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有关财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坚决、有序、逐步、安全地退出已形成共识,其退出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企业的增量资本由非国有资本介入,变国有独资为多元结构,相应减少国有资本在总资本中的份额(间接退出);二是通过对原国有企业的存量资本进行置换(直接退出)。本文主要就后者所遇到的一些财务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本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在以往的国有资本流动中由于重组失败、资产评估失真、产权交易价格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国有资本在流动过程中风险过大,流失严重。因此如何保障国有资本流动的安全性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明晰影响国有资本流动的安全性因素,才能有的放矢的构建保障国有资本安全流动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有资本在流通业中存在各种不足,导致缺乏竞争力。国有资本退出流通业具有重要意义,既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又改善了融资环境。国有资本退出流通业,不是“一退了之”,必须选择合适的退出途径,同时建立完善的退出保障机制,使国有资本从流通业中“全身而退”。  相似文献   

4.
李齐 《农机市场》2006,(8):15-17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和结构、推动国有资本更多的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旨在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更好的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本以农机公司这一行业为例.调查研究了国有资本完全退出、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的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本不断从部分领域和行业中战略性退出,民间资金是填补跟进的一支重要资金来源,但社保体制落后、股票市场不完善以及缺乏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投资品种直接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只有解决好了上述问题,才能实现资金在所有者和企业之间的直接流动。  相似文献   

6.
无锡尚德的成功上市,造就了新一代中国首富,也扩宽了风险投资的关注领域。但绕道重组、引入外资、国有资本退出,尚德的成功模式很难复制。“我们不是想复制太阳能的经验,而是希望复制这种前瞻性。”德同资本合伙人邵俊说,这位尚德的投资者认为: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将会延伸,成为未来投资的巨大机会。  相似文献   

7.
张海凡 《商业研究》2001,(12):99-100
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是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商业虽关系到千家万户,国计民生,但就其行业性质行来说,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商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改革处于滞后状态。究其原因,产权模糊是导致国有商业体制不清、机制不灵、经营不力的根本原因。国有资本从中小商业企业退出,是深化国有商业体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减持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是国企战略性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决定,为国有资本在部分领域的退出打通了政策通道,体现在证券市场上就是国有股减持。今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而最近江苏索普、沧州化工、韶钢松山、华新水泥和甬成功在增发新股的同时分别宣布了国有股减持计划,成为增发公司首批实施国有股减持的行动,由此标志着国有股减持工作正式启动。本文结合国有股减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同界内人士商榷。  相似文献   

9.
<正> 一、国有资本监管目前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国有境外资本的监管问题我国目前没有一个专门的权威性管理机构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对国有境外资本进行统一管理。没有一个部门可以准确掌握境外国有资本的数量,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管理混乱的情形。有的境外企业不但没有财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问题,主要包括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体制是指企业的产权制度,现时正在逐步推进企业转制改革,让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退出。机制是指企业内部包括人财物等各项管理制度。在企业转制以后,如何搞活机制?这个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国有资本运营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运营无疑无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实现国有资本健康高效地运营是业界一直关注的课题.为此,文章针对当前国有资本运营中所存在的理念滞后、产权不明晰、运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使国有资本运营更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汶 《农机市场》2004,(3):10-11
2003年,我国的农机市场很不平静。盘点2003年农机行业,呈现出以下运营特征:一是行业改制、兼并、重组掀起新的高潮,国有资本加速退出,民营资本趁势而入,国外投资者纷纷“试水中国农机市场,行业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二是产品的结构和质量发生着重大调整和转变,用户对产品  相似文献   

13.
财经速递     
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酝酿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正在酝酿实施。最近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了财政部、国资委提出的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具体意见,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中央本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析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占全国国企利润七成以上的150多家中央企业将不再“利润独享”。据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介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以后,国家可以把不重要的企业股权卖出去,使重要的企业能够有资金进入,困难的企业则可以在改革成本的支持下退出,中央企业的资源配置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汪力成 《浙商》2013,(15):49-49
1、目前还没有到大肆低成本并购、扩张、抄底的时候。2、下一轮的机会在哪里?我认为是第二次大规模的“国退民进”。政府下决心限定国有资本在一定时间内退出部分竞争性领域,这对民营经济是很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是促进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的关键手段,是实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布局优化,在国家必须掌控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盘活国有资本存量。2019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和规模虽较大,但分布太宽,布局不合理,优势不突出,特别是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超过60%。为此,应加快国有资本控制行业的改革,市政公用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引入市场机制,增强企业活力;自然垄断行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按市场化原则,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和参股;国有大中型企业应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要安排好退出的次序,采取灵活多样的退出方式,以减少亏损企业并保持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的经济学文献仍然集中于国有企业缺乏微观效率这一研究共识.而在近期研究中,对国有企业微观效率的肯定论调开始明显增多,但现有的经验研究多以工业数据为分析样本.在纳入流通业样本并在工业、流通业中展开跨行业比较的视角下,本文对国有企业的微观效率展开了多角度的实证评判.通过综合分析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应用DEA Malmquist指数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测度,本文发现,国有企业在整体上并不具有效率劣势,其效率优势在流通业领域相比在工业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而批发业中国有资本的高占比与高效率并存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本文进而以案例分析法揭示了国有批发企业的重资产运营与其盈利追赶过程之间的正向关联.研究启示在于,国有资本的进退决策需要结合行业特征进行审慎权衡.在国有资本相对具有更高效率的批发流通领域,可以通过“增资扩容”来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不宜轻易做出国有资本应加快退出的论断,也不宜过度追求轻资产运营的财务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国有资本有效运营的内涵 国有资本有效运营的内涵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一)国有资本保值.提到国有资本保值,首先涉及的就是国有资本的保全问题.资本保值与资本保全是紧密联系但又有区别的.资本保值是以资本保全为基础,保值涵盖着保全.二者的区别是资本保值进一步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用公式表示为资本保值额=资本保全额+资本的时间价值.由于我国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上,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物价运动因素的影响,因此,从数量上说,国有资本保值额和国有资本保全额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19.
4月初,船舶与钢铁行业就钢价大幅上涨的问题进行了对话,试图在上游行业获利颇丰,下游行业难以承受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两个行业关注已久的合作设想因为钢价飞涨这一焦点再浮出水面,引起广泛关注。钢价飞涨:对话的“导火索”4月中旬,两个行业就产生的矛盾进行磋商这一颇有市场经济意味的做法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其实,从2002年8月份开始,造船业就已经感受到了钢材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本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凤林 《北方经贸》2012,(10):108-109
国有资本的有效管理是发挥国有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要保证。国有资本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加强国有资本的管理,对国有资本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应从提高认识、培养人才、增加投入、建立平台和体制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