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认识往往偏重于对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的合理运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关注不够,特别是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状况关注不多。近1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提到了重要日程。从1998年起,国家财政监管机构、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等部门,从不同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监管,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王大磊 《产权导刊》2011,(10):40-41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尤为突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  相似文献   

3.
袁蔓璇 《发展》2010,(10):66-67
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认识,往往偏重于对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的合理运作,而由于种种原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关注不够,特别是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状况关注不多。近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顾月琴 《中国经贸》2011,(8):137-138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大,如何管理使用好这部分国有资产,使之保值增值,提高运行绩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从建立机制制度、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以期探求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傅延怿 《天津经济》2006,(10):66-67
2006年6月6日,财政部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办法》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对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是其正常履行政府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正确推进行政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完善和实施公共财政政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于2006年先后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办法的公布对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张敏 《山东经济》2002,(5):68-68,7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功能不断加强,从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数量不断膨胀,结构不断变化,然而对其管理则相对滞后,造成许多漏洞和弊端,致使这部分国有资产也存在流失和鼾不当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健全与现代化国家治理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使用,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文章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阐述,分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常义 《产权导刊》2005,(6):19-19,21
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的资产是地方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河北省保定市2003年底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总额达99.3亿元。保定市依照国家及河北省的有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优势,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一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有所不同。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巨额国有资产却疏于监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漏洞百出、流失严重。本文将着重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庄晓红 《魅力中国》2010,(25):73-74
随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日趋健全,但多方面问题依旧普遍存在,作为一名行政事业会计,看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感到心急,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写了本篇论文,目的是通过这篇论文呼吁社会上那些资深的财务专家和高层管理者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主要价值体现,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但综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如管理不够规范、账外数量大、账实不符、随意处置等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公务活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基础,通过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允分履行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宇 《产权导刊》2006,(7):48-48
财政部6月6日发布消息: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近日签署财政部令,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敏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调查统计,截止1994年底,全国有行政事业单位共约82.5万户,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总额共约1.12万亿元,占国有资产总量(不含资源性资产)的25.5%。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国家...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勇 《中国经贸》2010,(22):149-14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公共财政制度的健全,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国有资产的收益管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天津经济》2010,(12):79-79
为规范和加强滨海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和集约化建设.建立配置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到位的国有资产有效运行机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2010年11月,滨海新区政府出台了《滨海新区区本级政府“公物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政府“公物仓”资产管理制度,成功实现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可调配资产管理的“四统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众多问题,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广西的实际,通过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组织框架体系、监管法律体系、监控考核体系、基础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来完善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20.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来源于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形成和上级无偿调入的各种资产,以及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国家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按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按其运用动态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两大类;按其运用方向分为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