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5年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路上多变的一年,区域房地产发展过热成为中央政策调控的“导火索”。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作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在这一场调控风暴中,并不是处于中心影响区域。因此,政策对全省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力较为温和,但地方政府仍然积极应对,出台种种政策调控市场。2005年广东房地产市场发展可概括为“政策调控、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IPO极高的抑价现象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定价效率观”和“租金分配观”。以2005—2012年A股IPO公司作为样本,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租金分配观”只在2005—2008年成立,在2009—2012年不成立;“定价效率观”则能更好地解释2005年实施询价配售制度以来中国IPO抑价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小企业》2005,(6):78-78
作为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呼应的“2005年中国—东盟工商领袖论坛”,将于2005年7月3日至5日在北海市举行,这是2005年7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协定正式启动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组建进程中一件标志性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上海生病,全国吃药。”这句话经典的概括出了2005年是一个房地产的政策之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金融政策、国八条、新八条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整个二手房市场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贯彻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第一年,我国物流跨越起步期,进入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又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面临着下一个“五年计划”的起始,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切都为2005年的物流业增添了许多特殊的定义,使人们形成了抹不去的记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邱晓华 《中外管理》2005,(12):65-68
“2005年,一是宏观调控取得新成果;二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三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央将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土地供应和信贷规模将进一步收缩,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规范经过这一轮的宏观调控,有专家预计,2005年北京将有上千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被淘汰出局据报道,北京已有54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被注销在经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之后,剩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04年11月10日、北京市政府已通过了北京市2004-2020年新的总体规划,将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在东部发展带建设11座50万人口以上的新城,并建设中关村.CBD等8个职能中心.市区迁出90%的人口.这将对北京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房地产开发的结构和布局。  相似文献   

8.
《企业科协》2006,(3):20-21
2005年,开滦集团公司各级科协组织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面落实“三个服务”的科协工作方针,紧密围绕集团公司党委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和2005年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广泛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竞赛、学术交流、科普活动和“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等项工作,为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实现企业的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景 《中外企业家》2006,(11):96-98
一、农村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3%,2000-2005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30%提高到43%,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然而,在政绩压力的推动下,各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却掀起了一股“现代化大跃进”的风潮。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占用了大量土地。再加上大量的交通用地,土地资源大量流失,一场“新圈地运动”正轰轰烈烈的展开。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上海锦江汽车公司96961呼叫中心的调度班长张洁梅同志喜获2005——200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这是继去年获得“上海市三学先进个人”后,张洁梅今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获得的又一项重要殊荣。这几年来,在张洁梅的带领下,96961呼叫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文明班组”、“市学习型团体创建奖”、职工职业道德“十佳单位”、  相似文献   

11.
清风 《中国房地产》2005,(12):23-24
2005年,被业界称为房地产的“政策年”。在这一年中,土地、金融、税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调控房地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一年中,宏观调控的成效开始显现,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格局也随之调整。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可以说,2005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一年,是行业发生重大转型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会议主题:持续强劲的区域影响力作为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呼应的“2005年中国—东盟工商领袖论坛”,将于2005年7月3日至5日在北海市举行,这是2005年7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协定正式启动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组建进程中一件标志性的大事。中国—东盟地区的工商领袖们聚会广西北海市,将使这一高层次的论坛不仅成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成果和合作前景的展示平台,也将成为工商领袖体验区域商业机会、纵论区域投资策略、分离区域贸易机遇的合作平台。来自东盟10国、中国、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领袖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将…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导刊》2005,(20):49-49
“五盘同开”当天销售5.6亿富力地产厚积薄发力开先河 2005年7月30日无疑是值得富力人终身铭记的日子,在经历了上半年的楼市低迷、政策动荡等诸多不利因素后,在京城地产一片观望和静候声中,富力地产集团却开始逆市发力,在当天举行的“五盘同开光耀天地”北方区域盛大开盘活动现场,北京、天津的五大项目齐齐亮相,“北京富力城”、“富力爱丁堡”、“富力信然庭”、“富力又一城”以及“天津富力城”齐聚富力会,共享开盘盛典。近1000名富力的新老客户齐聚现场,认购心仪的项目,而富力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也吸引了两地几乎所有主流新闻媒体全线出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时代》2005,(12):75-76
“时间过的真快,感觉今年真累!”京城白领柳女士几天前感慨说,不过,当她翻看自己这一年的收入清单时,喜悦立即写在了脸上,——忙忙碌碌的300多天,换来的是10万元的收入,而在2004年,她每月的收入才5000多元。当你打开本期精美的《中国新时代》杂志时,2005年寒冬已经笼罩了大江南  相似文献   

15.
“多事之秋”的2005年将近尾声,二手房即将走过又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势政策下,一级市场风起云涌,二级市场也是一波三折。二手房市场先受房贷利率提升的刺激,再受累于“七部委意见”带来的观望;接着又困惑于个税征收与否的徘徊,这还没完,更严重的打击是行业的信誉在“佰家事件”中严重受挫。在冷暖自知的2005年里,二手房市场呈现出了五大关键词,奏出了其发展从高速转向平稳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王慧 《楼市》2005,(15)
粗粗算来,1998年开始的二手房交易热潮到如今已有7个年头。而整个调控是在2004年———房产火热的背景下开始的。先是对二手房交易开征“20%个调”重税,开了全国之先河。由于开征后房价不但没下来反而还变相上涨,所以,单一性的“新政”实施了仅仅8个月。当时的利率属于历史最低水平,10月的加息又是一个全面性的利率调整。所以这一次加息丝毫没有挡住需求的热情,成交高潮一直延续到2005年的一季度。2005年,被人们称为“调控年”。4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的办公会议中提出了调控楼市的新八点,加上时隔不到半年的2次加息、银根收紧(限贷、增加首付款成数等)等等政策信息使得2005年上半年的房产市场定位在了宏观调控这个主旋律上。确实,连连施手的宏观调控让一直扶摇直上的房产市场有点措手不及。而这一连串“调控组合”后,市场气氛也极度“降温”。房产感觉仿佛触到一片寒流。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的痕迹太明显了,因此不少人把这一年称作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年。然而,2005年也并不“太平”,国家抑制房价疯涨的决心日益坚定,2005年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并不比2004年少,中央、地方、银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房价。  相似文献   

18.
生产QQ的尹同耀、想收购优尼科的傅成玉、造发动机的谭旭光、提出《可再生能源法》议案的黄鸣、当G股出头鸟的梁稳根…,这一年这些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让2005年的中国工业经历了一番华盖云集的热闹。他们不少人是中国经济在2005年的重大经济事件和社会发展的代表性面孔,是在2005年社会关注焦点的”节点式”人物,站在岁末回首,重新看过这些人物,将是一场把握2005年经济脉动、激荡经济思想的思维盛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似文献   

19.
《北京房地产》2006,(1):4-16
转眼又是一年。 2005年,人们历数北京房地产走过的每一个脚印,不得不感叹:这是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一年。 市场观望、新盘减少、成交量放缓……众多楼市现象随着新政的影响就此衍生出来。 “国八条”一出,房价成本公开、期房叫停、商业地产调查等政府新举措的讨论让京城房产市场再掀波澜。 随后,地产大亨们的强强联合与争夺“地王”无疑是新政影响下的选择.纵观“榜单”而声讨房地产商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老百姓对房产中介不诚信的问题更加愤慨。而北京市政府出台的预售商品房网上签约制度,则是政府出面整顿市场的一项不小的举措。物业行业也不消停.法警上门强制执行收缴物业费,瞬间风起云涌。 一个个事件都曾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并且每一次都如同地震降临,使地产界“抖三抖”。 尽管如此,展望未来之时,人们依然心潮澎湃,情起神动。 未来,楼市玄机之跌宕起伏并未因年度的终结而告罄,政策效力仅是初显端倪。 回顾2005年北京房地产业,展望2006年京城楼市,本刊记者集体出击,与业界人士共同数脚印,探知未来。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导刊》2005,(19):59-60
2005年,一系列房地产“新政”的出台为广州的房地产界吹来了一股冷风。随着“新政”的逐渐明朗化,近期广州楼市已开始渐渐回暖。然而,“新政”的影响似乎仍然存在,这就决定了在“政策年”中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将成为一个与往年完全不同的时期。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作为可以扭转现有市场状况的有利时机,被发展商和消费者双方赋予了很大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