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随之出现的随迁子女就学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近年来,我县坚持把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就学机制改革,切实提高了就学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经济》2021,(9):83-101
本文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千村调查"数据,分析了在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子女随迁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处理子女随迁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样本自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及子女个体特征后,子女随迁使得农村家庭对该子女的教育总支出增加了50.50%,教育负担率提高了5.82%。其中,校内教育支出负担率增加了1.54%、校外教育支出负担率增加1.20%,学校生活费负担率增加1.48%,择校或借读费负担率增加1.59%。在影响机制方面,城镇地区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以及异地就学政策的限制,造成了校内教育支出、择校或借读费支出的被动增加。同时,子女随迁一定程度提高了父母的教育期望,进而促进了对子女校外教育支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社会理性是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重要动力机制。本文利用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社会理性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异性朋友数对其配偶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配偶随迁对其子女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满足核心家庭成员生理或情感上"失依"的需求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二,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亲属规模对其配偶随迁和子女随迁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体现了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强化亲缘关系支持、构建城市社会网络支点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三,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对其配偶随迁、子女随迁、随迁子女数和在城市就学的随迁子女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配偶随迁对其在城市就学的随迁子女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了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用脚投票"寻求与城市居民同等身份待遇、摆脱城乡二元体制排斥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四,农民工对家庭团聚需求未满足状况的感知对其配偶随迁与子女随迁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体现了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缓解家庭伦理规范对其身份"合宜性"压力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家庭化迁移中的社会理性逻辑是迁移者"社会人"假定的有力证据,也预示着迁移行为范式由一元经济理性走向以社会理性为突出特征的多元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0—2013年CGSS调查数据从迁移结果角度对城市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总体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将其家庭化迁移模式分为配偶随迁、子女随迁、父母随迁、配偶子女随迁模式、配偶子女父母随迁模式、配偶父母随迁模式、父母子女随迁模式等七种家庭化迁移模式。研究发现,城市农民工家庭化迁移趋势进一步明朗,配偶子女随迁模式和配偶随迁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未婚城市农民工父母随迁模式的比例有所上升。城市农民工家庭化迁移模式存在着年龄和地区差异。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结果发现,流入地家庭规模越大、携父母随迁、携配偶随迁会提升城市农民工幸福感,而非家庭化迁移则对城市农民工的幸福程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农民工的这一家庭化迁移历程有利于其真正在城市稳定迁居,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在回顾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变化的基础上,以北京市X镇和广州市Y镇为例,剖析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指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民工问题的情况下,要注重过渡性政策的创新和研究,从政策制度、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辅助三个方面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以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6.
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限制已经成为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中最为严峻的现实困境。各地政府基于地方保护主义出台异地高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随迁子女提供了教育机会,但也通过设置严苛的准入条件和限制报考学校类型阻碍了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实现。异地高考政策作为缓解制度缺陷的有效工具,实现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对于发挥其替代性作用尤为重要。基于法治基础建立一套适用于全体国民的教育制度规范,是实现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2021,(9):135-144
基于家长同群效应视角,本文研究了随迁入学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家长具有提高子女学业成绩的强烈动机,在由家长构成的社会网络中,家长之间可能互为参照,因此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相互影响。子女随迁入学有助于重构农村家长的参照对象,从而影响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sobel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结构方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农村家庭相比,随迁家庭面临的教育竞争更加激烈,主要表现为所在班级的其他家庭期望子女接受的教育程度更高,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对随迁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最终有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研究表明,在随迁入学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总效应中,14%~32%经由家长的同群效应(即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渠道驱动。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近日,中央财政下拨45.68亿元,对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解决较好的省份给予适当奖励。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课题组2009年进行的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12个大、中、小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了农村到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特别是研究了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选择的个体、家庭和城市因素。本文发现,流动人口子女的性别和年龄、流动人口的工作类型、流动人口家庭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和城市公办学校的教育政策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的选择都有显著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并未观测到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均收入对其子女就学地选择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券"解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工子女就学遭遇政策空白近两年,我国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但是,随父母亲进城的近2000万农民工子女(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似乎成了被这些政策遗忘的角落。民工子女的就学一般来说有三种选择:进流入地城市公办学校;进专门招收打工子女的民工子弟学校;留守家乡。但无论哪种选择,都遭遇尴尬局面:公办学校就学难。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也开始关注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许多公办学校纷纷向民工子女开放,如浙江省绍兴县126所公办小学和29所初中均向外来民工开放;武汉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媒体上公布了313所公办中小学的…  相似文献   

11.
《农民科技培训》2004,(11):17-17
继免收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后.北京市将进一步解决流动儿童就学问题。下一阶段,北京将适当放宽打工者自办学校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新政日前出台,名为《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的文件明确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中央所定原则性方案将随迁子女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的具体方案制定权交给各省市区地方政府。新政赋予地方政府过多的自由裁量权可能让政策目标无法达成。《意见》和此前的期待存在较大差距。《意见》只对各地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的最后时限做了原则性规定,但是没有确立全国范围内落实"异地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农村年轻人逐渐向城市发展,大多数父母也跟随子女一起迁往城市生活。社区随迁老人需要适应新的环境,他们的体质健康将会受到很大挑战,针对提升社区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可行性路径的研究非常必要。论述了社区随迁老人的含义,分析了社区随迁老人体质健康的现状,提出了加强社区随迁老人健康教育、自身管控、家庭氛围、社会支持等方式,以提升社区随迁老人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对4000多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因素,发现打工地学校收费太高和没有时间照顾子女是农民工不愿带子女到城市就学的主要原因,而老家无人照顾小孩和希望自己抚育子女是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市就学的最主要原因。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工作稳定程度、从事的行业类型等因素对其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数说     
<正>农民工随迁子女总数五年来首降降幅8.3%近日,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自2009年以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在2013年首次出现下降,较2012年减少超过261万人,同比降幅达到7.1%。随迁子女下降幅度超过总数降幅,较2012年下降8.3%。休闲农业半年接待游客近5亿人次今年上半年我国休闲农业呈健康发展态势。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近5亿  相似文献   

16.
非农自雇佣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选择,其在改善家庭福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被给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鲜有研究就其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开展分析。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对子女综合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会显著提升子女的认知能力。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讨论发现,劳动力非农自雇佣对不同性别、认知能力处于不同分位点子女的认知能力均存在显著影响。本文也从多个维度探究该影响背后的机制发现,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意味着更可能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促进子女学习投入度以及随迁概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工随迁子女面临着学校教育的断链、家庭教育的乏力、社会教育的排斥以及自身心理的危机等现实困境,应当破除城乡"二元"意识,推进教育一体化,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加强对其心理的疏导,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共同推进他们的教育融入,努力让他们每个人都充分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享受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文明成果,农民工随迁子女才能走出现实困境,成就一个出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呈现出家庭化迁移的趋势,家庭代际关系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家庭成员特别是随迁父母的心理福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对现居深圳市的农村随迁父母的专项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团结理论,探讨了家庭代际关系对农村随迁父母心理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随迁父母与子女有较强的代际凝聚力,情感关系是影响农村随迁父母心理福利的重要因素,代际共识对农村随迁父母的心理福利具有积极作用,而代际联系对农村随迁父母的心理福利有负向影响,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则降低了农村随迁父母的心理福利。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月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答记者问,明确为确保到2020年使1亿左右已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中央财政将专门设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负责人还表示,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完善并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中央财政要大力支持城乡基本医疗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