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表封建地主利益的保守派的小农生产力思想,与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改良派的大机器生产力思想,构成了近代中国两大生产力思想冲突的基本格局。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的生产力思想,虽然不免夹杂着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腐朽性,但基本上还是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庸俗的生产三要素论。由于这种理论并不符合中国社会变革的理论需要,从而最终难免被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入所淘汰。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公民自治思想的提出,主要反映了中国救亡图强的社会历史需要.在发表《公民自治》后的几年时间内,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浮现,中国民族首先在思想界和舆论界发起了以地方自治为救亡国家的政治浪潮,为清末地方政治改革和宪政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王韬研究概述土韬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著名的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了由华人独立经营的每一家大型日报——《循环日报》,为此,又赢得了“中国新闻记者之父”①的称号。王韬研究发端于半个世纪前,最早是将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一般认为康有为政治上是改良派,哲学上是庸俗进化论者,其实不然。作为戊戍变法运动首领的康有为,曾经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者。他主张“尽涤旧制,尽除旧俗,不留毫厘”,认为当今的变法革新“不变固害,小变乃害,非大变、全变、骤变,不能立国”,反对“粉饰补漏”、“枝枝节节”的改良。康有为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哲学依据是变革发展观,而不是庸俗进化论。  相似文献   

5.
在戊戌变法时期,为了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康有为意识到人才的重要,逐渐形成了近代人才思想。现就康有为人才思想的产生、内容与意义三个问题,谈点我们的体会。(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在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为社会提出新的任务以后才会产生。”①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任务是改革内政,发  相似文献   

6.
略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彦莉 《现代财经》2005,25(2):78-80,F003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家,“商战论”是他的经济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冲击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的观念,反映了新兴的工商业者的利益,也体现了他超越前人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名著《原富》,并附加了约三百条按语,第一次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与中国的“便民”、“利商”等进步经济思想会通融合,形成了他的近代化经济思想。 一 严复批判了封建社会“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农工商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写于1876—1878年间。当时,由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工人政党实现统一,对统治阶级形成了严重威胁。德国资产阶级一方面积极支持俾斯麦政府用暴力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又大肆宣扬各种浅薄庸俗的折衷主义,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这时,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接近社会主义,而又调和阶级矛盾,反对革命斗争。杜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以社会主义改革家的面貌出现,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散布庸俗经济学观点。杜林思想的泛滥直接危害  相似文献   

9.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卡尔·马克思在他房间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到现在,这位世界无产阶级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逝世整整一百年了。马克思的一生处于资本主义上升和无产阶级准备革命的时期。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侯。就抱定“致力于为全人类服务”的宗旨。他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起,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从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  相似文献   

10.
四凯恩斯对垄断资本的歌颂上面第二、三两节批判地分析了凯恩斯对待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所抱的态度,从这个分析中可以看出,凯恩斯是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说明:凯恩斯不仅是一般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而且是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列宁指出:“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底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底实质。”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三十年之中,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渐让位于垄断资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来,马寅初曾经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谈话,其中主要的部分已经收集在他的“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书中。这本书概括了他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理论、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对此,我国学术界曾进行过批制。最近马寅初又发表了“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的文章,接着又提出“重申我的请求”。这些都表明了,马寅初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并未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胜利的事实面前和在学术界的严肃批判中有所改造,反而变本加厉,更进一步宣扬他的反动“理论”,攻击马克思主义,曲解党的方针政策,污蔑社会主义制度。这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愈加深入,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革命也愈加疯狂反抗。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立孔教为国教的主张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其立孔教思想的核心要素,他对孔子太平大同之义的阐释是托孔立教的关键基础.二是,立孔教为国教包含了设立教权的政治建制主张,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戊戌变法时期,这两个方面都遭遇了广泛的反对.康有为流亡之后在前一问题上有所调整,重新阐释了“三世说”,但在后一问题上一直没有大的调整.一般的讨论主要注意前一问题,这一定程度为康有为的议题设置所引导.国教创制意味着系统性政治组织和新的政治中心的形成,康有为论述立孔教为国教时,一直避免突出政教斗争问题,可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另一方面,康有为对于孔子大同之义的阐释包含了与帝制之间的决裂可能.他内化了这一冲突,将之转化为大同之义与小康之义的并行不悖和内在分裂.  相似文献   

13.
郑观应学习西方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郑观应(1841—1920年),字正翔,号陶斋,又自称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山人,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人。他是戊戍变法前宣扬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是一个爱国的民族工商业家。他生活在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的年代。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他深感愤慨和忧虑,为了寻找救国救民之方,他“学西文,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年以来,学术界对王夫之的经济思想,特别是对其经济思想是否具有近代特点的问题,在评价上分歧较大。如有的同志将王夫之与欧洲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魁奈相比拟,认为在他的经济思想中具有“国民之富的观点”,并且“发出一些‘大贾富民’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憧憬”。与此相反,有的同志则认为王夫之对于工商业的态度,“尚跳不出‘重农抑商’的范围”;有的同志还指出其著作中充满着抑商的言论,而他的“重农抑商的主张,正说明他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与此相联的,对如何评价王夫之有关土地问题上的见解,在学术界也存在较大歧异。笔者不揣谫陋,试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就教于专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 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杰出战士。他1905年二十岁时加入同盟会,1920年秋被反动军阀杀害,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洒尽了热血。他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组织武装起义,无役不与。在艰苦繁忙的革命工作中,他还写下近百万字的论著,不仅有力地抨击了立宪派的谬论,而且“以主张为答辩”,从正面阐述和发挥了革命民主派的见解。特别是对于经济问题,朱执信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中国革命民主派中,除孙中山和章太炎以外,他是在经济问题上最有创见的理论家,代表了二十世纪初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理论成就。本文试就朱执信的财政金融思想作一粗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他的思想遗产中最具特色的部份,其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纲领。孙中山主观地认为自己的民生主义学说是要“预防”资本主义,是要搞社会主义。而实质上他主张的却是废除封建主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与中小的民族资本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虽然最终破灭了,但它的出现,毕竟代表着我国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历史阶段。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学说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较早呼吁保护文物的先觉者之一。1898年,因变法失败而逃亡海外的康有为,开始了他“行遍地球看古物”的历程。在漫游世界的过程中,他对“文物”的价值、意义等产生了新的认  相似文献   

18.
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经济基本问题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社会延续达一个世纪之久(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从那时起,中国革命已经不间断地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这一转变,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所达到的各种结果,首先是工人阶级取得了国家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康有为小康思想的历史渊源;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小康思想的进步意义;20世纪初康有为小康思想的内容和历史作用的转变.对康有为小康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以科学的评价.本文对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小康思想遗产,提高建设小康社会自觉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澳门经济及其与珠海的衔接李沛然,刘会远,田梅(深圳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518026)四个多世纪以来,澳门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通商门户,是近代西方人文思想与科与技术的窗口。利马窦、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杰出人物,莫司在这里留下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