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欺诈是指在市场交易、投资、服务过程中,通过虚构隐瞒事实、发布虚假信息、签订虚假合同以及夸大宣传等手段,误导、欺骗单位和个人,骗取钱财和各种物质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商业欺诈行为其实并不像被闪电击中那么少见。其实,骗子并不可怕,只要详尽了解各种骗术的手法,并与诈骗犯展开反欺诈的心理战,就能攻破各种骗术.  相似文献   

2.
文摘采粹     
13种行为被列为价格欺诈《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计委最近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13种价格行为被列为价格欺诈。 13种价格欺诈行为分别是: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  相似文献   

3.
新华杜北京11月21日电 国家计委最近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13种价格行为被列为价格欺诈行为。 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13种价格欺诈行为分别是: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厕客…  相似文献   

4.
国家计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分别有 13种价格行为被列为价格欺诈行为: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的项目、收费标 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2.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  相似文献   

5.
公司财务欺诈与审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公司财务欺诈的主要表现 1.虚构会计事项的欺诈行为 虚构交易事实。所谓虚构交易事实是指公司通过伪造合同、单据、账证,故意错账混淆会计科目等手段,虚列收入、成本以及相应的资产负债,使会计核算确认、计量的结果与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严重背离,财务报告中反映的会计事项全部或部分不存在。 虚拟资产、负债。除虚构交易事实  相似文献   

6.
郭洪 《集团经济研究》2004,(11):160-161
保险欺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保险欺诈仅指投保人方面的欺诈,即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以虚构保险标的、编造保险事故或其发生的原因夸大损失程度等手段,致使保险人陷于错误认识而向其支付保险金的行为。广义的保险欺诈还包括保险人方面的欺诈,如虚假赔款,此外还包括第三人的欺诈,如冒充保单所有人进行索赔等,本文所述的欺诈是指狭义上的。  相似文献   

7.
一、民事责任认定原则 1.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原因分析 ①故意(欺诈):指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当局共谋,明知企业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或者漏报,仍然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重大缺失的信息,这实际上是一种共同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8.
国家计委最近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并定于2002年1月 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4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 一、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二、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三、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 四、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  相似文献   

9.
商业欺诈是指在市场交易、投资、服务过程中,通过虚构隐瞒事实、发布虚假信息、签订虚假合同以及夸大宣传等手段,误导、欺骗单位和个人,骗取钱财和各种物质利益,破坏市场绎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商业欺诈行为其实并不像被闪电击中那么少见.其实,骗子并不可怕,只要详尽了解各种骗术的手法,并与诈骗犯展开反欺诈的心理战,就能攻破各种骗术.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交往中,一些投机商利用合同进行诈骗活动,侵吞公私财物。合同诈骗的隐蔽性和威胁性在于:白纸黑字的双方协议和营业执照等有关资信证明,足以使人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安全感”O骗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和貌似公正、平等的契约,引诱、要挟受害人履行合同,走人自己精心设置的陷讲。当前不法分子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伎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不合法的主体签订合同进行诈骗,不法分子以虚构的企业名称,或者盗用其他企业的名称与人签订合同,或者利用皮包公司的名义、境外公司的名义与人签订合同。因为这些不法分子根本不具备履…  相似文献   

11.
经济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行骗者无履行合同能力或根本无履行合同的诚意,一般都“包装”着合法的外衣,签订貌似合法公允的经济合同,实则是利用其合同骗取财物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文拟就欺诈合同的主要形式、特点及防范措施作一粗浅探讨。手段:无奇不用(一)空壳合同。即“两虚”:1-虚构合同主体。明明是“三无”皮包公司,或已注销的企业,却诡称货到后再付款,当对方一一“照办”后,就会货款两空。也有冒他人实体名义签订假合同,如某农资公司,经济效益一直很好,名扬周边,近年一些骗子就多次假冒该公司名义,签订了不少饲养长…  相似文献   

12.
梁晓杰 《活力》2009,(10):71-71
一、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非法占有目的”之有无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当事人利用欺骗方式从对方当事人获取财物、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有的属于诈骗犯罪.需要对当事人追究刑事责任,有的则属于民事欺诈行为,应以经济纠纷加以处理。因为涉及罪与非罪,所以诈骗犯罪与民事纠纷尤其是与民事欺诈纠纷的界定与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2012,(9)
发改委价监局近期已经对电商“价格战”展开调查,发改委价监局初步调查认为,价格战过程中,有电商的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本刊记者丁卯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列举出如下欺诈消费者行为,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  相似文献   

15.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  相似文献   

16.
国家工商局根据《消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于1996年3月15日颁布实施了《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在这个《办法》中,确认了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十三种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这是我国立法上首次以成文的形式对欺诈消费者行为作出的规章规定,对防范和认定欺诈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从现行的我国有关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规则来看,笔者认为原则性比较强,可操作性欠缺。如笔者亲自处理一起消费者投诉就遇到了法律的“盲区”:一消费者在大连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莒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对化肥质量的监督管理中深挖问题根源,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主要是:一、化肥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一)标识问题有些化肥标识标注存在误导、欺诈消费者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名称标注带有夸大、欺诈倾向,很多化肥等生产厂家为获得更大利润,故意迎合消费者心理,夸大化肥功效,误导消费,如“多元高浓度复合肥”、“高效多元素复合肥”、“增产灵磷酸二氢钾”等。二是成份标注混乱,有的复合肥外包装上标注N、P、K、Ca、S≥45%,而实测N、P、K单项含量指标均小于15%,微量元素更是微…  相似文献   

18.
吴长勇 《湖南审计》2001,(11):26-27
为了帮助支出财务报告欺诈行为,COSO(发起组织委员会)分析研究了1987-1997年度间的欺诈性财务报告。研究对象是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的会计审计执行公告(AAERs)中被判定有财务报告欺诈行为的公司。该研究包含了随机选出的200家涉及财务报告欺诈的公司,验证了约300项欺诈行为。1999年COSO公布了研究结果,指出了存在欺诈行为的公司及其管理局的典型特征。这对帮助审计人员识别有关警示信号,降低审计风险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治理虚假会计信息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处理消费纠纷时,不少人往往怕麻烦,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只要商家退钱就算“了事”。实际上,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完全可以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我国法律对于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对消费者采取欺诈性经营行为,所规定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赔偿责任。所谓“惩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生活中,几乎每一个消费者都吃过欺诈行为的苦头,每年因欺诈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达数百亿元,欺诈行为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因而,反欺诈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消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以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