族企业传承之路上,如何实现创业一代到创业二代的平稳交接?过程当中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多位企业家和学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与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文化的问题表现及创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家族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是提高家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家族企业组织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竞争环境,家族企业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文化的问题表现,并对企业组织文化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