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观众成为电视台与广告商讨价还价的筹码,媒体的公信力将丧失殆尽。只有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才能肃清收视率造假乱象。"收视率"造假乱象背后,各种利益博弈,积重难返及错综复杂。如果遵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解决问题的思维,难以快速见效。不如进行"顶层设计",改进游戏规则,提倡用"收视质"代替"收视率",既快刀斩乱麻,又响应传播技术革新和观众特质变化的需要。但当前"收视率"地  相似文献   

2.
电视的二次售卖经济属性决定了观众收视研究的重要性,收视率成为电视传媒经济的"通用货币"。在收视率研究中,基于多频道竞争的观众忠实研究更为重要,因为这与收视份额格局变化密切相关。电视广告运营基于收视份额格局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关系,同时媒体资源和品牌也参  相似文献   

3.
媒体受众调查已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行业。收视率、收听率、阅读率等一系列指标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已成为评价媒体受众数量、结构及受众注意力价值和消费力价值的重要标准,业内形象地把它们称为媒介行业的“通用货币”。  相似文献   

4.
刘会召  田涛 《广告大观》2008,(11):84-84
对刚刚过去的2008北京奥运会进行一个盘点,根据CSM的收视调查,赛事期间最高收视率达到60%,达到人群超过11亿;根据CTR的奥运媒体接触行为调查,全国93%的民众通过各种媒体形式收看或收听了这一全球盛世。而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奥运信息的民众高达97%,电视媒体再一次证实了在体育传播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无愧于企业体育营销中最重要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5.
观众是电视台的“上帝”,是电视产品的消费者,而收视率则是观众对电视节目发表意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收视率对于走向产业化,走向市场的电视媒介来说,它是一个难得的市场反馈信号。现在,收视率已迅速成为电视媒体和广告客商衡量频道时段价值,决定广告投放,调整节目设置的重要依据,并已成为了听取观众需求的重要渠道和电视节目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张山竞 《中国广告》2012,(9):111-112
对广告主而言,更多维的衡量标准才是解脱乱象的出路。收视率曾经在电视媒体的市场化过程中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为广告主提供了媒体价值衡量的客观依据,也为电视媒体了解受众的内容需求提供了衡量标尺。因为收视率,受众真正成为了"上帝",因为他们可以用指尖的遥控器来投票。因为收视率,省级卫视才有胆量叫板央视,因为收视率面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有"内容为王",只有观众喜欢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7.
覆盖率代表着电视媒体大众传播的可能性.是媒体接触的极限;而收视率则代表着电视媒体大众传播的现实性,是媒体接触的数值。所以,传媒人、广告人对于有关电视媒体覆盖的调查数据都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媒体市场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如何实现在谋求自身发展及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兼顾媒体传播的公共传播力提升和社会效益强化,是各级电视台面临的重耍问题。在“唯收视率”思路逐渐受到挑战,尤其是传统的收视率调查方法在数字电视时代的种种调查弊端和监测盲区逐渐凸显的过程中,创新型的频道及节目收视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变的愈加迫切。  相似文献   

9.
蒋怡 《市场周刊》2020,(16):0036-0036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也有众多的媒体形式出现,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已经到了媒体融合阶段。在新媒体出现下,严重了打击了传统电视媒体,所以说在后期编辑和创作电视节目时,要不断创新,促使电视节目更好地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文章主要分析了融媒体对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和制作的影响,阐述了几点有效的创新策略,提高收视率,深受观众的喜欢,观众充分利用手机在闲余时间就能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电视媒体都或多或少出现了节目资源和广告资源日益紧缺的现象。一方面,广告经营部门越来越意识到广告时段资源的短缺,很多客户投放的广告面临着无段位可播的危险。另一方面,频道播出部门却认为节目资源越来越多的被广告时间所占用,广告的干扰度已经日益影响到了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告》2010,(10):138-138
由于现在国际通行的收视率调查,无论是日记卡方法,还是测量仪方法,它调查的范围都是家庭户,研究户内的收视行为,未涉及家庭户以外观众的收视情况调查,因此户外公共场所、办公室、高校等收视并未被调查。  相似文献   

12.
粉丝新变     
《成功营销》2009,(8):40-41
明星通过媒体曝光获得观众,过去因为媒体的资源总量比较少,所以明星成为社会中比较稀缺的资源,只有他们才能够获得粉丝,今天发生了两个重要的改变。第一,媒体渠道增加了,现在人们只要能够塑造自己的独特点、独特形象和独特资源,都有可能在媒体上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收视率调查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当时电视传播的特点,能够相对有效地测量观众的收视行为,而被国外电视传播界所接纳并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8月9日,国内权威收视率调查机构CSM媒介研究发布昨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国内收视数据,揭示开幕式四个多小时内,全国共有8.42亿观众通过电视实时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创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收视率数据在我国电视行业中扮演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2009年年初,曾在中国收视率市场上运作了十余年的AGB Nielsen退出中国市场,其直接后果是让在中国市场上本已占有了80%以上份额的CSM媒介研究某种意义上垄断了中国的收视率调查市场。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以及国际广告公司WPP对CSM的控股,引发了人们对数据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关注。本文通过回溯历史.归纳全球收视率调查的商业模式,认为要推动中国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健康发展,关键问题不在于关注垄断或者外资参股的问题,而在于对收视率调查业务的规范和监督问题.一个由行业各万共同参与和运作的收视平调查监督机制,正是未来中国收视半调查行业健康发展的必须。  相似文献   

16.
郑维东 《广告大观》2014,(7):130-130
国人总愿求大求全,大数据、全媒体也开始席卷收视率业界。所谓“大数据将终结现有收视率调查”、“全媒体收视率呼之欲出”,如此等等标题党占据互联网屏幕。原已专文谈过大数据与收视率的问题,这次再说说并不存在的所谓“全媒体收视率”。  相似文献   

17.
陈接峰 《中国广告》2009,(1):137-138
电视媒体营销的核心资源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成为电视媒体业界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大家都认可媒体的两次销售模式,一次销售是把节目卖给观众,二次销售是把聚集在节目上的观众卖给广告商。个别业界人士还提出三次销售的概念,在前两次销售的基础上延伸销售,把聚集在节目上的观众和广告商作为资源,向网络平台和上下游产业链扩展,形成新的销售机会。  相似文献   

18.
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来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它是评价电视节目和投放广告的重要指标.但是,当下有一部分电视台由于过分注重收视率,忽视满意度,导致一批单纯追求高收视率、格调不高的节目充斥荧屏."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媒体从业人员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新认识.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重点探讨我国实践"绿色收视率"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互动对话三     
主持人:今天的话题是媒体的责任感与广告经营以及未来中国广告大趋势之间的关系。现在重提媒体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绿色收视率,以及央视拿出大量的资源体现媒体的公信力和责任心,这对收视率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安徽电视台是唯一一个连续多年聘请国际著名调查公司做《观众满意度调查》、《广告客户需求调查》和《广告客户满意度调查》等系列调查的电视媒体,这项工作可以说已经成为安徽台进行观众营销和客户营销的出发点和核心目标,是安徽台广告中心一切工作的指南针。而近期安徽台广告中心在内部推行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则让这种调查的惯性力量延伸到了内部管理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