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竞争优势:中小企业活力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在物流配送、生产组织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网络化经营使其取得了独特的网络竞争优势,增强了企业活力,剖析了日本的“中心卫星型网络”、欧洲的“柔性制造型网络”和美国的“混合型网络”等3种中小企业经营网络典型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运作模式。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国外中小企业网络化经营的实践,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经营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组织网络的产生和企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鹏 《生产力研究》2005,55(12):219-221
随着知识和网络经济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外包、战略联盟以及企业集群等形式,组建企业网络。网络中的企业更专注于其核心能力,通过网络的整合,协同作战,分担风险,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本文从企业网络的产生形成机理,探讨在网络化过程中,如何协调企业能力与企业网络的关系,以及网络和企业能力的互动提升,及在网络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企业实行网络化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建构动态、灵活、密切协作的网络组织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文章将企业网络建构的过程归纳为八项活动,并以丰田供应商网络建构的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复杂技术如同一个多元技术网络系统,其网络化布局存在潜在的横向风险、纵向风险及结构风险。对应三维度风险分析,从网络合作规则设计、技术网络治理与技术网络资金支撑体系构建以及产权制度创新3个方面,提出了应对复杂技术网络化布局风险的规避策略与制度设计,对了解我国复杂技术创新网络以及加强网络风险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核心企业在供应商网络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核心企业个体能动性视角建立企业供应商网络化行为构念,并利用深度访谈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捕捉企业管理实践中显现的供应商网络化行为,探索企业供应商网络化行为概念和结构维度。研究发现,企业供应商网络化行为涵盖供应商网络开发、供应商网络调适和供应商网络整合3个维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企业供应商网络化行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IT)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对企业信息化概念的理解 1.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企业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内外网络的互联;高度融合先进管理思想,充分利用IT技术的软件系统;企业的各种生产活动经营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全体员工信息意识强,信息技能水平高。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营销流程再造模式及其变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的应用已大为普及的今天,企业运营所处的社会和技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始由传统方式转向网络空间,企业经营的环境也显现出网络化特征。就企业营销活动而言,其在网络环境下较之于传统环境下,独特之处在于利用网络技术,面向特殊的网上市场环境,使得企业营销业务面临的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都逐步网络化。  相似文献   

8.
姬宇 《经济师》2003,(4):19-20
首先 ,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和知识经营的特征 ,提出了网络化经营、信息化经营和全球化经营是构成知识经营基本框架的观点 ;其次 ,在分析知识经营观念的基础上 ,对企业网络化经营、信息化经营和全球化经营的意义和实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企业赢利困境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使经济在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风险的同时,又出现网络信息经济的外部性和垄断性。但经济研究表明,无论是电子商务企业(EC),互联网内容提供企业(ICP),还是互联网接服务企业(ISP),因其特有的技术经济特征与运地特点,都将难以实现赢利。本正是解释和分析了目前全球互联网企业陷入难以赢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现代模式下工商管理学科的教育内容和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环境跟我国工商管理学科教育创立时的环境相比已发生深刻变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国际化、规模化、资本化、股份制等等,面对企业新的经营环境和新的职能建立,工商管理学科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管理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通过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完善风险学习机制、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机制等几个方面完善风险的基础管理。以基础管理为平台,中小企业应当建立起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的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群组决策系统的QFD项目风险管理框架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领域。本文将质量功能展开方法(QFD)与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QFD的项目风险管理框架。为评估项目风险管理框架的鲁棒性和有效性,在群组决策系统软件平台上对该框架开展评估实验,并在实验之后开展相关的问卷调查。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风险管理框架的鲁棒性和有效性,并且统计数据也显示,所有参与者都能在个人学识与经历、主观感受和经验评价等方面积极地评估该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对我国109家集团公司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的风险因素认知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集团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原因,探索了被调查者在风险因素认知上的潜在结构,提取了风险因子,并基于探索性因子对认知情况与不同类别人员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集团公司当前管理信息化风险控制的重点.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重要风险因素为信息安全问题、缺乏灾难备份系统、缺乏总体规划、业务及数据等基础工作不规范.重要的风险类别为管理信息化投资管理方面的风险、业务持续性管理方面的风险.总部人员更重视管理信息化风险.IT部门对管理信息化风险不够重视,尤其不重视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效益比.各部门负责人对管理信息化的风险不够重视,尤其是对管理信息化投资管理方面和业务持续性管理方面的风险因素认知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比较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国华 《技术经济》2007,26(7):79-84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在一个全面开放的银行业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了决定一家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成为评判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为此,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异,并从借鉴西方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入手,运用银行流程再造理论,从风险识别、风险点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支撑以及管理流程规划四个方面对国内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创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范林生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98-100,130
在现有国内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酒店行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了战略风险、日常运营风险、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风险、人力资源合规性风险以及信息沟通风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国际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对国际经济依存度的进一步提高加大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国别风险,国别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新的领域。对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经验的分析结果显示: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可以提高跨国经营效率,从而保持金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眼于与盈余管理有关的信息风险如何影响审计意见的发表,以2003—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操控性应计利润对业绩波动存在重要影响,而不像以往假定的那样不影响信息风险。依据这一结论,将与盈余管理有关的业绩波动部分定义为盈余管理信息风险,进而发现:当盈余管理信息风险越大时,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越大,并且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信息风险的敏感性显著大于对基本面信息风险的敏感性。这表明审计意见对信息风险来源的鉴证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原因在于两类信息风险审计鉴证责任的实现方式不同。本文不仅首次提出并证实了盈余管理信息风险是甄别重大盈余管理的指标,从而在理论上拓展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决定因素的研究,而且对于指导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文欢 《时代经贸》2007,5(6X):92-93,95
世通舞弊、安然破产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企业内部审计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标,在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后安然时代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内部审计在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和风险防范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considers 189 Chinese financial listed companies between 2009 and 2013 as research samples to establish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the initiative risk management behaviour of financial enterprises. This work furth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itiative risk management and firm value. Results show that financial enterprises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firm value by taking initiative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up departments or positions that specialize in risk management, using 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 or engaging popula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firms as audit institutions. Moreove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initiative risk management has an unstable effect on firm value, that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of initiative risk management and firm value.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用风险管理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科技信用,是综合了信用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等的一门交叉学科。科技信用风险管理对于规范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行为、维护良好的科研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包含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基于这一体系,建立了一个关于管理过程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