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年前的5月,《中关村》杂志呱呱落地。当年,我在创刊词中写道:《中关村》与中关村同名,《中关村》是中关村的窗口。《中关村》笃志要与广大读者一起,共同营造"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崇尚创新"和"科教兴国"的文化氛围,努力倡导新时代的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追求创新,追随卓越,追寻人本,全方位关注中国及世界知识经济前沿最新发展,探索和实践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文明精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4,(7):18-18
日前,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揭牌,迎来一片喝彩声,网友广为“点赞”。忆往昔,2007年元月初,《中关村》杂志曾在海淀图书城举办《中关村创新谱》发行盛会,曩日全国闻名的“图书”一条街,变身为创业服务机构集聚的“创业”一条街,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国那句极具哲理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5,(5):125-125
要搞好“多种经营”知识产权论坛好看了今年3月份的《中关村》,觉得内容信息量大,品位较高。尤其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一些文章和讨论(编者注:详见本刊3月号《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我认为,《中关村》杂志在现有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诸栏目外,再增设一个“成功”栏目,更有利于  相似文献   

4.
“七一”前夕,党中央吹响新时期的前进号角: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20多年来,“中关村人”践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批示,把建设“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的蓝图落到实处。中关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9):123-123
打破科技报道传统界限“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成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广告名牌,树起“新科技”的大旗。《中关村》要领导的无疑是科技创新的队伍,着眼点在“新”,也就有了一个无止境的开创环境。但是翻开一本本精美的杂志,我们看到了工厂,看到了中关村,看到了科技人物,看到了创业史,就是没有看到真正属于新科技的东西。名叫《中关村》的杂志,已经被冠上一个标志,这个专有名词“中关村”把杂志就定义在中关村周边辐射的范围内,读者更加留意与之相关的报道,久而久之也就把《中关村》杂志想成了中关村这个地方的专有,就如北京…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3):121-121
成为中关村的风向标中关村,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人才济济《。中关村》,一本书传奇人物的自传体。如何在一个财智时代更好的突出《中关村》,结合《中关村》杂志现行风格及对市场的预测,应更加突出“村里人”的独树一帜的风格或创业的艰难与成功的喜悦,如百度的李彦和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2005年CCTV经济人物),可能影响力度不小。贵刊已走在了前列,如何更好的坚持是一个较难的过程。经济与科技是相对衬的,而金融环境又是科技发展的助力器,更应该利用金融与科技结合,形如“火箭+推进剂”一日万里,应加些金融作为杠杆对产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的…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9,(10):48-53
《中关村》办“艺术中关村”,好!于友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国家新闻出版署原署长、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我与《中关村》杂志结缘有六个年头了。令我高兴的是创刊之初拟定的办刊宗旨“新经济、新技术、新文化”,至今仍然富有新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些年来,因为工作之需,  相似文献   

8.
创新与发展     
斗转星移。转瞬间,迎来了《中关村》杂志创刊5周年。正像当年笔者在创刊词中所说,《中关村》与中关村同名,《中关村》是中关村的窗口。中关村人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更新观念,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6,(12):91-91
新时期,什么人才能被称为英雄?捷克作家伏契克在《论英雄与英雄主义》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英雄的价值,不是收获,而是付出;不是个人得到了什么,而是向社会奉献了什么!英雄不是自始至终都有巨大的贡献,英雄必须要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起到关键和推动作用。《中关村创新谱》是一部收录了中关村51位顶级创新人物创业史的经典著作。书中讲述了这51位创新人物,在中关村这块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培育中国知识经济的沃土上,创业的艰辛、失败的苦涩和成功的宝…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的春天,《中关村》杂志创刊伊始,便将“追求创新,追求卓越,追求人本”和“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确定为办刊宗旨。《中关村》杂志之所以突出“创新”二字,是因为其诞生地──中关村,早已将“追求创新,鼓励创业”作为自己的文化精神。中关村这块中国知识经济的制高地和中国自主创新的策源地,正是呐喊着创新的口号,高举着创新的旗帜,从中国大地上幡然而起,并为此拼搏冲杀了20多年。于是,拼出了以陈春先为首的中国第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拼出了联想汉卡、四通打字机、同方威视、汉王笔、用友软件、小灵通、金山词霸、商务通、文曲星、…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4,(5):119-119
我看《中关村》《中关村》,顾名思义,是一部用来记载中关村科技园区这个“王国”的“国书”,既是“国书”,大气和深刻这两个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时间角度来考量的标准,就可当作它的标签。因而,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中关村》都应该是敢于大取大舍的,是具有创新和引领性的,这是它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7,(1):121-121
中关村需要《中关村》我是在市里的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中关村》杂志的,在那么多的杂志中看到“中关村”三个字感到无比兴奋。杂志大开本、大气魄,内容可读性强,尤其封面设计非常好,给人一种过目不忘的感觉。在我看来,中关村确实需要这样一本关注“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的新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14,(12):19-19
2014年11月18日,中国十所顶级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长沙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中关村》杂志被评选为“中国品牌媒体百强期刊品牌影响力10强(财经类)”,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被评选为“中国品牌媒体贡献人物”。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5,(4):122-123
2005年3月18号,是《中关村》杂志两岁的生日。两年来,《中关村》杂志因其独特的定位、权威的分析、丰富的信息量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井形成了特定的读者群。热心的读者们伴随着《中关村》的成长,给予了它无限关爱。每个月我们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有的毫不吝啬地给予《中关村》无限的赞美,有的真诚地为《中关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中关村》在关爱中一路走来,并汲取着读者的力量不断成长……感谢你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关村》,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中关村》,与我们进行交流。在这里,我们将部分读者的来信刊登出来,谨对关注着《中关村》的读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04,(4):67-67
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新世纪创新的典范,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关村已经成为世界东方的新亮点。在中关村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是伟大的“中关村建设者”。他们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是中关村不朽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财富。在北京市、海淀区等有关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中关村》杂志与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北京电视台、新浪网、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共同主办了“中关村百名建设者”编选活动。本刊将负责该活动平面媒体和电视片文字等推荐宣传工作。“中关村百名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11):123-123
希望《中关村》越办越好;《中关村》——中国硅谷的文化坐标;稳中求新树品牌;希望《中关村》能更多关注“村”中的小职员。  相似文献   

17.
日前,从中关村管委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关村6000多家企业肩负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正在发挥龙头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源头密集的优势。张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之魂,构思一座创新创业的“梦之都”。中关村的创新业态呈现诸多亮点,给力京津冀“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打造“梦之都”添翼。  相似文献   

18.
纪世瀛 《中关村》2008,(5):18-21
两年前,在《中关村创新谱》新书发布会上,以“中关村村民”自喻的纪世瀛先生,在发言中第一次喊出“中关村万岁”的口号,博得热烈的掌声。时至今日,音犹在耳,令人难忘。“中关村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说能永续长存?……现在,纪先生又有了新的更深刻的感悟和论证。在“中关村人”全面总结中关村20年的发展经验之际,兹刊发纪先生的《中关村精神万岁》一文,以飨读者,更盼赐稿。  相似文献   

19.
踏着明媚的春天,我们走来了。沐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走来了。我们——《中关村》杂志,在天上地上阳光雨露的滋润中,终于破土抽芽展瓣问世了!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这些中外人士的一致说法把中关村的地位、作用、前景推到了时代的巅峰。去年,美国《新闻周刊》将中关村列为世界八大新兴“文化圣地”之一。“中关村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区。这里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  相似文献   

20.
赵凤桐 《中关村》2010,(6):83-83
三年前,《中关村创新谱》问世,曾引起热烈反响。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把中关村称之为“中国未来的动力引擎”,这部书稿之所以受到关注和好评,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英雄”。书中记录了中国创新创业的先锋,从陈春先、王选、柳传志到王文京、杨元庆、邓中翰、李彦宏、张朝阳……51位“知识英雄”,尽管他们创业的道路崎岖不同,但都来自于中关村。都是秉承“创新”理念,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书写了中关村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在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