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非法人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人团体广泛地参与民事活动,是一支活跃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非法人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本文从我国的立法,民事主体的认定,民事诉讼法的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应当打破传统的民事主体二分法理论,确立非法人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校的自主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高等义务教育机制使人们认为高校是一个适格的行政主体,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高校的主体资格状况发生了变化。即只有在法定事项行使法定职权时才是行政主体,相反则为民事主体。因此在高校实施非行政事务时应当明确其民事主体身份。并应当将其民事行为置于一定原则和制度的监督之下,如合法、合理、程序性原则和公示、听证、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的合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照《合伙企业法》成立的合伙企业,另一类是仅依合伙协议而没有注册登记的松散型合伙。松散型合伙明显地不具有民事主体的特征,故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和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资格。如果发展地解释民事主体的构成要件,合伙企业就符合民事主体“人格独立、财产独立和责任独立”的三个要件,因而就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合作企业作为民事主体应当归属于“其他组织”之列,并基于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故  相似文献   

4.
非法人团体历来是民事主体理论中最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各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它的概念、法律地位、类型化等问题认识不尽一致.然而实际生活中,非法人团体却以不同的类型和形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非法人团体的立法现状考察,探究其深刻的历史和法理原因,提出民法典应采用"大法人"概念,将非法人团体归入"法人"体系之中,重新构建新型的二元民事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伙是不是一个民事主体是一个历来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此展开研究,通过对民事主体传统理论的重新审视,提出应当确立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以满足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论《合伙企业法》对合伙企业独立民事主体性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合伙的法律性质,民法学界一直有争议,本文首先分析了民事主体的含义和构成要件,发展了传统的概念,认为民事主体必须名义独立、意志独立、财产独立、责任独立,而责任独立的真实含义是以自己的全部独丘财产对外承担无限责任,进一步以此为据,分析了《合仗企业法》的较新法条,这些规定强化了合伙企业的责任独立性,完全确立了它的独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权利能力”一词与古罗马的“人格”理论具有密切关系,其具有伸张民法“平等”精神和整合民法适用对象的功能,能够把除人之外的主体,尤其是法人团体共同整合到民事主体制度中来。“权利能力”在民事主体制度中有其特定的含义及价值,其存废之争实属不必要。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就是民事主体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自然人、法人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从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对一切人格权的侵害和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从损害利益的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精神利益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相似文献   

9.
家庭在罗马社会被认为是唯一的民事主体,而后自然人、法人逐渐发展为公认的两大主体,家庭在这一过程中退出了民事主体的历史舞台。但是,家庭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相对于家庭成员而言,家庭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财产独立性,并且能够独立承担财产责任,而家庭与家庭之间也是彼此独立,因此法律应赋予其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具备民事权利能力是合伙企业成为民事主体的充分必要条件。合伙企业的民事权利能力因其宗旨、任务及经营范围的不同,其内容也不同。合伙企业具有权利义务独立性、财产独立性以及法律责任的相对独立性三大特点,承认其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有利于规范合伙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财产权,但由于其主体的概念内涵不清、运行中的缺位和利益虚化,致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实践中未能发挥预期的功能。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缺陷,应以民事主体的理念对其改进和建构,使其概念内涵明晰,并设计其获取土地所有权利益的法律方式,以引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走出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2.
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劳动合同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务合同是确立民事、经济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②合同主体不同。劳务合同签订后,合同主体仍旧是平等的、独立的,是以自己的名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具有从属性、行政管理性。因履行劳务合同发生的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或直接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法最基本的制度是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客体制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它们集中反映了知识产权的法律关系。国家法律规定了什么人可以参加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享有何种权利和承担何种义务,何种知识产品能够成为权利客体而受到保护及权利的效力范围,制裁各种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并提供民事、行政及刑事的多种法律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4.
要选择适合市场需要的国有企业企业家,需要构建一个既有选择能力又有选择激励的国有企业企业家选择主体,即提名委员会,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提名委员会的构成不同。国有大型企业的提名委员会应该由内部董事主导;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提名委员会应该由外部董事主导。  相似文献   

15.
一条标准的供应链由处于不同环节的供应商、研发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信息服务商、物流服务商和消费八大主体构成。处于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获得行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力争成为供应链成本集成的主导,在供应链多个环节增强核心竞争力,交叉进入多条供应链,以企业集群和行业协会的方式袅与供应链管理等措施,谋求对供应链的领导权和尽可能大的利益回报。  相似文献   

16.
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在现代社会日益严重,但我国法律迄今尚未对提起网络著作权侵权民事公诉做出任何规定。其实提起此类诉讼极其必要,它具有着法理必要性、技术必要性和起诉主体必要性。此外从民事公诉范围、受案渠道、受案条件、诉前调查、审查起诉和正式提起公诉六方面还对网络著作权侵权民事公诉制度进行了具体建构。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法律规定的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但对于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仍未明确。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与诉讼主体的缺位之间的矛盾,要求明确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比较法依据、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基础,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应处于原告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表演者权主体范围的法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条约及各国立法对"表演者权"主体范围的规定不尽一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争议,一是"表演者"范畴的"广义说"和"狭义说",二是"表演者"类型的"自然人说"与"一切人说"."表演者"与"表演者权主体"在法律上是两个不同概念,将法人、其他组织列入"表演者权"主体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之区别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都是会计和法律结合而产生的边缘学科,但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者还不是很清楚。本文从法系基础、理论来源、定义、主体和人员资格、工作划分、具体工作六个方面探讨了两者的区别,以期对研究法务会计和司法会计的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民事诉讼法》的出台,人们对公益诉讼的关注度也显著加强。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的频繁出现,公共利益遭受严重损害,使人们对公益诉讼的认识变得急迫,也对哪些主体能够提起公益诉讼,自身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利保护公共利益感到疑惑。本文将试从公益诉讼的概念,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原告以及如何促进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等方面阐述公益诉讼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