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效应:理论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对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和贸易抑制效应的概念及基本含义进行了说明,并分别构建了两个Ber-trand寡占竞争模型对前三种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及分析表明,反倾销措施具有负的贸易破坏效应、正的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然后利用2002~2007年欧美国家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例8位和10位税则号涉案产品的月度数据,考察了欧盟和美国对华反倾销过程中不同阶段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的存在和大小。结果表明,对华反倾销措施不仅导致了指控国从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量减少,以及从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的进口量增加,而且促使中国涉案产品向第三方市场出口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有机硅产业对外反倾销研究发现,对外反倾销在短期内保护了有机硅产业的发展,但同时造成了该产业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知识产权频遭侵犯等问题,从而导致我国有机硅企业的总体水平与有机硅跨国公司的差距不断扩大,离"做大做强"的目标也越来越远,即对外反倾销损害了有机硅产业的长远发展利益。究竟为何造成如此局面呢?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反倾销形成的产品暴利是直接原因,自主创新不足和集成创新缺失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最后,本文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有效性是当前有待检验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海关与全球反倾销案例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中国对外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发现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使来自非指控对象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额显著增长,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贸易转移沿深度边际增加,表现为来自非指控对象国的涉案产品平均进口额增长显著。特别地,当案件只涉及单个指控对象国,反倾销税率较高,涉案产品竞争性较弱或非指控对象国市场份额较高时,贸易转移效应更大。因此,在实施对外反倾销措施时应高度重视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实证评估了我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通过选取1997~2007年全体、国有和外资企业加总的行业面板数据,搜集在此期间我国发起的所有对外反倾销案件,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措施对于行业出口、产值、就业人数、利润、企业数目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救济作用。结果发现,中国对外反倾销的产业救济效果良好,尤其明显地提高了行业利润、产值、企业数、生产率以及就业人数,但对出口影响较微弱;同时效果主要体现在行业总体和私营企业上,对国有和外资企业基本无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行业利润和生产率的救济效果最突出,其次是产值、就业和企业数目。出口基本无显著影响。由此政策上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申诉与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反倾销的经济救济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1997.3~2009.6中国反倾销案例涉案产品以及国内相关进口竞争性产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中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是中国反倾销措施仍然有效地抑制了对国外倾销产品的进口,即贸易救济效果显著;而强硬的反倾销措施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即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具有显著的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实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来探讨中国在对外反倾销时的影响因素。我们通过对1997—2006年中国对外反倾销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全员劳动生产率、行业亏损企业比重、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这些变量对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案件数量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工业总产值、竞争力指数、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重这些指标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中国对外反倾销具有反向效应;进口渗透率和申诉行业的企业数量对中国对外反倾销的影响较为微弱,说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在解释中国对外反倾销方面是具有适用性的。  相似文献   

7.
反倾销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争端的焦点问题。反倾销政策的起源在于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倾销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贸易保护。在某种意义上,反倾销补充、部分替代了以前关税在贸易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逐步采取了主动的反倾销策略。冶金、化工、塑料等行业是被反倾销最多的行业。  相似文献   

8.
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政策的动因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美国反倾销贸易保护活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保护政策的动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强度,并对其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反倾销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牵制,对一国整体福利来说并不一定有利。因此,在全球竞争中,为提高贸易效率,各国应建立更加开放的贸易体制。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反倾销措施的现状与特点1997年3月中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并于1997年12月,针对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的进口新闻纸立案调查,开始了有史以来用反倾销手段保护国内产业的历程。截至到2004年8月,中国对进口产品反倾销立案共34起,尤其是中国入世  相似文献   

10.
显性比较优势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国兵 《世界经济》2012,(12):62-82
本文针对显性比较优势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问题,基于10分位贸易品进行的统计分析和GMM分析显示:(1)显性比较优势不是中国产品遭受美国反倾销的必要条件,也不是中国产品招致美国反倾销的原罪;(2)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带来负向贸易效应,课征终裁反倾销税产生不利的贸易效应,显性比较优势上升显著地促进了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它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交互项产生正向贸易效应;(3)中国涉案产品RCA强度能够削减同期内美国从非被诉方产品的进口转移,尽管跨期内已失去削减贸易转移的功效。因此,坚守中国制造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是重要的,它将继续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反倾销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反倾销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问题,运用GL指数和二元Logit模型研究发现,1995~2006年美国对华反倾销摩擦张力较大的20类涉案产品,其产业内贸易指数都比较小,且美方处于较大的贸易逆差失衡压力,这些成为引发美国对华不断发起反倾销贸易摩擦的实质原因。并且,从经验上否定了反倾销密集程度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是,美中双边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且美国处于贸易逆差失衡的产品最容易招致美国对华反倾销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划分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丰裕类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等3类,在使用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我国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会减少我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出口流量,而对我国贸易进口流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我国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仍然是以突破和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主。我国对资源丰裕类国家的直接投资会增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流量,存在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3.
14.
赵芳 《魅力中国》2010,(25):70-72
对外直接投资被认为是战后成功增长经济的主要因素。伴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贸易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更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上求得一席之地,必须积极投身于对外直接投资。本文运用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效应即贸易创造效应、贸易替代效应、贸易扩张效应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源动力,进而得出利用这样的源动力来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特征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Greenaway和Milner细分法很好地刻画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是评判一国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通过梳理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研究文献,本文针对我国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提出了8个假设命题,并利用2001~2005年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人均收入差异、工业发展水平、国际直接投资和东亚生产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8月7日,长虹、厦华、创维、熊猫、TCL、福日、海信等国内7大彩电生产商在北京聚首,就欧盟反倾销指控发表联合声明,并委托布鲁塞尔VBB国际律师事务所的付东辉作为共同代理律师,联合应诉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诉讼,向欧盟对中国电子产品的高关税壁垒发起冲击。如果这次应诉成功,上述企业在欧盟市场上将享受降税待遇,税率为15.3%。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其实,早在1988年,欧盟就开始针对中国彩电的所谓"倾销"进行立案,所征反倾销税从15.3%、25.8%直到1998年11月的44.6%。如此高的税率,基本上已把中国彩电"封杀"在欧洲市场之外。近10年来,中国企业屡遭欧盟反倾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区分了反倾销单一起诉和多重起诉,并使用多边双向贸易图刻画出这两种反倾销模式下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对不同贸易主体引致的贸易效应.经验研究证实: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单一起诉和多重起诉对中美产生了显著不利的贸易调查效应,且美国多重起诉产生的贸易调查负效应更重;终裁期内美国对中国多重起诉征税比单一起诉征税给美国从中国进口造成更大的贸易破坏效应;并且,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单一起诉和多重起诉调查引致美国从非被诉国的进口转移;终裁期内美国对中国单一起诉征税造成了美国从非被诉国的进口转移,而美国反倾销多重起诉征税却阻碍了美国进口转移,这一结论支持了Irwin( 2005)的研究发现.本文的政策建议包括:构建主要行业产品的反倾销预警信息中心,加强横向磋商以抑制美国的反倾销活动,实施出口产品贸易偏转和走出去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主要来源地,双边贸易和投资日趋活跃,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分析日本、韩国对华产业转移对我国贸易和我国对日、韩两国出口贸易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更好地指导中日、中韩经济合作实践,促进双边经济合作发展.实证分析表明,日本对华产业转移与我国贸易之间为互补关系,韩国对华产业转移和我国贸易之间则为替代关系.日、韩两国通过产业转移对华投资促进了中日、中韩出口贸易的增长,其中中韩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2008年初至2009年1月底,中国就遭遇来自以美、欧为主的22个国家和地区103起贸易救济调查,影响出口约65亿美元.新贸易保护频繁针对中国有多方面的原因,对中国的外贸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要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入世"之后,对外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明显上升,经过十余年的实践,随着反倾销法日臻完善,我国积累了一定的对外反倾销经验,这些为我们进行科学的分析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反倾销法律规定和案件细节的基础上,运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反倾销过程中存在的国家权威和利益集团因素进行较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