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证实。几年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  相似文献   

2.
李蕾 《国土经济》2001,(4):17-1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进程也随之加快,现在我国城市已达668个,城市人口超过4亿人,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31个,城市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或冲突最激化的地方,城市生态系统到处都留下了人的烙印,反之城市独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或“城市病”也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了缓和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消除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事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3.
系统观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折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茫茫无尽的荒野走进楼宇林立的城市,人类不断从无知走向文明,又继续从文明迈向更高的文明。城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见证,处处散发着智慧之光。21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早在1993年联合国东京“大城市管理”会议就宣告:“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人居大会,与会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政府代表团通过的宣言中指出:“城镇是文明中心,他们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精神及科学的进步”,并再次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些预言阐明了城市化是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在世界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剧的今天,城市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的城市,等于一座没有生命的孤城,必将被滔滔的历史洪流所淹没。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性格,也许岁月会随风飘逝,可打上品牌烙印的城市的脸孔却会永远清晰。  相似文献   

4.
当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越发方便、社会服务体系愈加发达时,市民的生存能力却显得越来越“脆弱”。该文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对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劳动力在城市间流动性的逐渐增强使得居民能够自由选择居住城市,这种居民在城市间的重分布促使房价被重估,更准确地反映居民对于城市价值(包括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支付意愿.本文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住宅市场中,城市价值已经被很显著地资本化到房价当中.城市居民的劳动收入水平越高,或者城市生活质量越好,城市的房价就会越高.这意味着,人们愿意为居住在一个城市所支付的成本(即房价),取决于他们能够在这个城市里获得怎样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以及享受怎样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还发现,在早期,城市生活质量要素在房价中是被低估的,向合理水平的收敛过程会带来房价的上升.同时,收入要素对房价的贡献度在下降,而城市生活质量要素对房价的贡献明显上升,表明居民在选择城市时更加重视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方芳 《经营者》2011,(24):100-107
这群人薪水很高,时间很忙,品味很独特,他们不喜欢“撞衫”.更不喜欢“撞车”,当连自食其力都没有的孩子都开车SUV在四处横行,他们却被西装革履包裹着塞在格子间里,但是他们有一颗爱撒野的心,就算没有时间去西藏远行,也要将自己放归城市最近的森林,所以他们要有自己的独特选择,开启城市精英的撒野记。  相似文献   

7.
王玉娟 《国土经济》2007,(4S):80-81
城市广场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空间,与城市的环境、历史、人文有很大的关联,城市广场是公共性的开放空间。该文是就本人工作中看到、感受到的现象提出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空间 (Urban Public Space)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集中的地方 ,它“不仅是指一块远离家庭和亲密朋友的区域 ,而且是一块熟人和陌生人可以聚集的区域”[1 ]。由于城市居民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和城市的多种功能 ,导致形成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中 ,公共空间是一个蕴涵公共价值的地方 ,而公共价值是大多数公众所赋予的。公众通过公共空间表达他们的观点 ,提出他们的主张 ,要求或从事其它符合他们利益的活动。公共空间也因此变成一种意义深远的公共资源。  一、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几点认识   1.对公共…  相似文献   

9.
城市农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原本是典型的农村活动,城市农业对于许多人来讲是新鲜的概念,通常也被理解为原始的、暂时的和不适宜的。其实,城市农业已有久远的历史。1649年,德国亚琛市城内和城边生产的鲜活畜禽和鱼类对于城市是必不可少的。在19世纪的中国,上千个大小城市出现了城市农业,事实上,城市农业对于世界各国城市居民来讲,具有深远的经济、生态、化和社会意义,参与城市农业的城市家庭的比例,从北美洲一些大城市的10%到西伯利亚一些小城市和亚洲一些城市的80%,城市农民的大量出现不仅限于最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在规模和各项服务设施上也获得了很大的完善和提高,城市河滨绿地景观作为城市重点建设的区域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的重要聚集区,因此,城市河滨绿地景观在设计和建设上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其人性化的特点,以服务城市居民和提升城市品位为出发点,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此,认为无障碍城市环境是人性化的城市环境;无障碍城市街道家具设计可以就城市居民与城市公共环境之间的障碍来进行改善和解决。认为在我国还处于原始探索阶段的无障碍城市街道家具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城市街道家具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障碍城市街道家具设计的初衷和终极目的是帮助障碍人士主动参与城市生活,享受城市所带来的方便。  相似文献   

12.
城市,这个古老的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被演绎成不同的版本。可以是“花园城市”,就像新加坡那样;可以是“都市丛林”,就像香港;可以是“创意之都”,就像伦敦……如今,另外一个版本正被越来越多的全球市长所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也许,那是一个未来的“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公益性事业。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春媛 《活力》2011,(23):48-48
一、垃圾随城市发展而发展 工业发展。人口增长,城市日趋庞大。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的时候,也许还不知道有一支“大军”正包围着他们,并且随着城市的增大而增大。这支“大军”不是别的,就是人们“制造”的各种垃圾。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每年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  相似文献   

15.
车红 《价值工程》2014,(6):67-68
当前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严重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上 《上海质量》2010,(7):16-18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那怎样做才会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呢?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作为城市市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正巧.大学毕业不久的外甥被分到世博会工作已近半年他的工作岗位就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城市未来馆”。  相似文献   

17.
王浩 《上海房地》2013,(3):22-24
所谓智能城市,是和“数字城市”“信息城市”“宽带城市““网络城市”“柔性城市“等城市发展理念相联系的一个新的称谓,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把各种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进而与互联网相连通.以便对网内的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和控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经济、社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全力打造智能城市,对于区域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楚杰 《国土经济》2008,(5):77-78
城市景观,这个体现城市性格的物质实体,在现代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现在的城市景观千篇一律,毫无城市个性可言。城市景观应突出一座城市的“环境可意象性”、“市民参与性”、“景观原创性”、“地方特色性”等概念。我们从地方文化入手,从身边的最常见景观元素入手,充分考虑才能使城市景观成为城市特色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9.
李刀 《英才》2005,(2):64-67
一只脚踏在乡村, 一只脚踏在城市, 他将导演出一幕怎样的厚重与美丽? “每个走进我办公室的人,都吃惊得张大嘴巴:这张地图太大了。”李良轩很得意自己的创举——那张放大版的“北京市区地图”高2米多,长约3米。整面墙几乎被一张地图“覆盖”。虽然办公室并不小,但李良轩仍觉得它过于狭窄,放上这么大一张“加工”过的地图,空间一下子开阔许多。在乡村成长起来,身为海淀乡党委书记和万柳集团董事长的李良轩,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经营城市”。  相似文献   

20.
城市贫困界定及反贫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居民生活陷入窘迫,成为城市贫困群体。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解决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对策,走出一条城市反贫困的新路子,使这一群体早日摆脱困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城市贫困的界定及其规模 “贫困”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经常用语,其基本含义是指持续的、较长时期的生活困难,或生活水平低下。国际上流行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