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实行低薪制的国家,不仅仅企业家、官员的薪金低整个公务人员、知识分子、军人、工人的薪金都很低:不仅仅是企业家、官员“付出太多,得到太少”,所有公务人员、知识分子、军人、工人都是“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假若59岁的人可以以“薪金太低”的理由去贪、去捞,4O来岁、3O来岁的人也可以以用同样的理由去贪、去捞,那么中国社会岂不要大乱了!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就像阿拉伯神话中的一句咒语 ,被无数国人念叨着。那么 ,芝麻开门之后我们将面临什么呢?获得发展机遇是肯定的 ,那么挑战呢?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人才的竞争了。江泽民主席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采访时说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是全民素质的竞争……”人才争夺宝典笔者 :中国加入WTO后 ,外国企业在中国将会采取什么方式吸纳人才?厉以宁(以下简称厉) :加入WTO ,外国企业进来后 ,他们不可能从本国派大批员工来 ,会努力实行雇员本地化。其好处在于本地员工成本低 ,熟悉本地市场情况 ,很快可以进入角色 ,人挖来了把…  相似文献   

3.
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阎吉英 ,是闻名遐迩的“焦炭大王”、民营企业家。近年来他投巨资开发绵山旅游产业又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是耶 ,非耶?成耶 ,败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以下试图通过追踪他的足迹来回答 :开发旅游 ,但开始想的并不是旅游阎吉英今年54岁 ,是山西省介休市义安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儿子。从小勤于耕读 ,崇尚武德。年长后历任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党总支委员等职 ,为使社员求得温饱 ,就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紧锣密鼓的岁月里 ,他带领人们悄然操起了炼焦生涯 ,虽累遭批判 ,但却心安理得。198…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中国大目标是什么?国防大学刘明福教授《中国梦》一书,喊出了国人的心声:“冲刺世界第一,竞争冠军国家,创造中国时代,建设无霸世界”。这是中国人对“21世纪中国”的期盼,也是中国人对“21世纪世界”的祝愿。  相似文献   

5.
资讯     
会议诺贝尔奖得主对话中国企业家5月31日,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7位中国企业家在北京就“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活动由“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积极倡导,是具有世界影响的“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首次在东方的大聚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现场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认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人民币汇率走向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界的影响,在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找国际商机;如何认识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塑造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及振兴企业等话题。  相似文献   

6.
英特尔注资5000万美元在上海建立研发机构的冲击波尚未平息,微软又挟8000万美元瞄准中国软件研究人才。近年来,外企在中国抢滩,与国人展开了一场“人才争夺战”。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兴旺发达与否,关键是看人才的拥有量。无数事实证明,有了人才就有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事实上也懂得这个理儿。然而往往是“说起来人才重要,做起来不要,事实上让人才跑掉”。造成“楚才晋用”,大才小用,人才埋没了无用。应该承认老外有钱,可“重金聘人才”。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主要还是我们缺…  相似文献   

7.
现在全世界的企业都会说、都喜欢说的是什么?一句是“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另外一句是“以人为本”。这两句话人人都会说,人人都能说得烂熟。但是,有些人真的也就是说说而已。表现优秀的企业不仅真说,还真干,所以企业优秀。表现不好的问题企业一定是光说不干,嘴上说“以人为本”,心里说“三条腿的蛤螟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这就是好企业与问题企业的差别。对人才的价值和作用究竟该怎样认识?企业是要赚钱的,赚钱就得靠人才,人才怎么就值钱呢?我们不妨从决定企业生产力水平(效益)的几个关键因素去分析。影响企…  相似文献   

8.
一凡 《宁波经济》2023,(2):42-43
<正>什么才是当下社会需要的企业家精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斌用了一个创新的概念“熊彼特剩余”来描述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动态过程中留给某些有胆识的,具有企业家特质的人士们去追逐的剩余。他认为,时代最终呼吁的是那些敢冒险,敢作为,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有敏感度的企业家。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成功,靠的是企业家群体,而现在也绝不能离开这个初心。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郝志从中国最不缺的是什么?恐怕大家都会认为是“人”,然而中国最缺什么?我们不得不痛心地说也是“人”,是人才。鉴于这一现实,《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严正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中国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  相似文献   

10.
古人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就是“能人经济”、“老板经济”。中国市场经济这座大厦需要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式的中国“老板”来支撑。中国将如何营造一大批“老板”;作为“老板”,又将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社会,需要职业“老板” 吴邦国最近指出,企业的好坏,关键在领导班子。要鼓励企业家把创立和发展企业作为毕生的事业和奋斗目标,企业家应该是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木 《开放潮》2002,(2):11-13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世纪之交,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再兴,而且来势更猛。中国怎么办?中国能否在高技术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科技大国?世界在关注,历史在等待中国的答卷。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倍增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革命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人力资本发展和相应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双优”民营企业家大会以“全球化竞争与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为主题,其设立主题报告、民营企业竞争力打造、民营企业发展与资本运营、民曹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人才战略、民营企业家群体塑造和家族企业传承六大板块。此文对这次大会的内容做了全面整理归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管理四段论     
对中国企业来说,清醒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非常重要——我们到底处于什么段位?真正有世界级企业诉求的企业家没有其他更好的路。必须是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借流程,借团队。项兵先生说得好,仅仅靠中国企业目前自己的力量,来变成世界级,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具备世界级的新视野、新思维、新对策,一定要从全球竞争的眼光来考虑一切.一定要学会如何在全球竞争当中把握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 ,企业家在国企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国企业呼唤亦能亦忠的高级管理人才。“亦能亦忠” ,不仅仅是人才本身素质的问题 ,还与制度的安排有关 ,这就涉及到了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问题。我们从80年代以来就感受到了太多的教训 ,企业经营者大块转移资产、贪污受贿 ,甚至携款出逃。原因极其明显 ,我们的企业治理结构有致命性问题 :一是激励严重不足 ,二是约束疲软无力。在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过程中 ,企业家们取得了企业的经营权 ,如何使企业家们妥善运用这个经营权呢?最关键的不在于限制…  相似文献   

18.
9月11日17:00,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全会厅里,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暨新领军者年会的数百位中外政要、企业家和媒体记者都在静静等待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特别致辞,他们希望能够从总理的话语中发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信息。确实,中国经济开始增速放缓,经济发展面临着“下行”压力,而且这一次并没有世界经济危机等外部大环境的强烈影响,放慢脚步之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将会是如何情境?这无法不让人思索:这是一段休整,还是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一个企业家的时代。据报载,上海已成立专门“经营”企业家的人才市场——“厂长经理人才市场”,而且经营得很有成就,已为不少企业物色到能力挽狂澜的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在为世人瞩目和称誉的同时,社会与时代也对“隐藏在增长要素背后的国王”——企业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一定的哲学素养已成为企业家、特别是经营管理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不可缺少的素质。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克·霍金森在他名噪一时的《领导哲学》一书中说:“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这…  相似文献   

20.
朱敏 《中国经贸》2013,(17):28-28
经济转型,应该转到哪里去?我的理解是,转到让人们不光“吃得饱”、还要”睡得香”。芸芸“饱食者”之中,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睡得香,晚上还能美梦连连? “睡不香”还算好的,“睡不着”就更麻烦了。现在,中国不在少数的企业家都属于“睡不着”这个状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烦躁易怒”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