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不仅阻碍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且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我国农业经营制度不完善的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是集体所有权的模糊性和农户土地产权的残缺性。从总体上来说,完善农业经营制度的关键在于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林国先 《发展研究》1999,(12):55-57
一、厦门特区农地制度变迁的总体走势:适度规模经营 1.适度规模经营是厦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厦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经营,开展厦台合作,建设都市型农业,坚持市场比取向。这五项内容都离不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农地规模化便没有厦门农业现代化。(1)由于厦门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还存在相当程度的粗放经营。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45%,机耕率仅为21. 7%,低于国内发达地区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厦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采用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现代化中要素制度的创新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中要素制度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求。农业现代化中要素制度创新的切入点应该是:土地资本化、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科技产业化。这三大要素制度的创新,将强力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缓解二元经济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4.
健全合理的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不断地对农地制度进行革新探索,寻找最合适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农地制度的现状,并着重对如何进行农地制度创新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依法鼓励农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处于探索阶段,农地产权残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约束.农地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赖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全.  相似文献   

6.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我国农地制度的产权模糊造成了“交易成本”过高,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资源的优化组合,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障碍之一。因此,农地制度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价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有生  马才学 《经济师》2004,(9):188-189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制约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 ,然后对我国已有的四种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及其绩效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了今后我国进一步深化农地制度创新应坚持的原则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村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当前,农村土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以权属管理和用途管制为核心的现代土地管理制度。具体而言,要加快确权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土地改革,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制度建设,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有效途径,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发展农地金融,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农地确权是适应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经营模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农地确权与现代农业的关系为切入点,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地确权历程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研究成果,对农地确权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激励效应、交易效应、要素效应、技术效应四个方面对农地确权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当前农地确权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彻底、确权进程存在单兵突进、农户确权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坚持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农户的政策认同、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17):117-118,122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可衍生出转让、转租、入股、抵押、收益等项权利。而作为具有使用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却只具有耕种权、部分的受益权以及极其少量的处分权,其权能是残缺的,导致了土地使用上的随意性以及土地流转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WTO机制下的海南农业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贻春  李颜 《经济师》2002,(5):115-116
海南是农业和农村人口比例很高的经济特区 ,农业现代化对海南现代化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海南农业现代化滞后的表现、原因和加入WTO给海南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机遇 ,指出由于农业现代化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要更好地利用机遇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抓好技术创新 ,还要进行包括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组织制度在内的制度创新和寻求WTO框架下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牛宝俊 《经济问题》1995,(10):55-57
论股份合作型农地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及其设想牛宝俊一、农地制度创新模式:股份合作型农地所有制农地制度创新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战略模式的探讨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1)是主张土地国有化,在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实行土地租...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与科技这"三大动力系统"实现的,而我国农业发展却在制度、市场与科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为此,必须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主产区农地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农地利用强度、农地利用制度、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等多角度来分析粮食主产区的农地利用状况,简述了我国现行粮食主产区的农地利用现状和粮食产量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农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如农地利用效率低、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制约、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地边缘化、农业用途的管制存在缺陷、农地利用的制度和法律还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法,如选择高效率的农地利用模式,改善城镇化建设导致的农地利用强度,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农产品价格杠杆作用,加强农地利用制度和法律建设,增强农业种植的科学技术以促进土地可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15.
代耕代营:农地经营制度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亮 《经济问题》1994,(12):12-15
代耕代营:农地经营制度创新探索周小亮一、问题的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生产队经营方式,给中国农村经济注入了空前未有的活力,使农村经济出现了超常规发展。但近几年来,农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居于全国前列。从理论与实践分析研究兵团农场基本经营制度无疑对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基于农工家庭层面进行分析,结构如下: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作一概略叙述;其次作者建立农工家庭承包土地决策模型及行为分析;再次分析兵团农场现行基本经营制度的利弊,探讨兵团农地制度的创新思路;最后是简要的结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统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目标在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梳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面临的地方性冲突为切入点,总结当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基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构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革方向。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联户经营为单位的内生制度安排,丰富和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地确权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度2007—2019年我国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研究发现: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提升,同时存在区位异质性、要素禀赋异质性和政府能力异质性。第一,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效应较为显著,中部略高于东部,西部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效应不显著。第二,在中要素禀赋和低要素禀赋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显著为正,高要素禀赋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不显著。第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边际效应随政府能力由强变弱依次递减。机制检验表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加速农地流转的中介效应显著提升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农地股份合作制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余年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技术水平和农村的社会状况。但家庭联产承包制采取按人均包、肥瘦远近搭配的办法,产生了农户经营的土地细碎化与农业生产现代化之间的矛盾。近几年来沿海一些地区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农地经营体制,形成农地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完善和发展,是在保留家庭联产承包制基本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书慧  周玲 《经济论坛》2004,(12):89-91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农产品市场持续疲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资下降,增长乏力。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市场的原因、科技的原因、环境条件的原因,笔者认为更有农地制度上的原因。如果能从农地制度上加以创新,培育出股份制、规模化、产业化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现代化农业经营和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