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1月20日,是韩国金融史上的“黑色星期四”。当日,韩国人争先恐后涌入银行,挤提存款,抛售韩币,购买美元,抢购黄金,致使韩元对美元汇价暴跌至1139:1,股价急挫创新低488点,金价一天上涨10%,形成恐慌笼罩全国的金融大动荡和空前的经济大灾难。  相似文献   

2.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以韩宝,起亚为代表的一批韩国传统大财团纷纷倒闭,导致金融机构陷入严重的支付危机.当年11月11日,韩元兑美元的汇率首先跌破1000韩元大关,到12月底韩元贬值幅度达40%以上.到1998年1月30日,韩国倒闭的商业银行已达10家,金融、经济形势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3.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以韩宝,起亚为代表的一批韩国传统大财团纷纷倒闭,导致金融机构陷入严重的支付危机.当年11月11日,韩元兑美元的汇率首先跌破1000韩元大关,到12月底韩元贬值幅度达40%以上.到1998年1月30日,韩国倒闭的商业银行已达10家,金融、经济形势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4.
国际财经     
《经济导刊》2005,(4):9-9
东京三菱并联合金融组成全球最大银行日本第二大银行东京三菱金融集团最近宣布,以30510亿日元(290亿美元)并购日本第四大银行联合金融集团(UFJ),组成全球最大银行体系,总资产达18000亿美元,超过美国花旗集团及日本瑞穗金融集团。2004年,东京三菱金融集团注资了7000亿日元予联合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金融危机已持续数月,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0亿美元的贷款已经到位,但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仍在继续。随着东南亚各国主要货币的贬值,其股市也十分动荡,使得各国不得不紧急采取一揽子应急的放松银根措施。由泰国泰铢贬值肇始,整个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6.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经贸伙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不仅贸易发展迅速,而且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已达约128亿美元。基本特征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较晚,主要开始于1992年,不过,增长速度却十分迅猛。资料显示,1992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仅为1.19亿美元,然而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的1997年,韩国对华投资已达21.42亿美元,年均增长78%。虽然随后几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一度下降,但它在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却没明显减少(见表1)。从韩方有关统计看,1993—2000年,韩…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资本流动债券化的趋势1982年国际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银团贷款业务基本停滞不前,而国际债券业务则迅猛上升.1982年国际银行贷款金额达历史上最高水平(约1040亿美元),比债券市场交易金额(500亿美元)高一倍多.到1984年国际金融市场筹借的新资金总额中,银团贷款所占比重下降至22%,到1985年上半年仅为11%,总额约125亿美元.1985年国际债券发行总额为1650亿美元,比1984年创纪录的1080亿美元增加50%,已连续第三年超过银行放款总额.1985年国际银行贷款为530亿美元,反占国际债券发行总额的30%.发行债券筹资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务的经营重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7月泰铢贬值以来,东亚金融危机由南到北沉重打击了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至今还是余波未尽,令人担忧。大量事实表明,东亚金融危机形成和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体系的混乱无序。日本和韩国的金融危机就是典型例证。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其境内银行能否稳健运行,不仅对江苏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东亚金融危机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东亚金融危机的警示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十分相近,其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金融抑制。金融抑制是指金融要素不够活…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巴西的金融动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今年1月11日开始,巴西圣保罗股市和里约热内卢股市急剧和大幅度下跌;12日,一天之内外汇市场资金流出便达10亿美元,股市下跌76%;13日,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8%,央行行长宣布辞职。1...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广东经济》2004,(8):44-45
近年来,日、韩对华投资规模急剧扩张,已成为我国招商引资的快速增长源。截至2003年底,中国实际利用韩资累计已超过200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5%,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日本对中国投资2001年起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今后将以每年2400—3000亿日元水平保持增长。截至2003年底,中国实际利用日资累计达413.94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2%,日本是中国的第3大外资来源地。2003年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中,日韩分居第3、第4位。截至2003年底,日、韩在广东实际投资累计为47亿美元和7.98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2009,(7):12-12
美国财政部6月9日批准十家大银行偿还总额680亿美元的政府援助资金,此举将削弱政府官员干预这些银行从贷款活动,雇佣策略到薪酬政策等各种事务的权力。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在华盛顿发表声明称:“银行偿还这些贷款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金融系统正在得到修复,但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近,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市场出现了剧烈动荡。尽管有关国家的中央银行采取了种种措施,打击货币投机商,维护本国货币地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泰国和菲律宾货币已被迫大幅度贬值,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货币也正面临巨大压力。 多年来,东南亚地区经济迅速增长,外汇市场比较稳定。为何一些国家的外汇市场近期突然发生剧烈动荡? 分析家普遍认为,泰国经济危机和泰铢汇率实行浮动是导致近期东南亚外汇市场动荡的直接原因。从1992年开始,泰国货币政策失当,当局对外国资本敞开大门,向外国和本国银行提供大量低息美元贷款。结果许多银行把近30%的贷款投放到当地房地产业,促使地产  相似文献   

13.
陈征 《当代经济》2009,(22):10-11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显著特征是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在金融交易、衍生品交易、贸易计价、官方储备和作为锚货币方面,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欧盟、东亚等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美国"双赤字"的巨额累积、美元的长期贬值,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安排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美元本位下美元汇率的变动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针对美元贬值不可避免的事实,指出了美元贬值将导致全球金融动荡,提出了东亚经济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杜德清 《经济师》1997,(11):31-31,13
泰国金融动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杜德清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突然宣布泰铢改为浮动汇率制,使泰铢大幅贬值。泰国人为了保值,大肆向一些银行挤兑现款,购买黄金和兑换美元,使泰国当地的黄金价格一周暴涨了7.2%,泰铢兑换美元创造了10年来的最低谷。泰国发...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日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倡议日、中、韩及东盟国家组建一个总额达1000亿美元的地区基金组织,援助遭受危机的国家。但由于遭到美国的反对,东亚国家也对日本的实际动机表示际疑,该提案最终未获得通过。但从积极方面来看,它打开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运用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探析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兼论我国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周纪信1997年7月暴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10月中旬台湾宣布新台币贬值,香港金融市场受到冲击,韩国股市指数跌至600点以下的心里防线,韩元对美元急剧贬值,波及日本、欧美。这样,...  相似文献   

17.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以韩宝,起亚为代表的一批韩国传统大财团纷纷倒闭,导致金融机构陷入严重的支付危机。当年11月11日,韩元兑美元的汇率首先跌破1000韩元大关,到12月底韩元贬值幅度达40%以上。到1998年1月30日,韩国倒闭的商业银行已达10家,金融、经济形势极为严峻。1998年一季度,韩国每天有近150家公司倒闭,有一万名工人失业(KMFE,1999)。但仅仅一年之后,从1999年到2000年,韩国经济形势迅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导刊》2016,(Z1):14
据韩媒报道,韩国行政自治部日前发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500多家韩国信息技术企业的电子政务系统出口总额达5.3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从出口领域来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及数字调查等安全领域的出口额最多,为1.2928亿美元,其后依次为电力系统、交通系统。与出口总额增长相反,出口增幅从2011年的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国际 International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本币债券市场正在恢复亚洲开发银行11月22日公布的亚洲债券监测报告显示,东亚本币债券市场增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3倍。报告说, 从1997年至2003年,东亚本币债券市场总额从3560亿美元增至 1.2万亿美元,其中政府发行的债券是债券增长额的主要部分。有数据表明,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对外债的依赖程度已大大降低,而本币债券市场已成为国内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仲志远 《资本市场》2006,(12):76-79
<正>2006年年末.预计将会有突破以往纪录的17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放到中国内地.清科集团总裁倪正东11月23日这样向记者表示。据其所属创业投资研究中心面世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9月,中国内地的风险投资总额已达12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