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南方特大雪灾的成因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雅萍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2):72-73
分析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特大雪灾的影响及形成原因,在宏观方面,主要是拉尼娜现象;在具体成因方面是天气、地理、人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减少雪灾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抗击冰冻灾害的战斗中,驻桂空军部队、广西公安边防部队、武警广西总队积极支援抗灾救灾工作,为赢得我区抗灾救灾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国南方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电力、交通、通信、房屋、农田等受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灾情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指导抗灾救灾。光学和热红外遥感受云和大气的影响比较大,此次实时监测主要利用微波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受灾范围面积广、强度大,被动微波数据AMSR-E是很好的选择。该文主要介绍对在雪灾发生期间利用AMSR-E数据监测雪灾面积变化和厚度(强度)分布,应用分析表明被动微波数据能够很好地用来监测雪覆盖面积变化和强度分布,但在沿海(湖泊)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南方地区的高温和干旱预警仍未解除,粮食生产持续遭受"烤验"。笔者近日在湖南等地采访了解到,目前,以中、晚稻为主的秋粮受灾面积大、损失重,局部地区出现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如果后期旱情持续,可能会影响到稻谷主产县市。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天气情况对粮食生产不利,出现南方干旱和北方暴雨等极端天气,不同地区的不同灾情叠加,市场对于今年的供应有一定担忧,天气灾害可能成为市场的炒作题材。但由于全球供求关系良好,中国库存水平高,即使部分地区、个别品种出现价格上涨,也不会演变为全面性的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