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浙江215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浙江农户借贷行为及特征,以及农户信贷需求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农户信贷需求与正规金融服务的背离问题和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林牧渔等不同性质的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四元Probit模型检验互联网使用对正规信贷部门、非正规信贷部门的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获得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促使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借贷行为及信贷需求分别提高了25.69%和18.94%,对非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行为及信贷需求不产生影响。(2)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的金融素养,促使农户开通“电子银行”的行为提高了7.14%,这两种行为显著促进了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及信贷需求。(3)进一步分析显示,互联网有助于提高林农及高森林覆盖率地区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对非林业生产户及低森林覆盖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的影响则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继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借助互联网发展降低信贷成本,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加强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的使用率;继续推动落后林区、通信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缓解林农信贷约束的同...  相似文献   

3.
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扶贫社小额信贷项目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之上。样本数据显示:大多数农户从信贷市场上获得了资金,但存在着借贷规模、结构和用途上的差异;信贷供给由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构成,非正规渠道借贷主要用于非生产性用途,而小额信贷主要满足农户的生产需要;所调查的当地农村信贷市场的基本特征是非正规性和非生产性;小额信贷成为当地农户的又一种制度性信贷供给,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乃至正规金融有替代和补充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贷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可以判断:小额信贷具有改善农户信贷分配不平等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能否赋能农村金融发展,进而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对激发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三期的面板数据,采用条件混合回归(CMP)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互联网使用能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使用互联网使农户获得信贷的概率和规模分别增加5.48%和31.18%。其中,互联网使用使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概率和规模分别提高6.45%和43.22%,但对农户非正规信贷影响不显著,说明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主要体现在正规信贷层面。进一步地,通过多维度的农户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在中等收入以上、有外出务工和中等经营规模以上农户群体内作用强度更大且更显著,表明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户信贷上存在“精英俘获”现象,且在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上具有差异。而且,在考虑样本自选择问题和变量设置偏差后,结果依然稳健。因此,发展并普及互联网对完善农村信贷市场、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成效显著,应充分激发“互联网+”赋能农业的活力,但也要重视“非精英”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共享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吉林省3096户农户的田野调查数据及其正规金融信贷记录,对农户信贷违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判别,分析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形成机理。研究结论表明,其他负债显著提高了农户信贷违约的风险,且对农户信贷违约的边际影响最大,而信息透明度、家庭财务负担、家庭稳定性及家庭持续盈利能力等因素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首先从完善农户信息、健全农村金融功能和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降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形成机会,保证正规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金融知识影响农户信贷认知与信贷背离的理论分析下,本文利用黑龙江、河南、四川和浙江四省粮食种植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基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异质性,运用IV-probit模型和含工具变量的cmp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户信贷背离与信贷认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农村金融存在深层次的隐患,农户普遍具有金融知识匮乏、信贷背离与信贷认知偏差等问题;金融知识匮乏引致农户正规信贷背离,压制农户信贷申请积极性,同时金融知识匮乏导致农户对正规信贷信息产生认知偏差;区域发展不平衡下金融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经济落后地区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加强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政策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差异化施政是改善信贷背离与信贷认知偏差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农户是农村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和最直接的参与者,其行为特征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安排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本文以云南省220农户借贷问卷为数据来源,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对农户从农信社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来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自身内在性因素和农信社外在性因素,其中,农户家庭年收入、户主对农信社的了解和有无借贷经历等内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显著为正;农信社贷款额度和贷款效率等外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分别显著为负和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投资对农户土地要素供求的影响角度分析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的原因,分析得出农村土地权利的缺失导致农户失去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基础,造成农户信贷约束,限制了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增长;这样农户信贷约束的存在就抑制了农户对土地要素的需求,同时降低土地租金率,使得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信贷需求与融资渠道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江苏、河南和四川三省986户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贷需求抑制现象:三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实际信贷需求和名义信贷需求被抑制的问题,且农户信贷需求抑制程度从东部到西部呈递增的趋势。本文使用Probit模型来分析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户主年龄越大、承包土地面积越多、家庭人均资产越高,农户对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偏好就越强;家庭人均收入越高,农户对正规融资渠道的偏好就越强;参加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偏好正规融资渠道,具有正规渠道融资经历的农户偏好非正规融资渠道;相对于江苏,四川的农户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而河南的农户更倾向于非正规融资渠道。政府的金融改革政策必须考虑不同地区农户信贷需求与融资渠道选择的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Boucher、Carter和Guirkinger关于风险配给的研究观点,依据陕西省730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DEM)对农户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配给进行了识别,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风险配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中风险配给型农户比例为6.16%;风险规避程度和谨慎程度越强、购买保险种类越多,农户越倾向于风险配给型,保险市场缺失是导致农户风险配给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年龄、务农时间、从正规信贷渠道贷款、曾经创业和同意土地使用权抵押均对风险配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总资产与风险配给无关;信贷需求价格弹性变量不显著,大多数风险配给型农户信贷需求价格弹性为0,然而在极低利率下,风险配给型农户可能会进入信贷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