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石化企业作为国有骨干企业,要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思想。新时期国有大型企业应具备七个标志:责任标志、市场标志、技术标志、管理标志、规模标志、队伍标志和诚信标志。中国加入WTO,不光要看到挑战,还要看到机遇。加大炼油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加强管理,保证销售市场的份额,是我国石油业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必须搞战略储备以应对特殊情况,储备包括资源储备、生产能力储备和技术储备。我们走出去,要研究、分析、组织和形成我们自己在技术、人才、管理上的整体优势,发扬“爱国、求实、创业、奉献”和精神和“争雄、争气、争光”的“三争”精神,实现中国石油业国际化经营的历史跨越。中国的石油工业要从“走向世界”变为“融入世界”,要在人才、技术、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全方位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去,参与国际石油竞争,占有自己应有的位置,形成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国内石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石油企业“走出去”和实施跨国经营,这是21世纪中国能源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国石油三大石石油企业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随着“走出去“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我国石石油企业遇到了很多风险和困难。我国理论界和一些学者针对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林伯强 《董事会》2013,(2):102-102
中国的能源企业应该有更大的志向,从简单的“走出去”购买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大型跨国公司。这将是发展的必然,需要能源企业更主动积极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石油公司跨国经营中缺乏战略控制力 石油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这是21世纪中国能源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国石油三大石油公司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随着“走出去”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我国石油公司遇到了很多风险和困难。我国理论界和一些学者针对我国石油公司跨国经营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及对策。研究重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跨国经营具体战略的选择。(2)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分析。(3)跨国经营的经营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5.
兖矿集团是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近年来.兖矿集团在加快国内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产业运作与资本运营相结合。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和发挥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协同效应.初步形成了国际化经营发展的格局。2010年兖矿集团完成煤炭产量6000万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革命和生产的国际化,世界经济逐渐融合、相互渗透.尽管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冲击,但中国经济的坚韧使中国仍然在世界经济浪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煤炭企业在抢抓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同时,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全球工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重要课题.基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依据国际化的相关概述,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危机看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资源消耗大国,我国每年进口的资源类产品正在逐年攀升,而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为我国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集团“走出去”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一些电力集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需要,找准定位,错位竞争,不断追寻新的发展机会,保持自身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相似文献   

9.
全面介绍了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并对当前煤炭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天然铀资源是核能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立足国内、积极开拓并获取海外铀资源和天然铀产品份额、获得长期稳定的海外供货渠道,以建立一个国际化、多元化、稳定、安全的天然铀供应模式,对我国核电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和分析国际天然铀价格走势和国际铀资源勘查、开发形势,对制定我国铀资源勘查、开发及利用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国外铀资源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刊刊登《世界天然铀供需分析及价格走势分析》等三篇文章,以期读者对这方面情况有一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服装企业要“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走出去”的必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加速调整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我们应当抓住进入 WTO的机遇 ,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方针 ,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走出去”。广义上的“走出去”战略指的是使中国的产品、服装、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 ,到国外去开展竞争与合作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到国外投资办厂 ,将各种生产要素输出到国外 ,将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和布局。我国的服装企业在“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原油田发挥自身优势,在亚洲、非洲、欧美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分公司,实施以石油钻井为龙头,工程承包、贸易、国际合作经营综合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国务院市场发展中心经济研究所授予“中国陆上承揽国际钻井项目最多的公司”荣誉称号,成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开展国际经营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国家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已近十载光阴。十年来.电力企业将国际化纳入优先发展目标,纷纷走出国门,到境外开展跨国经营业务,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更好地引导电力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本刊特开设专栏,全方位解读电力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热点问题并进行深层次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走出去”战略是煤炭企业尤其是资源接近枯竭的国有煤炭企业实施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做优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在“走出去”创业的问题上,不论是主力矿井还是衰老矿井的职工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如果不消除这些误区,转变观念。“走出去”的步伐就会受阻,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生产经营”这个词我们说了几十年.围绕它也干了几十年。但随着武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矿业公司海外矿石基地的不断建立,大冶铁矿在推进“坚决解放思想”中,逐步把思维由“生产经营”向“经营生产”转变,这不仅是表述上的一个小变化.而是蕴涵着发展思想上的一个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的战略机遇期,虽然时下各国经济都正遭受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煤炭等资源性行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化经营中如何对海外员工进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 《中国石化》2005,(11):48-49
为了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纷纷实行“走出去”战略,实现从一个社会经济生态圈向其他社会经济生态圈的扩张,因此既有其资源面扩大的可能,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人力资源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走出去”的成败。根据专业公司对中国企业海外运营的调查,有些中国企业海外员工2年内的离职率高达70%。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境外企业管理知识、经验;外派经理语言与沟通能力不足,缺少适当的本土社会网络。因此,怎样选拔外派经理?怎样对外派经理进行合适的培训与开发?怎样有效地监控外派经理的行为?如何管理海外员工?这些都是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膨胀整体规模、增强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从事资源开发的传统煤炭企业而言,“走出去”不仅是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更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如何树立开放性思维,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真正在“走出去”战略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是煤炭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笔者结合企业实际,就华宁矿业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世界大型矿业公司可持续发展及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煤炭企业在当前煤炭需求强劲的形势下,都在不断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并开始尝试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占有国内其他省区、甚至其他国家的优势资源,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过去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将对煤炭产品经营规模排在世界前列的国外大型矿业公司皮博迪能源公司、必和必拓集团和鲁尔集团3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效果和实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市场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在充分理解和借鉴国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总结、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煤机装备的出口情况以及煤机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空间,提出了煤机企业可采取贸易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投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的国际化战略。最后,通过分析煤机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的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地将出口煤机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