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17年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来,健康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健康行为作为健康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健康领域研究的重点。以运城市农村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资本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为当前网络社会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中2277个农村中老年人样本,本文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了慢性疾病与急性疾病对农村中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及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慢性疾病虽然未对农村中老年人参与农业劳动的可能性造成明显影响,但显著减少了他们的农业劳动时间;急性疾病的冲击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参与农业劳动的可能性,也显著减少了他们的农业劳动时间。此外,健康冲击对农村中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还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健康冲击显著降低了农村老年人参与农业劳动的可能性,减少了他们的农业劳动时间,但对农村中年人农业劳动参与影响不显著,仅显著减少了他们的农业劳动时间;健康冲击对农村女性中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和农业劳动时间的显著负向影响均大于对农村男性中老年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以甘肃省9个县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社会参与、社会规范、互惠网络三个维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三个维度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规范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显正向影响。(2)互惠网络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显负向影响。(3)社会参与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社会规范及互惠网络间接产生影响。(4)就总效应而言,社会规范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的影响要大于社会参与及互惠网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健康、幸福感与社会资本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来探明社会资本与健康和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是否显著,并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并提出要广泛关注失地农民社会资本在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是衡量我国乡村振兴建设成效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2021年江西农村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微信朋友数量越多,邻里关系越好的农户,其主观幸福感越高。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在老年群体、低收入群体中更加显著,线上通讯与线下交流具有互补效应。文章将就此结论提出增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资本就是农村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农村社会资本包括农村个人社会资本、村落邻里社会资本、农村区域性社会资本三个层次.要从两个大方面重构农村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山东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和四川省5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资本禀赋对农民社会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农民的社会治理参与行为呈现出参与程度低且地域间差异显著的特点。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地域因素的基础上,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均显著地正向影响农民的社会治理参与行为;社会资本的影响则较为复杂:在特定性社会资本中,具有党员身份和村干部经历的农民,其社会治理参与程度更高;与村干部接触的频率越高、经常接触的村干部人数越多,农民的社会治理参与程度越高;而作为共通性社会资本,普遍信任较强,农民的其社会治理参与程度反而更低。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社会资本对于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与本行业科技人员、银行及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交往的程度,顾客参与程度,企业内从业人员社会网络的异质性以及对企业愿景的分享普遍程度与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企业家精神对以上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部分存在。最后对促进林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隔代抚养对城乡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分样本估计和隔代抚养强度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过去一年内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城乡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且对女性中老年人和农村中老年人影响更大;隔代抚养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中老年人的社会交际、锻炼次数和从子女处获得的净转移支付来实现。在老龄化愈来愈严重的背景下,有效利用中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中老年人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中国实现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农户调查资料,对农民主观福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农民总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其中,农民对文化水平和收入的满意度最低,对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最高。从分省的情况来看,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的趋势,但同省内部各县农民的满意度之间差异较小。进一步建立农民主观福祉模型,结果表明: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人均纯收入、参加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成为村干部或村民代表、采用定点堆放垃圾与管道排放污水的生活方式、在村里建立正式的社会组织以及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均有助于改善农民的主观福祉状况。此外,与年纪较轻者、已婚或离异者相比,年龄较长或未婚的农民生活满意度更高。而遭遇公共安全事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抑郁等因素对提高农民主观福祉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对中国农村的验证与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的背景下,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产出增长的关系,以验证在我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我国农村产出的贡献率低,但其作用是显著的。文章最后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低贡献率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并对重构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循环累积”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筹资模式的选择是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代际交叠模型,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条件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在现有的条件下,现收现付制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从长远看,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逐年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逐年增加,实行现收现付制所要求的条件将不被满足,因此,基金积累制会是更为合理的选择。此外,在制度建立之初就选择一个科学的、具有可持续性的筹资模式,可以避免高昂转制成本的发生,将更易为参保主体农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融素养测评框架(PISA)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素养测评的三大经典维度、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从基本金融知识认知、金融知识理解和应用、风险和回报、金融规划等6个方面,构建了专门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框架,并利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际测评,分析了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这一结论与国际主流观点相符,且在上述6个方面的得分差异较大;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越高;男性、参加过学校金融教育或社会金融培训和50~59岁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父母是文盲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对个人金融素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的因素。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越差、日常生活能力(ADL)越差和配偶去世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与子女一起居住;他们主观意愿上更想与子女一起居住,显示这些老年人对家庭养老有更高的需求;经济收入高低和是否有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主要是可以得到子女的贴身照料或情感慰藉,而不是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赡养支持并不能替代他们在生活照料和情感上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对全国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收益率。通过计算明瑟收益函数,文化程度与家庭总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倒U型关系,而在家庭非农收入水平上,文化程度越高,家庭非农收入也越高。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收益率为7.5%,与以往研究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从低收入的农业部门往高收入的非农业部门流动是联结经济发展和教育收益率升高的重要机制。与明瑟教育收益率的国际平均水平比较,中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水平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考察社会资本是否影响成员在共用土地资源治理集体行动中的参与积极性。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研究结果:社会资本变量中成员关系网络的质量和社区非正式规范水平两变量影响着成员在集体行动中的表现。成员的网络规模和关系强度以及成员社团活动参与影响了成员对社区非正式规范的评价,间接地影响了成员的行为选择。研究结论:无论是结构性社会资本还是认知性社会资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成员在农村共用土地资源治理集体行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因而应着力培育和构建农村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The choice between specialis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income is driven by multiple, interacting factors, such a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 risk considerations, context, and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Using panel data from Ethiopia, we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covariate risk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ir interaction. We find that households with greater social capital tend to be more specialised, implying that diversification and informal insurance are substitutes in the mitigation of risk. We also find that this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weaker in regions more prone to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verage farmer being aware that informal insurance is not an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risks that affect the entire social network. We use instrumental variable random effects estimation to account for the plausible endogeneity of social capital and we also establish that our results do not depend on the poorest and most constrained individuals in our sample.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江苏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分别从劳动力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等方面展开,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别,非农工作经验的作用更大,培训则是影响流动性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因素;社会资源对流动性的影响非常显著,边际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节约资源、增加粮食供给的重要手段,但是,已有研究对粮食田间收获环节的损失问题关注不足。对此,本文基于全国16个省份1135户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不同地区小麦收获损失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全国小麦平均收获损失率为4.715%,但不同省份之间损失率差异较大。其中,陕西、青海和新疆等西部省份的损失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中国小麦收获损失较高。50.57%的农户小麦收获损失率低于3%,20.79%的农户损失率在3%~5%之间,28.64%的农户损失率大于5%。第三,异常天气、虫害、赶种下茬作物以及过晚收获对小麦收获损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小麦种植面积、品种和机械收获对小麦收获损失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农户更精细的收获作业和较高的粮食损失认知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小麦收获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