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们币基本都是出于升值的状态,在过去六年时间中人们币的升值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各种压力,人民币非合理的升值和升值预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随着欧债危机的加深,美元地位得到加强,人民币有走弱的趋势,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形成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应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相似文献   

2.
《上海企业》2011,(8):91-91
国际清算银行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6.31,环比下降1.63%: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2.07,环比贬值1.51%。自去年6月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尽管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累计升值超过5%,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2.29%。  相似文献   

3.
2017年3月,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以来的第三次加息政策正式出台。在市场提前分解加息预期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情况仍在继续,但相比较加息政策出台前预期引致的汇率大幅波动有所缓解。不过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并未减弱,资本账户流出情况仍在继续,在加强资本流动监管下,贬值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未来汇率走向仍然难以预测,因此,应对贬值成为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建伟  王彤 《经济界》2010,(4):12-17
经过多次贬值与升值波动,特别是经过2005年7月份以后的持续单边升值,1994年以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己大幅度收缩,且贬值部分已被我国物价的相对快速上涨全部稀释,实际有效汇率已回到1990年的实际汇率水平。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度升值,已体现了人民币实际价值的提升,2008年1月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基本处于合理的均衡汇率状态。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开始由升值转向贬值,并且连续三年呈现汇率下降的态势。为了探寻原因并给出未来的趋势预测,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下降的特征性事实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得到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经济复苏并退出了量化宽松政策(QE)、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较严重、资本外流规模未能有效得到控制、央行的顺势调控等一系列的因素。另外,本文认为虽然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仍然面临着下降的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下降幅度有限且会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升值将是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对东亚地区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走势进行分析,指出1980年-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度贬值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一种反常现象,然后,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得出人民币贬值并不一定能使我国总需求增加,最后我们建立了一个人民币汇率理论模型,由此得出升值将是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7.
自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反前几年稳步上升的趋势,出现了人民币贬值的情况,打破了很多人对人民币将继续升值的预期。人民币的贬值不仅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冲击,也对整个国际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引起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因素有中国经济的总体放缓、中央银行的主动引导及美国主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等。由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人民币贬值有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拉动就业、刺激国内消费、有利于推动汇率市场化进程等;同时也会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资本外流、中国企业债务的偿兑成本上升、房地产市场危机等种种问题。我们应正确认识人民币贬值,发现其背后存在的经济问题,积极应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美元币值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或升值,但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或升值则往往相反,这种变化使得我们对人民币币值的变化难以把握.本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汇率变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变化;根据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构建人民币核心汇率指数并分析其变动及意义.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目标主要侧重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有更大的弹性,因此,如果央行以人民币有效汇率为目标,则能够确定每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真正建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基础实际上是四个:美元相对贬值;国际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出口的大幅增长与经常项目的大量逆差在投资与出口推动下的经济增长。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人民币汇率调整趋势分析,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特点是:渐进式升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14年2月至3月,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出现连续下跌。本文首先主要从美国回收量化宽松政策、中国2014年第一季度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下跌的原因。接着从热钱、出口、房价等角度阐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从预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未来走势、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加强国际间金融和汇率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人民币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洋 《价值工程》2007,26(2):133-136
从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透视2005年7月21日中国所做出的重大汇率改革决策。尤其以制度变迁理论来探讨此次汇率制度变迁的动因和模式,并结合大量的近期数据考察汇率制度改革的经济效果;同时预测了未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2.
以开放的宏观经济为框架,以厂商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基础,本文提出并构建了两国货币政策的粘性均衡汇率效应模型。应用此模型,本文对1992~2000年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定价,对2001年的定价进行了预测。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基于定价汇率的本币升值新度量。以此为基础,本文度量了1993~2000年人民币汇率升贬值过程,并预测了2001年人民币升贬值度量。本文对人民币粘性均衡定价汇率及基于这一定价汇率的人民币升贬值度量进行了弹性分析。最后,本文获得了名义汇率升值并不意味着汇率升值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7月以来,从泰国开始,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的货币大幅度贬值,然后又波及到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使得这些国家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相反,我国人民币却一枝独秀,从1996年12月31日1美元兑8.30元人民币到1997年12月31月1美元兑8.2795元人民币。本文将先分析造成上述差异现象的原因,然后对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趋势作一些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山东企业管理》2012,(5):47-47
人民币汇率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 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取向是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民币自1994年汇改以来至2011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6.9%口可见,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升值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相似文献   

15.
观点     
《财务与会计》2014,(11):7-7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新常态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表示,今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不会出现单边升值或贬值的情况,双边波动会成为常态。首先,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明显的失衡,没有单边升贬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直观、简洁的方法估算了1980-2002年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均衡汇率趋于贬值。1993年以前,官方汇率在人民币均衡汇率之下,这表明人民币官方汇率在此期间处于高估状态。1993年以后,人民币官方汇率与人民币均衡汇率几乎完全重合,这表明人民币官方汇率在此期间处于比较合理的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际货币循环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变动与人民币FDI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使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FDI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人民币贬值引起人民币FDI规模增加,人民币FDI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而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以及汇率制度的完善也在深刻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助推人民币汇率,降低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逐渐具有了市场基础。2015年11月人民币加入SOR对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使用2005—2015年数据测算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双边汇率决定中的有效性,同时测算对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半衰期,结果表明:人民币与印度卢比、韩元和南非兰特的双边汇率支持弱购买力平价成立,但半衰期存在差别;强购买力平价没有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20.
徐霜北 《英才》2012,(4):36
长期为零或负的利率政策,一旦处于本币快速升值的环境中,将使国民经济迅速滑入严重通货紧缩的泥潭。已经习惯了"步步高升"的人民币汇率,近期再度成为新闻热点,原因却是贬值。自2011年11月30日起,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连续出现跌停现象,扭转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看法,远期市场表现增加了人民币贬值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